无障碍说明

杨毅:最好看的篮球故事 还是《灌篮高手》吗?

16位少年大合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杨毅侃球

这是一个休赛期的周六,幸福的陪伴媳妇、闺女和儿子,但也寻常的日子。

列位,你们都知道我已经40出头了,人生已经过了三分之一,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内心里有些东西我知道还在,只是轻易不会泛起。

但昨晚看过腾讯体育的《篮板青春》这个节目之后,有东西泛起来了。具体形容一下这感觉,就是甜里带着酸。我们成年人轻易不谈热爱二字,但真要给撩拨起来,也不要说我们矫情。

甜,你看开场这帮小孩儿一溜站在那里,最大的20岁,最小的才17,有正在上高中的,有刚高考结束的,有狂到没边儿的,有小大人恪守中华传统美德谦虚谨慎的,有沉默木讷的,也有张飞绣花的,对,就那位远看宛如殳海的孩子(是长得像殳海的孩子,不是殳海的孩子)。16个少年站在那儿,最好看的东西在开场就已经给你交代得明明白白:这就是青春。而青春最让人怀念的一个特质是什么?

是干净。

我们在描述某某成功人士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时,喜欢用一个词叫“摸爬滚打”,什么意思?从少年通往成年的道路上,没有谁能不沾一点儿泥。反过来说,看到这帮小孩干干净净地站在那里,荷尔蒙四处飘散的模样,老杨我心里甜极了。

因为这场面必须能勾起我心里那个17岁高中生的自己,谁还没年轻过呢?我那时候也这样啊,喜怒溢于言表,心里敞亮得很,跟陌生人打一下午球,就能成哥们儿,多打两场,兄弟、义气之类的词就会往头顶冲,现在谁要见面就喊我兄弟,我一定不会把他当好人。

如果你喜欢过体育,任何项目都行,在最青春期的时候,你喜欢的那个项目才是第一位的,至于女孩子,那是第二位的。《灌篮高手》里开篇就是樱木追女生,后来怎么样了?井上雄彦说得很明白,樱木因为喜欢晴子去练篮球,但后来篮球才是樱木4个月成长时光最耀眼的存在。

所以你必须羡慕这份来自青春的甜蜜,和恋爱无关,那种心无旁骛的热爱感觉,过了这个村就别无分店。大部分人,终究要走上一条从“教练我想打篮球”到“教练我想有个女朋友”的康庄大道上,然后被生活琐事缠绕一身,渐渐也就接受了自己是个蛹的事实,不愿意也不能够以本我示人,因为怕受伤啊。

孩子们比成年人勇敢,就在于此,我看着他们的眼神,是我观看职业体育时很难看到的,不论是欲望还是热血,都透着一份纯粹的无所畏惧,漂亮极了。

节目组极为无耻地用尽手段来撩拨我们这代人心里那根弦,让我们一把年纪了还能没羞没臊的沉浸其中。他们在节目里不怀好意地安置了两个小鲜肉和一张初恋脸,但所有焦点仍在孩子和篮球身上,最绝的事情是无处不在的《灌篮高手》元素,那是太多人认识篮球的起源。

首先是节目名字,叫篮板青春。没别的,因为《灌篮高手》的主线是樱木成长故事,而樱木在成长道路上的第一课,就是日本著名中锋赤木刚宪给他灌输的:“统治篮板的人就能统治球场。”

接着是短发漂亮小姑娘穿着红底球衣入场的感觉,对,赤木晴子。

然后是孩子们看起来并不认识的主教练杨鸣的细节,他们只知道教练“也很帅”,看起来并不了解眼前这个人曾断腕耀京城,是中国篮球史上的狠角色,就像樱木只觉得安西教练是个佛系老爹一样。

当然,整个节目的主线是奔赴日本,去挑战日本高中的王者,是的,这就是整个《灌篮高手》最高潮的部分,湘北挑战王者山王工业。

流程是这么个流程,故事也是这么个故事,但你需要知道24卷版本的漫画也只有最后6卷左右是全国大赛。前面那么多故事,你也得一本本看过来,才能够在樱木最后一刻投进那个球的时候热烈盈眶。所以这个节目从让人感到甜开始也才是第一集,我十分期待他们后面会玩出什么花样来暗合这个我们太过熟悉的故事。

至于我观后感的另一部分“酸”,就更好理解了。我当高中生那会儿也练体育,虽然练的不是篮球而是长跑,但这帮小孩在节目里展露出来的运动天赋,他们对篮球的理解,那种专业的程度,是我那个时代无法想象的,我们当年看《灌篮高手》固然足够刺激,但心里终究感觉有些夸张,高中生真的能像漫画里一样逆天吗?

现在看过这个节目,我才明白,漫画里的事,是可以真实存在的,现在的小孩儿就是这么牛。

不光是热身的时候上去扣个篮儿,你看他们上来就是打全场,而且自己布置战术体系,这就让我特别感慨。比如已经声名在外的中国台湾第一高中生林彦廷,在节目中的第一场教学赛里,就和搭档高锦玮一起展现出了宝岛篮球犀利的比赛风格,他们带领着蓝队极具侵略性地进行全场防守,就让我想起了一年前在五棵松看到他的时候:那一次身高不高的能仁家商,愣是大破人高马大的清华附中,而林彦廷当时就是场上最闪耀的明星。这一次在《篮板青春》的舞台上,他所展现的不仅是比赛能力,还有令人称道的领袖气质。

想来,我可能真的没赶上好时候吧,不然以我对篮球的理解,就算不能像林彦廷一样成为台湾高中詹姆斯,也应该有机会成为北京东城……相田彦一吧。

其实我当年在高中之前是练足球的,但后来因为受伤就放弃了(这以前在书里都写过了)。然后大学读的体育新闻专业,毕业的时候找的第一份工作是想写足球,但当时足球特别热门,篮球还是相对小众的项目。因为我去的《北京青年报》写足球的人够了,我就选择跟篮球项目。你要说篮球这项运动真正热起来,和王治郅、姚明、巴特尔他们进入NBA,然后NBA在中国做足了推广工作有特别大的关系,但几乎和这个同时期的,《灌篮高手》这套漫画也在普通孩子心中点起了一把火。现在差不多20年过去了,终于有一档节目想在孩子们心中点起另一把火,而且还是借用了《灌篮高手》的许多元素,不止是回忆,而是将闪回的片段记忆植入现实,我们做不了的梦,有人做给你看,而且还能激发更多孩子的梦,这就特别有意思。

一定会有人问,这帮孩子做完这个节目以后会怎么样呢?怎么样又如何,不怎么样又如何?为什么打篮球就一定要怎么样呢?

就以我个人为例吧,你看我从小打篮球,然后练热门项目足球,足球不行了,我练田径,田径封顶了,我学了媒体,出来之后写不了最热门的,我选择不那么热门的,只为了端起这碗饭。我在人生中做过很多妥协,我也常常告诉年轻的朋友,伟大的励志故事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罕见,通常也极难复制,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与生活和解,向现实妥协,然后我愿意全盘接受因为这份妥协而带来的生活。

但在妥协之余,永远别忘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和曾经做过的梦,你也许无法实现,但你可以记住。你得有随时随地把这些东西从心底翻出来的勇气,未来你前进的方向可能与年轻时所想的已完全不同,也许樱木从此不再打篮球,也许流川枫成为了上班族,也许泽北荣治进了华尔街,也许鱼柱继承了家里的饭店,但这些曾经的经历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会在你内心沉淀和提炼,然后以另外一种形态出现在你的生命中,变成支撑你继续前进的激情与动力。

至于出现的契机,有时候你只需要再次打开那本漫画书,有时候你只需要看一档篮球真人秀节目,听见那段旋律响起,起一身鸡皮疙瘩。那是一首每一个曾经喜欢过篮球的人都再熟悉不过的歌,它描述故事通俗易懂,那种年少时的热爱,一定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直到世界尽头。

昨晚没看的,看看去吧。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dean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