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正文

少林小子将创亚运奇迹 180人78米高空共舞

2010年11月12日10:47广州日报孙嘉晖我要评论(0)
字号:T|T

少林小子将创亚运奇迹 180人78米高空共舞

由少林塔沟武校1600名学生演绎的《白云之帆》,堪称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的巅峰之作,高达78米的帆屏(中图)拔地而起,180名空中演员在帆屏上摆出精致造型(左图),而支撑他们的,则是千余名地面演员的人力操控(右图)。

千余人拉拽180人,于78米高空呈现10多种惊艳造型

广州亚运

今天开幕

“《白云之帆》是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高潮一幕。高空威亚这个环节成功了,开幕式也就成功了;开幕式成功了,广州亚运会也就成功了。”这是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的点评。

为了11月12日晚上的几个小时,陈导已经忙碌了几年。他所说的高空威亚环节,是由河南少林塔沟武校1600名“少林小子”演绎的。本刊记者深入海心沙开幕式现场,探访了这群表演高难度高空威亚动作的普通孩子,很难想象,就是这群20岁上下的青年,在世界高空艺术表演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启航》,分为序曲、上篇《大地之水》和《海洋之舟》、中篇《白云之帆》、下篇《花城之邀》三个篇章。

其中,《白云之帆》堪称三大篇章中的巅峰之作,是一出由1600名青少年参演的高空威亚表演,其中180人在高达78米的帆屏上空翻飞舞,而其他千余名演员则在地面舞台上闪转腾挪,两支队伍默契合作。地面演员通过威亚丝助力,空中演员集体呈现出登山、笑脸、大雁、雄鹰、划龙舟、降落伞等10多种造型,表演制造出巨大的视觉震撼力。

创意 奥运敲开广州亚运会之门

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表演形式之前在国外出现过,但广州亚运会的难度之大、人数之多、高度之高、排练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

陈维亚总导演最早和河南少林塔沟武校结缘是在2008年奥运会前,这些“少林小子”承担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地球飞人》的高空威亚表演。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副总导演,陈维亚曾亲赴河南登封察看指导演员们的训练。

“陈维亚第一次看到塔沟武校的万人武术表演时,激动得落泪。”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武术总教练刘海科表示,“他被这么宏大的操练场面震撼了,当时就说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为塔沟武校孩子们表演的舞台。”

塔沟武校已多次参演国内外重大活动的文艺表演,经典之作包括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2007年上海特奥会开幕式、2009年全国十一运会闭幕式、国庆60周年庆典晚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等。他们全程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4个仪式演出,分别表演《自然》、《地球飞人》、《弹跃龙》、《节日》、《寄往未来》5个节目。

用更少的人表现更震撼的场面,高空威亚无疑是有效手段。不少人认为,陈维亚是亚运会高空威亚节目的创意人和设计者,但陈导却笑称“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表演形式之前在国外出现过,“但广州亚运会威亚表演节目的难度之大、人数之多、高度之高、排练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些都是通过塔沟武校师生的泪水和汗水堆积出来的。” 陈维亚说。

2009年7月,广州亚组委开始和塔沟武校进行接触。“经过一番比对,塔沟武校全体师生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勇挑重担的精神和一流的凝聚力及团队意识,让陈维亚总导演下定决心,再次起用他们参与开幕式表演。”刘海科说。

据介绍,陈维亚看重塔沟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校在校生达到3万余名,可以让他拥有充分的选材空间。在经历了身高、相貌、基本功、高空反应、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严格筛选后,陈导等人挑选出了1600余名学员,于2009年8月底开始进行训练。

苦练 “铁军”无畏呕吐受伤流血

地面演员拉着180个至少120斤的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每天跑10公里的路程,最快的是4天磨烂一双鞋。训练中的某一天,23个学生中11个流血受伤。

为了让大家从一开始就找到现场感、克服恐高情绪,亚组委特别斥资数百万元在塔沟武校搭建了一座高达78米的帆屏,和开幕式上的帆屏高度一致。在一年多的排练过程中,塔沟武校的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持之以恒的“铁军精神”。在威亚演员们脸部擦伤、地面操作手脚踝扭伤甚至亲人住院、病故等情况下,这些孩子作出了同龄人难以作出的抉择,坚持训练,把痛苦和悲伤深埋心底。

“特别是到了冬天,遇到大雪天气,我们只能穿着棉袄训练,但很快就浑身是汗,脱了棉衣继续练。”队员焦金邦告诉记者,“手上冻伤比较严重,教练给我们开药治疗,训练还要继续进行。”雨雪天气让地面变得湿滑,地面的队员为了确保帆屏上队员的人身安全,就在雪水中滑动、奔跑。而被吊在高空的队员,除了要心理素质过关不恐高外,还要忍受空中急速下坠、飞升带来的身体充血等问题,几乎每个人的裆部都被“铁裤衩”勒得发青。

从去年8月31日排练至今,400多个日日夜夜,除了极恶劣的天气外,孩子们从没休息过。大家还记得第一天的排练,上午22个学生上帆屏,6个人下来后吐了,下午也是一样,一天12个孩子呕吐。排练至今,音乐从3分15秒到现在的9分多钟,期间经历了大概30多个不同时间长度的版本。在帆屏上开发、实验的动作,算起来共有七八百个,而成功的只有现在看到的30多个。地面演员拉着至少120斤的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每天跑10公里的路程,最快的是4天磨烂一双鞋。训练中的某一天,23个学生中11个流血受伤。

陈维亚对这支队伍充满了敬意:“无论是团队精神、勇气还是纪律性,塔沟武校这支善打硬仗的团队绝对应该拿到团体金牌,这届亚运会开幕式塔沟武校依然会拿出最棒和最令人放心的表演项目。相信通过电视转播之后,他们的表演应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进驻 河南馒头铸就亚运“神功”

第一次上威亚时,看到几十米的高台心里恐慌、害怕,出现了呕吐。威亚衣穿在身上,三四天就磨得腰部、胯部和裆部出现了不适应,刚开始是掉皮,后来就化脓。

今年7月,塔沟武校学员开始进驻海心沙。1600名队员和教练员、后勤人员,乘坐数十辆大巴从河南登封南下广州,这是一次非同一般的旅行。

“刚来到广州,大家都挺兴奋的,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到这座南方城市。”塔沟武校的工作人员冯威锋告诉记者,“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出现问题了,身上起水疱,很多人出现上火的症状。”

由于南方气候潮湿,加上七八月份正值高温天气,远道而来的“少林小子”水土不服。“每顿饭都要熬绿豆汤消暑、降火,我们还带了自己的厨师来广州,每天吃的都是地道的家乡饭菜,这样大家才能吃得好、练得好。”冯威锋说。队员们每天的饭菜,主食是河南馒头,炒菜也是河南风味:辣子鸡、炒豆角、卤面……

来自河南柘城的 曹硕在帆屏的最外侧,在训练开始前,他认真地检查着身上的威亚丝,就是这两根直径4毫米的钢丝,将他高高吊起,在78米的高空完成各种动作。

“现在还害怕吗?”记者问道。“刚开始有点怕,现在习惯了。”曹硕告诉记者,“威亚丝很安全的,教练说一根可以吊起两头牛,我们才60公斤,肯定没问题。”

来自山东的孔建国,是一名空中威亚演员,他之前也没有威亚基础,去年8月开始练习,第一次上威亚时,看到几十米的高台心里恐慌、害怕,一开始出现了呕吐。其实,很多孩子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形。“威亚衣穿在身上,三四天就磨得腰部、胯部和裆部出现了不适应,刚开始是掉皮,后来就化脓。”孔建国表示,“学校知道情况后,给每人都配发纯棉护腰,垫住容易磨损的地方。”

很多地面队员告诉记者:“刚开始自己心里很不平衡,为什么他们可以在屏上表演,我们只能在下面跑?”但慢慢地他们想通了,其实每一个角色都很重要,屏上的队友能否表演完美,关键在于下面队友的精准拉升支持。

彩排 精益求精对得起亚洲观众

高空威亚节目甫一上场就制造了惊艳场面和惊声尖叫,这成了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一道分水岭,整场节目由海派风格转向了大陆风格,由岭南狂欢渐入亚洲盛宴。

出于保密的考虑,开幕式前的训练时间通常被安排在下半夜,而且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记者在彩排现场看到,在8块帆屏的下方都有一个平台,表演开始前,孩子们就在这里蹲坐着休息,望一望不远处的珠江夜景,想想自己的动作顺序,每个人都显得沉着冷静,没有太多的表情。

“你们要对得起现场两万多名观众。”训练中一名教练吼叫着。此时时钟已经指向午夜12时,这样的严格训练和近乎苛刻的训话,是高空威亚选手们经常面对的。事实上,他们不仅要对得起现场两万多名观众,还要承受为亚洲乃至世界观众献上精彩无误演出的责任。

随着开幕日的临近,导演、教练对于演出效果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几乎每次彩排都当成现场表演来完成,在冰凉的广州夜空,孩子们感受着热血沸腾和冰凉如水的轮番交替,一定要成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记者在彩排中看到,高空威亚节目甫一上场就制造了惊艳场面和惊声尖叫,这成了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一道分水岭,整场节目由海派风格转向了大陆风格,由岭南狂欢渐入亚洲盛宴。

陈维亚表示,广州亚运会是向亚洲和世界展示岭南文化的契机,亚运会开幕式无疑是率先打开的一个窗口,“制作团队不会把超越奥运会作为目标,而将致力于展现中国特色和广州风格,创造区别于多哈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的独特之处。”

这场开幕式将是精致的、创造性的、不可复制的,是一场多视角、全方位的城市行为艺术盛宴。而1600多名“少林小子”打造的《白云之帆》,是开幕式最大的亮点之一。陈维亚绍说:“这个节目我们一共花了1年零4个月来筹划、编排、演练,从零开始一点点慢慢构建,这也创下了同类型表演节目排练时间的最长纪录。”

“《白云之帆》无论从内涵之深刻还是从创意之精细、技术之复杂等各个角度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陈维亚说。

(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batiji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