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评论 > 正文

新华日报:体育是一生朋友 不应是夺金工具

字号:T|T

越秀山头

截至昨晚,射击比赛中国队以12金居首,8金韩国紧随其后。4年前的多哈,中韩的射击金牌数之比还是27∶4。是什么,让太极旋风来势如此之猛?

在分析韩国队“功力暴涨”原因的诸多文章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条信息——据韩国射击女队的教练车荣哲透露,在韩国国内,每个学校里面都增设了射击课。“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会主动把孩子送去学射击。”或许,这才是韩国射击队“爆发”的真正原因吧。

打好根基,在更广泛的基础上选材,是竞技体育提升实力的根本之法。韩国射击的崛起,正是得益于此。而这一点,在日本队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他们的人才选拔,已颇具“全民体育”的影子。

翻看日本运动员名单,我们不难发现,80%以上的日本运动员都是大学生。击败吴鹏的松田丈志来自鹿屋体育大学,北岛康介来自日本体育大学,日本女足不少队员还是高中生,部分排球选手则来自“县级”体育协会。有人说,“大学生运动员”我们也有。但问题是,我们的“大学生”,真的和人家一样吗?毋庸讳言,我们的“大学生”冠军,大多数是拿到冠军之后的奖励。不像人家的大学生货真价实,真正做到了体教合一。

以日本为例,他们一般是小学培养兴趣,初中开始接受专业训练,然后进入某个项目专业度较高的高中,继而进入大学,一边完成学业,一边训练。这种模式一方面保证了运动员的受教水平,另一方面也通过全民体育教育拓宽了选材面。很多运动员就是在大学阶段参加亚运和奥运的。而在大学毕业之后,他们一般也都能进入一些著名企业,尽管其主要“工作”还是训练和比赛,但却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

而我们的运动员呢,从小“三从一大”就比文化课重要的多。而退役之后的出路问题,则是他们的最大困扰。除非是奥运冠军,不然,还真不容易找个理想归宿。如此,怎能吸引更多的孩子投身体育呢?

是不是大学生,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希望我们的体育人才培养,可以走出为体育而体育的误区,早日进入校园,伴随孩子成长。体育,应该是能和我们相伴一生的朋友,而不仅仅是一个斩金夺银的工具。

(注:《大学生了没》是台湾一档综艺电视节目。该节目专为大学生族群量身订做,每集邀请16位来自不同大学、不同系科的学生上来接受不同问题的考验。

(董晨 徐宁 林华维)

[责任编辑:shinel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