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评论 > 正文

新华社:“千金”虽喜 难掩非奥项目惨淡现状

2010年11月13日23:09新华网赵仁伟、陈先锋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新华网广州11月13日体育专电 (记者赵仁伟、陈先锋)13日,对于中国非奥项目绝对是个大喜的日子。武术选手袁晓超获得广州亚运会首金,中国体育舞蹈组合梁瑜洁沈宏则为中国军团夺取第1000枚亚运金牌,真是为中国体育撑足了“脸面”。但大放异彩的背后,却难以掩盖非奥项目黯淡而尴尬的生存状况。

非奥项目能在广州亚运会上突然爆发,绝对是“给点阳关就灿烂”。武术尽管是“国粹”,但历来都不是热点项目,此次东道主为了确保“开门红”,将这个“露脸”的机会给了武术,受宠若惊的武术当然不能错失良机。而体育舞蹈项目能喜得“千金”,则纯粹属撞大运,不得不感谢命运之神的眷顾,第一次进入亚运会就享受到热门项目的待遇。

其实,在中国体育的版图里,这两个项目都是十足的“冷门”。拿武术套路来说,虽然进入亚运会已经20年,多年来也致力于国际化乃至谋求进入奥运会,但由于其表演性强于竞技性,竞赛规则也不够简单规范,外国人接受起来难免摸不着头脑,导致中外选手差距明显。只要有中国选手参加的比赛,外国选手就很难染指金牌。广州亚运会武术有幸成为产生首金的项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选手拿下这枚金牌的“保险系数”相当高。但这种没什么悬念的比赛,如何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如何能进一步发展?!

作为亚运会的新军,中国体育舞蹈项目的状况更是令人欷歔。据介绍,这些舞蹈选手的成长之路十分艰难,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招生时学生连个训练的场地都没有,食堂空地经常就是训练场地。而今,当初曾在食堂训练的孩子成了亚运会冠军,其中甘苦令人感慨。

实际上,这也正是许多非奥项目的真实写照:政府投入少、后备人才少、训练条件差,可以说是自找饭吃,自生自灭。出现这种局面,无疑与我国多年来以奥运项目为核心的体育战略有关,当有限的资金、政策都投向了奥运项目,这些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非奥项目难免就成了“后娘养的孩子”。

而一些非奥项目的发展思路时也往往走入误区。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努力向奥运项目靠拢,以争金夺银作为第一要务,为了迎合奥运标准往往不惜三天两头改规则,热衷于“削足适履”,结果是既没能实现国际化,反而丢掉了传统优势,脱离了群众基础,项目发展丧失了活力。这种非奥项目盲目“奥运化”的倾向应该遏止。

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体育战略开始调整,非竞技性的群众体育开始受到重视,中国体育开始逐步回归本质。这是非奥项目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应给予非奥项目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非奥项目则要眼光向下,深深扎实于群众之中,这样才会有出路。

(新华网)

[责任编辑:hanleyhu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