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评论 > 正文

颜晓华:亚金牌 体育的亚健康

2010年11月24日07:17东方体育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总有一些事情会引发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些天新华社高级记者杨明老师写了一篇文章批驳“唯金牌论”,随即有官员跳出来说杨明这样说是想出名。这番争论带来的结果反而是这个官员“出名”了。

广州亚运会的赛程刚过一半,中国代表团的金牌直追两百,破历史纪录是不成问题了。其实,按照副团长的竞技体育争胜必然是第一位的观点,这个赛事从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因为第一根本没有悬念。

所以,我现在就开始不合时宜地思量这届亚运会会让我记住什么?流水账如下:

开幕式让我记住了微笑姐。有关杨明文章的争议让我记住了副团长。男足比赛让我记住了一个叫孙卫的教练。女足比赛让我们记住了美丽的守门员 张越。游泳比赛让我想起了男队接力表现出色却因犯规丢金后嘉宾解说周雅菲的泪水。男篮比赛让我记住了在上海工作过的外籍教练华德曾向组委会建议为上海火灾遇难同胞默哀……

我自己也奇怪,漂浮在记忆最深处的这些都和金牌无关。当然,我落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在挂念一小时后刘翔(微博 官网 博客)的第一枪。

经过比较发现,整个亚运会,若谈比赛我还是最关注刘翔。这说明什么?凡俗如我,纵然在亚运这样的比赛里也逃不脱对英雄和偶像的崇拜;但这同时也说明另一问题,此前的一百多枚金牌里竟然没有诞生一个广州亚运会的标志性英雄。

我在微博上抛出这一观点之后,立即有人跟帖说林丹(微博 博客)孙杨可算。可是,你们真的以为,凭借一枚亚运金牌填满大满贯的林丹的综合影响力真的有了质的飞跃?而孙杨仅凭一枚亚运金牌就能成为偶像级巨星?

亚运会的层次本来就和奥运相去甚远,加上中国代表团在这块赛场夺金如拾草芥,优势太过明显,金牌以及金牌带来的冲击力必然在无形中又被缩小一层。体育赛事的公众吸引力来自多方面,但竞技场上的激烈拼争以及由此带来的悬念必是其核心要素,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山不险,便如履平地了。

都是在家门口办赛,08奥运做调查“今天你看奥运会没?”10个人9个回答看了,现在问“今天你看亚运没”,10个人只有2个说看了。

那一堆金牌,只能是亚金牌了。好在在金牌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感念的东西存在。

[责任编辑:jerryha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