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之变:昔日"利刺"渐隐 厚积薄发不减锋芒

*心结,久未打开

李娜之变:昔日"利刺"渐隐 厚积薄发不减锋芒

2004年ITF输给郑洁(微博)后,李娜第一次炮轰国家队

大学生活让李娜体味到另一种人生滋味,知识丰富之余,也失去体制的照顾,“网球特长生”李娜的未来依然缺乏明确的方向。显然,这个时候重新走上球场,吸引她的除了当年多次与她长谈的国家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所描绘的“职业化蓝图”,多少也有些为生计所迫之意——除了继续打球,彼时的李娜还能做些什么呢?

因此,当2004年李娜重握球拍以后,之前置身体制内的心结其实并未打开,得与失的平衡点依然无法定位,以至于她仍然处于“自己是被利用”的漩涡难以自拔——体育局利用她参赛拿好成绩,记者利用写她的故事博取眼球……再加上她天生有两怕,第一是怕打球时有人干扰,因为她的眼睛有些散光,打球时必须比别人更集中注意力;第二是非常敏感,总是以非常警觉的眼光看待别人。于是代表国家参赛,她“出工不出力”,接受国内媒体采访,她针锋相对、爱理不理。看那时的李娜打球,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她的情绪化——“谁都敢赢、也谁都敢输”。

2004年中网开始之前的ITF比赛,李娜的决赛对手刚好是郑洁。这本来是一场普通朋友之间的竞争,却被夸大为“中国女单一姐”之争,最后李娜输掉了决赛。她在新闻发布会上留下了一句话:“如果我是国家队队员,那待遇肯定不一样了。”之后中网她在第二轮输球,她又说:“在这种环境和体制下,一个人是不可能有进步的。”这成了此后李娜一系列麻烦新闻的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李娜依然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当她彻底在世界职业网坛站稳脚跟之前,仍然是体制内的支持给了她最有力的一把推动,让她获得进入世界网坛的机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