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周边新闻 > 正文

白云之帆有失败风险 画600草图23号威亚冒险

2010年11月13日02:48金羊网-新快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采写:新快报记者尹政军吴笋林

船帆状80多米高的巨型LED屏幕上,180个少林小子在高空中跳转腾挪,用肢体时而演绎出碧波荡漾,时而演绎出海燕飞翔,乃至跨栏、跳水等变幻无穷的画面……帆屏之下,1000多名少林同伴站在浅水中,徒手操控着威亚丝,控制着高空队友的表演,进退之间激起的大片水花,有如千军万马在奔腾。好评如潮的背后,节目导演组组长王亮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称,这是导演组和1640名塔沟武校的孩子,艰苦训练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成果。王亮说,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导演组成员因压力太大,曾于一次训练散场后四个大男人抱头痛哭过。

【谈节目形成】

画了600多张草图冒险启用23号威亚线

记者:这个节目的创意当初是怎么形成的?

王亮:以陈维亚总导演为核心的团队,来到广州看了海心沙的场地,发现海心沙岛的形状像一艘巨轮,先有了船,后有了帆,再有了表演形式,节目形式就确定了。我于去年6月份接到任务。当时谈到这个帆屏项目的时候,大家都还是懵的。陈维亚导演说过一句话,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节目。那是没有过的一个高度,整个节目在80米高空表演。这样的形式在历史上没有参照性、没有可比性、没有借鉴性。而且是180个人同时在空中表演,这是很大胆的想法。后来我们讨论了几十个可以试验的方案,但至于究竟要表演什么内容,大家都还没想好。去年8月30日,执行总导演打电话,要我陪同他去塔沟看一下。记者:为什么选择了塔沟武校?

王亮:当时确定这个项目的时候,第一时间确定演员队伍。为什么呢?总导演对这个队伍太熟悉了,而且他本身也是这个学校的艺术顾问。塔沟武校所承担过的国内外大型晚会任务太多太多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给国家挣得过很多荣誉。奥运会、连续8届的央视"春晚"等等,这个队伍是非常有作战能力的。我们在塔沟搭建了一块帆屏,开始了技术上的探索,包括威亚丝的挂点位置、间距,维亚丝和帆屏之间的间距,架子的巩固性等。然后从3万多学生中选出1640人,开始对演员进行训练。为了试验,我们当时画了大量图纸,前前后后600多张。

记者:在节目内容的创新中遇到过哪些困惑?

王亮:我们遇到过很多困惑,有些草图想象得很完美,但最终不得不放弃。比如说当时想把红棉花、红棉树用一个图案做成鲜花绽放的场景,但是演员人数太少,无法体现。我们还放弃了很多很多画面,后来发动学生想象。他们年轻啊,有想象力,都给布置作业,有目的性地筛选。哪些可以做,我们就开始试。试出来了,我们就用。试不成,我们就放弃。学生创作的图案,尽管很多没选用,但他们给了我们启发。

包括后来的23号线,就为这根威亚线,我与执行总导演争论过。他从艺术的角度和高度出发,判断问题,判断效果,一定要用23号线。我一直拖了一个多月没敢用,为什么呢?因为安全隐患太大了。这个必须要具备非常熟悉的安全条件。我所说的这根23号线,指的是那根横向运动的威亚线。大部分威亚线只负责上下行动,有一个跨栏动作就是靠这根横线运行的,这个风险是非常大的。我们本身的立面是挂着的22个人,每个孩子身上有两根威亚丝来控制他的安全和走向。在他前面如果挂一根23号线横向摆动,这样我们的演员出去以后,摆动幅度一旦过大,或者是控制不好,倾斜了,就会穿到22根威亚线其中的一根里去,再带回来后就会绕在一起。一旦绕在一起,那他们的生命安全就无法保障。后来通过长期的测量安全距离,对架子进行结构改变,形成一种有效的安全距离,才实现23号线的使用。如果没有这根23号线,那么精彩的跨栏动作就不存在了,很漂亮的横向腾跃、穿梭动作也不存在了。

【谈安全】

"绝对不允许跨过生命线"

记者:对高空表演人员的控制,为什么选择用人来拉动,而不是电脑技术?

王亮:起初决定的时候,提出的设想的确是用电脑编程控制的。但在塔沟适应性排练期间,总导演亲临第一现场,看到一个组训练时场地尘土飞扬,底下一百多人带着上面五六个人来回奔跑,一个很大的反差。上面每个简单的画面,底下是千军万马的感觉,非常有气势。总导演觉得有艺术价值,现场拍板决定用人拉。历史上,没有过将人拉威亚丝的行为通过表演形式展现给观众看,我们要尝试;另外仔细分析,用人操作威亚的安全系数,远远比用电脑操作要高。人能够随时考虑到后果,机器没有办法。

王亮:在操作过程中有几个动作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我们在排练过程中,给帆屏和每个演员身上都编上号,每条线也编上号,把帆屏上面画成15条线。这15条线是演员的坐标点。比如说画面要求在3号点集合,形成一排,形成鱼和水的时候,就要从2号点到5号点,他们是靠着点位来实现的。

点位当中两个是关键的,一个是下限点即3号线点,一个是上限点15号线点,我们视之为生命线。我们告诉孩子,这两条生命线严格不得超越。为什么呢?你不管做得再快、再精确,但你超越15号线就会出现生命危险。因为你离挂点越近了,威亚丝的撑力就越来越大,底下牵拉的重量就越来越重了,无形当中他受力即越来越大了。威亚丝不敢说能拉断,但是威亚衣的撕裂是有可能的。

3号线是下限的生命线,有一个动作是我们180个队员同时从高空腾跃下来,像蹦极一样。如果不在3号线这个点把他及时收住让他缓慢降落,会发生什么呢?你从正面看不出来,从侧面看会知道,那个动作是腾出去六七米呀,唰就出去啦。你一旦收不住就跳到架子外面去了,外面是一个钢架结构,你头可能会碰到那里,小的可能是碰伤,大的可能是骨折,撞到头那是很可怕的。

记者:为什么拉威亚的队员要站在10厘米的水中,这样安全吗?

王亮:总导演是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考量的,整个开幕式是以水为核心的。从一滴水的由来,水的汇聚,汇入珠江,到你这儿就没水了,这不合适。当时我也有点担心,因为有一天早上我们排练,下了15秒钟的太阳雨,我们正好在和音乐,结果底下滑倒了一大片。我心里有点发虚,没底。总导演告诉我一句话,这是给你的任务,克服!结果还巧了,到我们节目的时候把水放干了,地面是潮的,反而打滑。你放到水里之后,它有阻力不滑了。你看,效果也有了,整体风格也有了,也解决了安全问题了。

记者:如果开幕式出现下雨等恶劣天气,高空节目还能如期举行吗?

王亮:如期。我们做了一系列最坏的打算,有一个备案。小雨、中雨不影响,大雨的话我们会把表演的项目压缩,以整体画面为主,高难度动作删减。现在的节目是9分钟,我们有一个压缩成5分钟的版本。因为广州雨水比较多,我们特别安排了下雨天排练,让他们适应。当然最坏打算是有台风,7级风以内都确保没问题,7级风以上,我们要保证安全,只能放弃,那没办法。

【谈压力】

"我们四个大男人抱头痛哭"

记者:排练过程中,有哪些让你们感动过?承受过怎样的压力?

王亮:我们在排练过程中感动过很多次。排练从早到晚,有时发现孩子们穿着威亚衣裤裆磨烂了,伤口化脓了,咬着牙齿就没跟我们说。这是教练员在无意中发现的。我们被这种孩子感动过,被这种精神所感动。什么样的人才有这样的意志力啊?我们叫他下去,他说我不下去,我要坚持。后来我们说,像你这么优秀的学员,我们保证你参加。你休息好了以后,接着再回来。我们还以为只是某一个组个别有人那样受伤的情况,结果喊下来,大部分队员都是如此。一个组啊,十几个啊,裆磨烂了,腰磨烂了,只靠自己的意志在坚持,很难得。

我们巴不得每个孩子都想抱抱,我们这个编导组的7个人,也因为这个项目五湖四海相聚在一起,每个人全心全意付出,团结在一起,亲如兄妹。导演组在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也都哭过。有一次排练,在最后一支队伍撤离后,我们四个大男人抱头痛哭。

【谈效果】

可申报四项吉尼斯纪录

记者:您觉得这个节目演出后将可能是什么效果?

王亮:我觉得观众首先会觉得很惊奇,看完以后会值得回味,回味中国人太坚强了,太智慧了。我们中国人拿得起这个项目,会自豪、骄傲。为塔沟的这帮孩子们骄傲。为亚运会开幕式骄傲。为广州人民骄傲,为中国人民骄傲。

这个节目在世界上目前是前所未有的,可以申报吉尼斯好几个纪录。表演的高度是一个纪录,同时180个人在空中协同画面表演,这也是前所未有的;1000多个人在现场操作给观众看的行为,也是前所未有的;和巨大LED视频紧密配合,也是没有过的;排练周期跨度那么长,也很罕见。

题外话

幸运兼悲痛的一年

记者:您对广州的印象如何?亚运之后有何打算?王亮:我对广州市每天都有新的感受,她越来越美。过去对珠江水没有概念,现在觉得珠江水越来越好。广州是一个非常悠闲的城市,还有她的美食,以前在任何一个城市感觉都没有那么强烈。我十分喜欢广州的粥、田鸡啊等好多小吃。以前很少逛街,在广州就喜欢了上街购物。

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我首先是调整休息。一年多以来每天的这种心态,一直处于紧张和压力当中,我们的刘斌导演就在塔沟排练时心脏不太好了。今年既是我很幸运的一年,也是悲痛的一年,我在排练节目过程中,父亲、岳父、爱人同时住院了。而且都是大病,岳父在我进团的时候查出骨髓癌,父亲在今年5月份查出食道癌。结果3个人同时住在一个医院里,这边是我父亲,中间是我爱人,那边是我岳父。有段时间我在家待了一个月,他们现在好点了,所以开幕式之后我要多花点时间回去陪他们。

小资料

塔沟武校

河南少林塔沟武校,其前身位于毗邻于嵩山少林寺的塔沟村,以习武扬名、壮大,如今已是一个拥有3万多学员的教育集团。塔沟武校不仅为我国竞技类武术运动项目,输送了大量顶尖人才,同时也在各类大型武术表演活动中露脸,曾参加过国内外上百次大型活动的演出。如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等等,获得过的荣誉不胜枚举。此次参演亚运会开幕式的队员中,就有150人参演过奥运会节目。

这次的1600余名少林小子,从去年8月份开始便接受高强度的训练,一年多以来,他们克服了伤病、恐高等重重困难,最终达到在高空表演如履平地的水平。180名高空表演者与1400余名地面演员之间,通过威亚钢丝形成了进退自如的默契。

亚运申办倒计时2

●2003 年初 省政府再次向国家表达申亚决心。

●2003 年 10 月 副省长许德立率广州申亚代表团出访亚奥理事会。

●2003 年 11 月12 日 国家体育总局同意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

●2003 年 11 月 17 日 广东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名向国务院提交由广州市申

办 2010 年亚运会的请示报告。

●2003 年12 月 12 日 国务院国办 [2003]86 号文正式同意广州代表中国申办 2010

年亚运会。

●2004 年3 月 20 日 广州申亚口号、理念、办会标准、申亚标准出台。

●2004 年3 月 21 日 广州申亚标识出台。

●2004 年3 月 24 日 申办城市之一韩国汉城 (后改名 “首尔”)宣布放弃申办亚运

会。

●2004 年3 月 31 日 广东申亚代表团在科威特的白阳宫举行递交申亚报告的时候,

约旦的安曼提出放弃申办。

●2004 年4 月8 日 广州 2010 年亚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挂牌。

●2004 年4 月 14 日 亚奥理事会考察评估团一行5 人在亚奥理事会副主席、菲律

宾奥委会主席瑟尔索·德里特的率领下对广州申亚工作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实地考察。同

一天,马来西亚宣布放弃申办亚运会。至此,广州成了惟一申办2010 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的

城市。

●2004 年7 月 1 日 在亚奥理事会第二十三届全体会议上,未进行举办城市投票,亚

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直接宣布中国广州获得 2010 年第十六届亚运会主办权。

(实习记者 黄晓嘉整理)

[责任编辑:cswual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