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周边新闻 > 正文

亚运会处处都有志愿者 开幕式与他们咫尺天涯

2010年11月14日03:08信息时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开幕式观众在志愿者的指挥下,有节奏地舞动着红木棉拍。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摄

开幕式观众在志愿者的指挥下,有节奏地舞动着红木棉拍。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摄

志愿者萧文豪在开幕式现场。(资料图片)

志愿者萧文豪在开幕式现场。(资料图片

志愿者陈健珊(左3)与她的同伴在海心沙。(资料图片)

志愿者陈健珊(左3)与她的同伴在海心沙。(资料图片)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朱小勇 通讯员 吴楚斌 冯婧婧) “我虽然是开幕式的志愿者,但我坚守停车场12小时,寸步不离,开幕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虽然身处开幕式现场,但整晚都面对观众,背对舞台,开幕式和我咫尺天涯”……12日晚上的亚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但6000名开幕式志愿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着特有的风采,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和汗水向世人展现了同样的“精彩绝伦”。

香港亚运志愿者

萧文豪

开幕式观众的“指挥家”

“肥豪,帮我照张相啦”“豪哥,帮我拿支水过来啦。”每次有同事需要自己帮忙时,“好豪先生”都会马上为人“排忧解难”。这位“好豪先生”便是来自暨南大学的香港亚运志愿者萧文豪。

在亚运会开幕当天,作为亚运会开幕式观众服务志愿者的萧文豪,主要是负责调动观众情绪,虽然背对舞台,但毫无怨言。“现在有累的感觉了,但昨天我一点也没feel到,太兴奋了,能亲临亚运会开幕式的现场,实在好激动!”文豪用着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说道。

“我早上7点起床,一直到第二天早上2点睡觉。在看台上从下午3点站到晚上11点。”文豪乐呵呵地说道。在辛苦的一天过后,萧文豪并未显露一丝疲态,灿烂的笑容依旧在脸上绽放。

记者了解到,作为开幕式观众服务志愿者,文豪第一项工作便是一份“苦活”——为每位开幕式的观众派发大礼包。“我们要把大礼包从看台3楼搬到8楼,这份差事挺适合我,上上下下的有氧运动在我减肥计划之中。”言语之中,“豪哥”不忘展现自己幽默的本性。在开幕式表演正式开始后,现场观众有节奏地拍手,齐声呼喊口号,集体泛起人浪时,萧文豪便是遍布看台的众多志愿者“指挥家”之一。“我的任务是让我附近的观众能随着歌曲的韵调有节奏地拍手,和观众一起高喊‘亚运加油,运动员加油!’连续站了8个小时,挥舞双手4个小时,我一点都不觉得手脚酸痛,太兴奋!太激动了!只要你在现场,苦和累就不会在你脑海中有概念,只有那份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充斥心中!”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学生 陈健珊

坚守停车场只能听开幕式

期盼已久的广州亚运会开幕了,作为一名亚运志愿者,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2008级陈健珊有幸来到海心沙——开幕式现场,为观看开幕式的技术官员提供交通协助工作。

下午1点,陈健珊等志愿者便来到海心沙14号停车场门口候命。陈健珊说:“我的任务主要是需要来来回回地引导车辆进入停车场,并指挥各种车辆按规定有序停放。其实我从小就对汽车尾气很敏感,那天反而对各种气味‘免疫’了,或许是能在现场感受亚运开幕而倍感兴奋的缘故吧。”

陈健珊说,很多同学都很羡慕她如此幸运,可以免费观看亚运开幕式。但她的工作场地和开幕式现场有一墙之隔,在开幕式进行过程中,陈健珊等志愿者寸步也没有离开过停车场。

“开幕式结束后,技术官员们成群结队地走回停车场,我们举牌在停车场门口等候,他们会找到我们的牌子并由我们引导找到自己的车。”陈健珊说。“看着一辆辆大巴从身边经过,看着车上技术官员们对我们微笑挥手,我们在招手欢送的同时,内心也泛起一阵喜悦欢欣之情。”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学生 李莹莹

护送走散运动员坐上专车

“今晚,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夜晚,我经历了;今晚,一群真诚的观众,我感动了;今晚,一声声欢呼的喝彩和一幕幕绚烂的夜景,我震撼了。”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语专业2008级李莹莹半夜回到宿舍在日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李莹莹是一个开幕式观众服务志愿者,在海心沙场馆负责观众引领工作。

“报名参加亚运赛会志愿者的时候,我欣喜地以为到时能亲临现场,免费地观看开幕式呢。但是,后来我所在的岗位需要一直背对着舞台。对于我来说,亚运会开幕式感觉是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李莹莹告诉记者,昨天之前,她已经参加了6次的亚运会开幕式的彩排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贵在坚持’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开幕式结束后还有一个小插曲。李莹莹说,一个乌兹别克斯坦的运动员领队离场时与自己的队伍失散了,他找到了志愿者,我主修英语专业,便过去帮忙,但这位外国友人只会讲几个英语单词“sport man, bus”,于是我指着手机示意他一下,他心领神会并打了通电话给了翻译,翻译告诉了我这位外国友人的身份并麻烦我送他公车站坐车回运动员村,考虑到外国友人人生地不熟,于是我们决定带他去找运动员大巴,并在一位志愿者同事的指示下找到了最后一班运动员巴士,那位友人上车后转身向我们比了一个大拇指,我们也以一个标准的志愿礼回敬,双方相视一笑。

(朱小勇)

[责任编辑:hanleyhu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