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法赛到环京赛:起点天安门广场 中国元素

[导读]今年10月11日到15日,参加百年环法的19支职业车队将移师北京,征战今年国际自盟的收官赛——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

环京赛带来什么影响

对于“自行车王国”来说,自行车运动在首都一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自行车曾经是北京人出行的最主要工具,而且二十年前北京市民的工作、生活基本集中在二、三环以内,每到高峰期,各个路口过江之卿般的自行车一度让外国人叹为观止,“北京有九百万辆自行车”的流行歌曲应该就是在那时候得到灵感的,数量多了,自行车运动自然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京城一直走在大陆前列。

七、八十年代,北京有着许多官办和民办的自行车运动。北京的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已经有29年的历史,全国闻名。

连办七届的北京——北戴河自行车拉力赛,是迄今为止是影响最大的北京民办赛事,它的创始者包括原北京仪表仪器厂的田振江、李长安、张鹏等一些体育爱好者,他们最初的想法是“从北京骑到大海边”,1988年首届北京-北戴河自行车拉力赛举行了。后来在北京亚运会影响下,1991年这项赛事达到高潮,比赛从北京工人体育场东门出发,终点是北戴河海边,全长304KM,已经超过了国际自盟规定一日赛事距离的上限。这届民间比赛吸引了290人参加,男女老少同时出发,不但有来自辽宁、山东的爱好者,还有一位在语言学院读书的日本留学生,当时的北京体委副主任、北京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席张立华也参加到比赛队伍中,不到50岁的张立华主席竟然陪着第一集团中骑行了180公里,从北京工体一直到唐山北部的丰润才收车。

参加这个比赛的车也五花八门,有从专业队淘换来的18速公路赛车,也有单速的老式大二八自行车,第一名石波用了不到八个半小时完成,前50名全在九小时以内,而最后一批来终点的是第二天早上!事后有人问担任裁判工作的几位北京自行车队教练,让他们比较一下专业运动员参加是什么样子,几位教练回答:没法比,专业车手从来不骑这么远!对这个奇特的比赛,当时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体育报等都做了图文并茂的报道,北京-北戴河拉力赛也奠定了北京自行车运动在国内的地位。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大众生活条件、自行车技术工艺的发展,北京地区自行车运动爱好者越来越多,从几千元的普通山地车到几十万元的顶级公路赛车,都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每到周末,从平谷飞龙谷、怀柔琉璃庙、延庆柳沟、到门头沟沿河城、房山红井路,数万名在北京的骑车与户外(微博)运动爱好者,如蜜蜂一样飞舞在山水间,享受并吸允着大自然带给他们的美景与空气。

现在,北京还有延庆国际骑游大会公路赛、通州自行车团体赛、房山自行车赛、行如风自行车赛、闪电自行车联赛、喜玛诺车迷节等;玩车的人分为“骑游圈”、“野驴族”、“禽兽族”、“香山族”、“山马党”、“涮奥园”、“通勤族”、“折叠帮”、“死飞党”、“4+2”等;“东方红运动网”、“风云单车”、“捷安特自行车”等国内著名自行车网站和专业论坛,各自都有万名以上的会员和粉丝,这些都丰富着北京的自行车元素和百姓生活,也都是今天和未来的环京赛最深厚的民众基础!

环京赛已经在“自行车王国”举办两届,对它的评价更多是来自海外,正如组委会主席、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在首届环京赛之后所说:“环京赛达到了预期目标,北京筹备这次比赛用了一年多时间,在竞赛安排、安保措施和交通运行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国际舆论、UCI官员给予了肯定,环法和环意总裁均好评不断。最重要的是,环京赛不同于其他比赛,它走出城市中心区,途经山区和乡镇,赛道就从老百姓家门口通过。电视台的航拍与直播,展现了北京优美风光,有利于北京各区县旅游事业的发展。环京赛有利于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自行车运动的发展。”

由于认知依然有限,加上现在中国车手还无法与职业车手在第一集团对抗,一些媒体和大多数市民,还视环京赛为“冷门项目”,显然这需要一个认识过程。

环京赛组委会副主席、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李晋康就说过:“北京有几万自行车迷,但对于环京赛而言,人们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车队经过一些城市路段时,我们的市民大都选择坐在车里默默观看,而在欧洲,人们一定会走到赛道旁,参与其中。”

对于环京赛带来的影响,有着三十二年历史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回想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首届北京国际马拉松举办起终点都是在天安门广场,比赛路线是沿着西长安街一直向西,向西,一个弯不拐,直到石景山区首钢大门口掉头,然后在向东,向东,直到广场,参加者不到200人,外国选手占据一大半,当时组织者要让世界看到北京街道的宽大平坦,把“天下第一街”展示出来!但这样的设计,恰好背离了马拉松运动追求曲折、不走重复路线、有各种城市景观和让大众自觉介入的原则!

物质决定意识,当时刚吃饱饭的国人对’警察开路、老外跑步”的现代马拉松运动理解不多,对封闭不畅的交通也抱怨有加!在前六届北京马拉松赛里的前十名里,也绝少看到中国选手的名字,但是十年的时间,北京马拉松开始成为世界级赛事,各省市队专业选手和高校学生、长跑爱好者占据参赛者的主导,成绩和影响越来越好。

现在每到金秋,北京市民们都已经习惯了为马拉松比赛让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出现花钱报不上名的情况!而4万多名兴奋的民众跃动在寒风中参加长跑,已经成为2012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最大亮点!

环京赛组委会副主席、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李晋康还表示:环京赛除了全面展示北京之外,它能够丰富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促进和提高中国自行车运动竞技水平、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倡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倡导更多人投入到改善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活动中来。

显然环京赛和其他所有体育赛事不同的是:骑车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这就涉及到骑行健康和北京的空气质量问题。北京是一个加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道路交通和出行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和许多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北京的大城市病,一些欧美国家几十年前都遇到过、也不断解决着。

第二届环京赛赛前新闻发布会上,主持人是国际自盟负责环京赛的代表罗菲先生,他比较了解中国情况,面对组委会官员和所有中外媒体记者,他有意请最有人气的前环法赛冠军卢森堡著名车手安迪•史莱克回答:你如何评价北京的空气?

这个问题立刻吸引了所有人注意力,史莱克平静地回答:我可以适应!昨天还和一群北京车友去了门头沟。而且比赛是你们UCI官员负责的,我相信你们对北京空气的判断!说实话,北京空气质量也许比阿尔卑斯山的差,但是我个人认为,有时候巴黎的空气更差!我们在欧洲一些地方遇到过同样问题,不是也过来了吗?

从环京赛谈到北京交通,就涉及到“一小时城市边际”的概念。“一小时城市边际”是指不同时期,人类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在一小时移动的距离,这个距离等同于这座城市的最大直径!

早期人们靠走路,因此古代城郭最远的不过三、四公里;后来人类发明了马车、脚踏车,人类的城市界限也扩大到八公里左右;当最初的汽车发明后,欧美最大的城市边际开始接近三、四十公里!而当现代汽车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后,直径在六十公里开外的大城市已经在全球比比皆是。

二十年前,北京人的主要生活空间不过是直径15公里内的圈子,因此廉价且时速15公里左右的普通自行车,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工具!现在北京人的的生活圈子已经东到通州,西到门头沟,这个直径六十公里的距离是汽车的一小时出行范畴。因此,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地铁、私家汽车各种新老交通工具每天“首堵”在一起是必然的!但如何协调、管理北京交通,特别是树立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出行方式,其实是全体市民共同应对的现代化发展问题!也是造就北京精神和美德的过程!

从发展和趋势来看,单速的、沉重的老式代步用自行车,将如同十年前北京遍地黄色面的一样很快被无情淘汰,运动型、电动型自行车将是主宰这个城市的环保类个人交通工具!

运动型自行车的市场看好,投身到自行车运动和户外运动的人群也将大幅增长,事实也是如此,北京奥运会之后,绿色、环保、健康出行概念渐入人心。连续举办的北京延庆国际骑游大会正在成为北京的品牌,延庆提出的口号是:打造中国第一骑游大县!这个骑游大会,每年都吸引了五千人参加,公路车比赛、山地车比赛和骑游文化活动是三大组成部分。

三环内摆放的数千辆红白相间的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一些人出行工具,尽管存在许多管理问题;各个主要大街,自行车专用道数量也明显增加,尽管尚有许多被占道、被歧视的现象;北京市团市委也提出过5公里骑车“3510行动”,以北京的交通现状和从自行车特性来看,对上班族来说,如果生活直径在8公里左右,自行车出行是更好的选择,无论快慢都能在一小时内达到目的。

统计表明,时速15公里左右的一辆自行车,行进间每秒的占地面积不超过8平方米,而一辆时速50公里的小汽车,行进间每秒的占地面积至少达到145平方米!同样的生活圈子,除了费用与能耗,至少脊椎病、路怒症等等这些现代城市病、汽车病,不会找骑车人的麻烦。

至于骑车运动对健康的好处,恐怕此文就不便展开了,而且一本书也未必写得完,可以想一下为什么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理萨科奇、俄罗斯普京、伦敦市长、赛车巨星舒马赫等等,以及千百万发达的欧美地区人们都衷于骑车锻炼和休闲,这一定有它的道理!

自行车运动是圆形的平衡运动!锻炼了人体最大块的肌肉和心肺功能,只要不摔车,永不伤骨头!

从环京赛筹备,到环京赛顺利举办,实在是一个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繁杂过程,见贤思齐,道路慢走,如何将一个浸满了西方传统的体育品牌,锻造出具有浓厚东方特质的赛事,这个问题留给了后人,也留给了新北京为环京赛开辟的漫漫征途。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olf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