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2010广州亚运会 > 周边新闻 > 正文

800武警演绎海洋之舟 完美演出磨破万只手套

2010年11月13日02:45金羊网-新快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一艘18米高、重达20吨的钢结构仿古大船,在120名岭南特战队“水手”的推动下缓缓驶上舞台,600多名特战队员扬起蓝色大旗化作波涛汹涌的波涛,大船在翻滚的波涛中“航行”……本届亚运会开幕式第二幕《海洋之舟》的震撼表演感染了亿万观众。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将这个节目演绎得如此完美的这些演员均来自军营,他们是素有岭南特战队之称的武警广东总队第二支队的800多名官兵,在接到演出任务到开幕式上的完美演绎他们只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之前,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上过舞台。

记住这些面孔

面孔

1

杨小毛+白中华

他们背着骂名

杨小毛,武警二支队一期士官,湖南人,在《海洋之舟》演出中,他充当一名水手。今年8月份,杨小毛已经随部进驻海心沙开始排练,可天有不测风云,8月中旬,他得知了父亲去世的不幸消息。“当时支队领导都考虑应该让他回去见父亲最后一眼,但被他拒绝了。”中队长范旭东说,当时是排练的关键时刻,本来支队的人手就已经很紧张,如果临时换人对整个节目会有一定的影响,杨小毛表达了不回家的想法,他忍着巨大的悲痛坚持着训练。

“在一些人看来,作为一个儿子,不能为送父亲最后一程是为不孝,但是作为一个战士,他的行为又是大忠。”范旭东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杨小毛宁愿背负着不孝的骂名完成了节目的排练,他为部队能有这样的战士而自豪。

夏向东副支队长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感人事迹还很多,比如一大队教导员白中华,11月初,其妻子生小孩,他一直不在身边,到开幕式前,他也仅仅是回家看了孩子一眼。一大队副大队长邢海龙,原本已经订好国庆结婚,也因演出任务而不得不推迟结婚时间。“这些都不值一提,打仗时一个军人的职责,坚决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也是一个军人的光荣使命。”夏向东说。

面孔

2

周明

他很无奈

“参加开幕式表演那可真是过五关斩六将,简直比挑选运动员还严格!”一中队的战士周明告诉记者:身高1.68至1.82米;年龄18至23周岁,体重不得超过140斤。更苛刻的是演员身上必须要有大块大块、凸凹不平、富有层次感的肌肉,充足的臂力、腹力、强硬的耐力更是必不可少。导演组到部队挑人那一天,2000多名官兵整齐列队,好似“大力士”选拔大赛。经过几轮的细致选拔后,亚组委最终敲定了804人,幸运的周明被选上了。

周明后来才知道,挑选出的这804个队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场表演。在表演分队进驻亚运会开幕式举办地海心沙一个月后,执行导演冯南宣布了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拟定的演员分工:120人扮演大船“纤夫”,600人扮演汹涌滔天的海浪。剩余的84人中,16人担当指挥保障人员,40人担负整个开幕式表演道具保障任务,最后余下的28人就是替补演员。

因为体重超出2斤,周明成了后备,名单宣布后,他哭了。但他还是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就算是当后备队员,也要当最好的那个!”

面孔

3

佘智谋+兰剑

他们既要做饭又要演出

上等兵佘智谋和列兵兰剑绝对值得一提,武警二支队驻海心沙营房后边停着一套野战炊事车,参演官兵100多人的生活保障就靠三个炊事员和一个司务长,佘智谋和兰剑就是其中的两个炊事员。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二人还是操纵大船的水手。

佘智谋是湖北咸宁人,他告诉记者:“其实也不难,只要用心什么事都能做得来,时间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会有的。”

“把战友们的生活搞好了,剩下排练节目就是我最开心的事。”兰剑说,他前前后后不知看了多少遍亚运会的演出,但仍然觉得好看。“创意好,标准高。”

这是他对开幕式

演出的评价。

佘智谋和兰剑没有把自己参加亚运会开幕式演出的消息告诉家人,因为这是部队的纪律,但他们仍然希望,家里人能收看开幕式,在电视里看到他们的演出。

苦练5个月战士打败电脑、机械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这么一艘象征中国人开拓进取的大船如果用几个马达、电动车推动就太没有意思了,"只有用人推动才最震撼,而这也只有武警战士们才能做到!"也曾有人提出用电脑程序控制,但是导演组一致认为在这样的关键时候,不能相信电脑,相信的只能是这些可爱的武警战士。

武警广东总队第二支队组建于上世纪80年代,前身是粤中军公安大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等多支部队的英雄连队组成。这些连队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有的参加过剿匪除霸、对越自卫反击战斗。在他们的功勋榜上,曾先后留下了"歼敌英雄连"、"夜老虎连"、"英雄火炮连"等光荣称号。他们主要担负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反恐和地面反劫机任务。无论是应对震惊中外的92深圳股市风波,还是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等盛事的维安工作,都记录了他们默默奉献的事迹。

20吨"最大道具"百名"纤夫"徒手拉

"这绝对是迄今为止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上出动的最大道具!"陈维亚指着这个由120名特警队员用纯人力推拉肩扛起来的庞然大物告诉记者。据其介绍,这艘大铁船是目前最大的单体可移动道具,为了真实营造出船行大海中波涛汹涌的感觉,还特意设计了双轨让它可以360度旋转,这无疑增加了驾驭难度。

水手指挥者范旭东介绍,在整个表演中,大船操作最难。第一,船体太重,总重量达20吨,而推动大船的人数不能太多,不然船下根本没法容身,120人是最合理的设计;第二,在推动过程中,所有水手必须齐心协力,方向要协调好,如果劲不往一个方向使,船根本推不动;第三,掌舵手非常重要,其掌舵时转弯的角度把握要求精准,为此他们特别请来机械师讲解机械原理,并采用喊口令的方式协调动作;第四是船体自身的摆动操控困难,船的摆动靠12条绳子拉动,但拉动的时机很难掌握,为解决此难题,官兵们根据前后左右舷的位置设定编号,然后以喊口号的方式确定每组人员应用力的方向。

在长达179天与大船朝夕相伴的日子里,战士和大船处出了感情,他们有的把大船当做情人、女朋友,有的称大船是"哥们儿"、兄弟……

漩涡激战转动误差不得超过5度

《海洋之舟》执行导演闵锐向记者介绍,漩涡激战时对大船是最大的考验,如果大船转动误差超过5度,就会被卡死,动弹不得,甚至翻倒、脱轨,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了解到,大船一共有6对复轮,4个角的轮子是活动的,制约着大船的行驶方向和运动。中间的2对轮子是死的,支撑着船体,但这2对轮子一度是船体操作的"瓶颈"。因船体太大,中间的2对轮子不能滑动,4个角的4对轮子方向误差只要超过5度,船体就会卡死,无法动弹。

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下士陈叶武是表演队里的"智多星",爱琢磨,点子多。一天饭后,他围着大船转圈,根据大船的结构特征研究,突然灵机一动:"只要让4个角的大轮子同时朝着相同或相反的方向转动相同度数,大船就会乖乖地听话!"队长范旭东采纳了他的建议,并组织队员们利用午休时间,按陈叶武的想法做了一次实验,果然奏效。

范旭东告诉记者,每当遇到难题,大家就会自发凑到一起研究琢磨。划分刻度法、口令指挥法、鼓点和音法等都是队员们经过上千次反复"折腾"后总结出来的。

磨破万只手套欲挑战吉尼斯

拉帆的绳索都是用半径5厘米的粗重钢丝做成的,一场训练下来,队员们的手套都被磨成一个个大窟窿。有很多队员的手都擦出过血痕,大部分队员的手掌心都长出了厚厚的老茧。

进入9月份,长达3个多月的联排联训开始了。由于《海洋之舟》节目的特殊性,每次训练都是在水里进行。平均每天6个小时在水中浸泡,很多队员的脚掌都被水泡烂掉了,有些队员脚趾头都渗出了血。看着被泡得白花花的脚丫子,官兵们常常自我调侃道:"每天都能给脚丫子做一次免费美容。"

据不完全统计,5个月的表演训练,武警参演官兵磨破了10000多只手套、3000多双鞋子。队员们还打算把这个数据送去上海吉尼斯中心,挑战一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呢。

羞于谈"爱"官兵宁愿练205套南拳

《海洋之舟》既要呈现商旅出海远航贸易的恢弘气势,又要表现渔家女和水手之间浪漫的爱情。为此,编导设计了一段渔家女与水手表演的双人舞。两天的磨合训练后,编导发现这群小伙子跳起舞蹈来特别的生硬,"我们感觉很别扭,让我和女孩子跳舞,还不如让我打拳呢!"战士林少波一句话说到点子上。经过导演组同意,一套专门为120名武警参演官兵编排的"南拳"诞生了。

没想到导演又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参演官兵从80米长的星光大道上推船进入主表演区后,就开始在水里表演"南拳"动作。每个动作都必须激起1丈高的水花,刚柔并济。为了达到这个新要求,战士们开始重新设计南拳动作,并不断在水中实战。

节目审查那天,执行导演冯南竖起大拇指冲着战士们喊:你们都是"非常男人"!参演官兵们算了算训练南拳的这11天,动作反反复复一共改了205次,最多一天改了31次,"现在我们每人都学会了205套南拳,个个都成了'南拳王'!"

亚运申办倒计时1

●1987年11月全国第六届运动会在广东举行,这是广东首次承办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六运会"的成功举办,令初尝大赛甜头的广州有了承办亚运会的打算。不过那时北京已经拿下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主办权,广州在稍后10年内举办亚运已经没有可能。

●2001年11月第九届全运会时隔14年之后再一次由广东承办。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决策人物已提前为2010年亚运会开始筹划了。省里不仅投资近15个亿在黄村修建能容纳8万人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馆,承办"九运会"闭幕式的广州市也在白云山下建起了一座能容纳一万名观众的新广州体育馆,是国内唯一能承办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的体育馆。

●2002年3月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校长胡树森等20多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一份议案,认为广州应该申办亚运会或东亚运动会。当年年中,广州市体育局答复称,广州完全具备了申办亚运会的条件,并表示将跟进申亚工作。

●2002年9月第14届韩国釜山亚运会期间,广州市11位人大代表再次建议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或者2009年东亚运动会,以及在本世纪中叶申办奥运会。这是广州市民间正式要求申办亚运会的第一道呼声。市政府非常重视,要求体育主管部门对申办亚运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经过研究,决定正式提出申办。

●2002年10月省政府向国家提出申办亚运会的请求。

●2002年12月18日广州市体育局党委立即成立了由局长刘江南任组长的"申办工作小组",标志着广州市正式全面启动了申办亚运的工作。(实习记者黄晓嘉整理)

采写:新快报记者 尹政军 吴笋林 黄琼 通讯员:刘雷英 祝俊业 陈海锋 刘雷英 陆建东

[责任编辑:cswual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