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 > 正文

一个“世博老兵”的五年之思

2010年11月12日23:22新华网
字号:T|T

  新华网上海11月9日电 (记者吴宇) “现在,上海世博会闭幕了,回顾整个办博历程,我相信,这个项目对中国的现代化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季路德说。

  季路德是一名“世博老兵”。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签发了邀请各国参加上海世博会的信件,从那时起,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全面铺开。就在这一年,他开始担任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主题演绎部部长。而更早从2000年起,他就全程参与了申博工作。

  除了商业展,所有的展示都是为了“推销”某个理念,上海世博会为什么要选择城市作为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什么含义?上海世博会应该如何表现这个主题?季路德说,回答这些问题,就是主题演绎工作。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包括了很多子系统,其中主题演绎是“软件”中的“软件”,是整个办博工作中最缺乏经验、也最不为人熟悉的一部分。有一次,季路德参加了一个大型座谈会,主持人在介绍他之后说,“你先把什么是主题演绎说一说,我们都不知道你究竟是干什么的。”的确,“2004年写注册报告,首次出现主题演绎这个词时,我们并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季路德坦言,“甚至直到今天,当我们在总结办博历程时,还不能说对主题演绎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

  五年来,季路德和他的同事们,主要做了主题内涵的挖掘和宣传、主题在东道国场馆中如何表现、与各参展方进行主题沟通等工作。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至今还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个中原因,除了中文过于简略,容易引起歧义外,很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与挑战。因此,上海世博会不应当也没有单纯地歌颂城市,而是在看到城市化必然趋势的同时,必须思考城市怎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2006年的下半年,世博局邀请了几位专家,在原来五个副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城市与生活矛盾关系的阐述,提出了人、城市、环境三者一体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之后,季路德按这个观点,在社会上作了100多场报告,宣传主题思想,同时组织部门编写主题宣传书籍。

  “我们自己提出这个主题,当然首先要在自己的场馆内精心表现。”季路德说,与其他国家的展馆相比,中国国家馆、主题馆展示面积大,投入多,有责任也有条件更好地演绎主题。五年里,他和他所在部门的同事以及承担这些馆的责任部门的人员,与社会专家一起,从理念开始,反复推敲,几次彻底推翻原来的方案,在策划、设计这些超大型场馆的同时,自己也加深了对中华文化,对城市发展理论的认识。

  整个世博园区里共有300多个参展方,有国家,有国际组织,也有企业、城市、国内各省区市等。所有的参展方都很尽力地策划展示、运行管理,为千百万参观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在展示之前,为了尽可能地贴近主题,从2006年起,我所在的部门依托专家,和各国的展馆组织者进行了主题沟通。”季路德回忆,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世博会开幕后,演变成对展示内容进行微调,防止出现违背世博会宗旨、相关国家相互争吵的现象。此外,他还参与了世博会其他项目的讨论,为各项目体现主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上海世博会试运行第一天,我从5号门排队进去后,很激动。以后,我多次进入各国展馆,每每想起这五年里的主题演绎历程。”季路德感叹,平心而论,这一届世博会在运行管理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在主题思想传播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第一次办博。“但当我走在各国展馆,走入中国馆、主题馆时,我还是觉得我和同事们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这一届世博会留给历史的,不仅是‘体’的成功,也一定会有‘魂’的魅力。”

  2002年12月3日,季路德在摩纳哥见证了中国申博成功。“当时我写了一首诗,开头是‘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动’。现在,上海世博会已成功落幕。我能从头到尾参与其间,此生足矣!”季路德说。

  (吴宇)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