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腾讯首页 > 体育频道 > 官方新闻 > 正文

   

校园足球缺少“花木兰” 女足的未来在哪儿
http://sports.QQ.com  2010年08月06日08:52   中国体育报  林 剑  我要评论(0)

前往秦皇岛采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之前,一位常年采访女足的记者给我下达了这样的“任务”:数一数有多少女孩参加此次夏令营。于是,在采访间隙,“寻找女孩”便成为我的主要工作。但一周下来,数得上的女球员居然只有五六个,从组织方提供的夏令营球员详细名单中得知,报名的女球员只有8人。在随后的高水平球员建档工作中,36位入围者中也只有2名女球员。

无独有偶,一年一届的“木兰杯”足球赛(只邀请海峡两岸的女足队伍参加),今年居然只有10支队伍参赛,比往年几乎少了一半,而其中的5支居然是来自长沙同一所学校。

在全国校足办的球员数据库里,虽然女球员人数不算少,但大都集中在江苏、湖南、浙江等几个女足开展得较好的省份,大多数开展活动的城市、省份,并没有专门的女足队伍。

前中国足协秘书长、中国女足创始人韩重德对记者说,中国女足近几年之所以成绩直线下滑,基层支持力度不够是一大原因,像美国这样的女足强国,是会要求12岁以下的5人制足球队必须有一名女孩参与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国女足水平的持续强势。

记者曾就男女球员身体、生理差别的问题采访过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在他们看来,女孩在12岁之前在身体指标、身体素质等方面较之同龄的男孩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时还略胜一筹,因此,在12岁以下和男孩一同参与足球运动不存在任何问题,可一旦过了13岁,女孩就丧失了和男孩同场竞技的可能。

在人们的印象里,足球运动应该是属于男人的运动,这种近乎约定俗成的想法也波及最基层的足球领域,于是,即便是在校园足球活动中,踢球男孩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给女孩的机会和空间却越来越少。

今年的女足亚洲杯,赞助单位曾破天荒地拿出高额奖金鼓励女足姑娘拿到明年世界杯的参赛权,但实力和基础的差距并不是仅仅用金钱就可以弥补的。兵败亚洲杯之后,大家习惯性地将败因再次归咎于底层和基础,但没有与获得成绩相应的努力和付出,单单埋怨基础,换来的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女足运动绝不仅仅是国家队一个层面的事情,俱乐部、体校、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都应该将女足培养当做是义务甚至是责任,只有当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女足的未来才有希望。(林 剑)

手机看体育】【体育订阅】【体育论坛  】【发表评论(0)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欢迎登录

申请加精
网友意见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