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评论 > 正文

中新社:体育不可免俗 亚运也成为竞美秀台

2010年11月19日11:38中国新闻网沈嘉我要评论(0)
字号:T|T

“注意力经济”时代,体育不可免俗地娱乐化,连带亚运也成为竞美秀台。在大众媒体上,凡有些姿色的女性和面貌周正的男子都是“眼球客”们消费的对象。

以19日亚运赛事看点为例,许多媒体都会把花样游泳比赛和女子美式9球单打列入必看菜单,原因只有一个——“养眼”。

看一看比赛现场就知道,养眼的“偶像派”们在赛场上已经通吃到“无国界”的地步。韩国男羽双打选手李龙大郑在成在战胜中国“风云组合”的同时,还将体育界的“韩流”吹进中国。

现场的韩国媒体都吃惊李龙大在中国人气如此之高,即便东道主观众一边倒地支持主队,李龙大的出场却能破例,场上会响起中文“李龙大!”的呼喊声。而每当李龙大漂亮出击,掌声也是经久不息,连电视转播镜头也最爱对准他。

在亚运泳池里三次战胜中国选手的韩国“国民小弟”朴泰桓不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也是一个“电力”惊人的偶像。一家发行量很大的北京媒体仔细描述了他酒红色的头发、俊朗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浅浅的笑容和得体的修养后,得出一个结论,“朴泰桓无限趋近完美”。

因为审美文化的某种差异,亚运赛场还出现了一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譬如中文地道、有点东北口音的日本女乒选手福原爱在中国一直很受欢迎,而日本媒体却放弃近水楼台,偏要扎堆和中国女乒选手刘诗雯(微博)套近乎,只因刘诗雯长相可爱、球技又好,人气在日本直逼“瓷娃娃”福原爱。

美貌可能是成名的捷径,也可能是一桩负累。18日负于中国“九球天后”潘晓婷(博客)的韩国选手车侑蓝对此曾抱怨说,“所有人都在关注我的脸蛋,没人关心我的球技。”韩国台球队主教练也表示:“如果当时人们不去干扰车侑蓝的话,她早就是世界冠军了。”很多人可能念不准车侑蓝的姓名,但“韩国莎娃”和“韩版张柏芝”的称谓说明,美貌是她的代号。

赛场外众多“娇”点,也咄咄逼人地进行“眼球轰炸”。一夜走红的亚运“微笑姐”、清凉着装的“体育宝贝”、观众席上的辣妹助威团,通过媒体倍增器放大,险些就要“反客为主”。

当然,亚运会不是选亚姐,体育本身的魅力还是重点。就像霍启刚赞沙排拉拉队员们“好靓”,更多是一种礼貌加欣赏,非真要靠“宝贝们”推销门票。

上述现象更多是说明,竞技体育的面貌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欣赏选择也越来越多元。体育赛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硬核既然已经被加上了一件“更美”的外衣,就权当锦上添花看吧。至于对“娱乐至死”的批判,可以交给文化学者们去做。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yuhangzh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