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评论 > 正文

工人日报:20年后重逢亚运 我们一步步成长

2010年11月12日14:51中工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20年后,亚运会再度来到中国,见证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体育实力的提升,更有办赛理念和价值观的革新,以及国人心态的成熟和素质的提升

“万水千山,相隔多远;珠江弯弯,伸手相牵。”今天,盛况空前的广州亚运会就要在这首名为《重逢》的主题歌中,正式拉开帷幕。

很多同事和朋友问我:家门口的奥运会都看过了,亚运会还有看头吗?奥运会我们都举办了,再办一个亚运会有什么意义吗?

必须承认,这些疑问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从竞技体育的角度看,奥运会当然是全世界水平最高、最具观赏性的赛事,但亚运会同样不乏世界级的较量,如乒乓球、羽毛球、柔道、跆拳道、游泳的部分项目等。中国乒乓球在奥运会上经常大包大揽,但在亚运会上居然只有一次包揽,还要追溯到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由此也可以看出亚运会的竞争甚至并不亚于奥运会。

这当然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亚运会的门槛没有奥运会那么高,许多项目不需要通过预赛。因此,亚运会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由于竞技水平的缘故,许多运动员可能一辈子都无缘奥运会,而参加亚运会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遗憾。此外,亚运会在设项上并不和奥运会亦步亦趋。以广州亚运会为例,除了奥运会项目,还设有体育舞蹈、龙舟、围棋、轮滑、板球、卡巴迪等14个非奥运项目,占总项目的三分之一。这些都是亚洲百姓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也更接近全民健身,有着浓浓的平民色彩。

如果说奥运会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体育竞技场,那么亚运会更像亚洲健儿的一次盛大聚会,是亚洲体育的一次全面梳理。奥运会固然有奥运会的精彩,而亚运会也很有亚运会的看头。

除了比赛,广州亚运会最大的看点是,它会成为中国20年国力强盛和民族进步的见证。

20年前,我国首次举办了亚运会。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不仅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真正崛起的一座里程碑,更为国人留下了深厚的体育遗产和精神财富。20年后,亚运会再度来到中国,见证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体育实力的提升,更有办赛理念和价值观的革新,以及国人心态的成熟和素质的提升。

我们不再金牌至上,此次中国代表团甚至没有设立金牌指标;体育正从单一的竞技体育转向全民体育,从民族精神的激励方式逐渐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乐趣;公众对于体育赛事的关注,也已经从金牌延伸到民生——广州亚运会,人们不仅关心中国健儿的金牌数量,更关心亚运会的举办给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带来的变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在深刻影响着举办大赛的思路,如节俭办赛成为共识,场馆赛后的合理利用,志愿精神的培育等,都在筹办广州亚运会的过程中践行始终。

20年后,我们与亚运会“重逢”。这次“重逢”,我们要展示中国的一种成长,展示中国人的体育实力、经济实力,展示中国人的想像力、创造力和文化实力。

让我们期待属于广州亚运会的精彩——就像它的口号所说的那样: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责任编辑:shinel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