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直击:名人堂重见姚式幽默 笑称英文退步西装小

腾讯体育9月8日斯普里菲尔德讯(记者沈洋)姚明站在红毯的尽头,等着最后一个被介绍走上礼台。在这个以篮球为设计理念的建筑立面,圆形的弧顶上面,悬挂了三层照片。姚明抬头看了看,那些高悬在头顶的照片。姚明的个头,让他总是习惯性低着头看待别人,可是,这一次,他需要仰着脑袋,仔细的看着那些照片里的每一个主人。

“你似乎能通过那些脸孔看到他身后的每一个精彩的故事。”姚明说,“这让我感觉自己特别渺小。”

名人堂成员介绍仪式的主持人将一件巨大的西装题在手里,这是组委会专门为这十位名人堂的成员设计的衣服。他走到了舞台的边缘,将西服拎起,迎接着它的主人。

姚明伴着场下观众和媒体的欢呼声快步通过红毯通道走上了礼台。当个头矮小的主持人有些吃力的要将西装穿在姚明身上时,已经坐在台上的奥尼尔站了起来,一把把西服抢了过来。然后帮自己的“老兄”穿好。

主持人打趣说,是不是可以让我们再次看看姚鲨在场上的对决时,顽皮的奥尼尔一副“来啊”的态势,而姚明则含蓄地笑着,然后摆了摆手。

直击:名人堂重见姚式幽默 笑称英文退步西装小

球员姚明,这是一个似乎听起来有些久远的名词了。但是今天,人们又再次回忆起了当年那些画面。

退役之后的这6年里,姚明的脸庞开始圆润起来。他笑言自己的英文能力大踏步地后退,有时候美国记者的问题需要再三说明才能完全理解;他说,这次名人堂特别设计的西装外套有些太紧了;他说,他甚至需要好好想一想当年在休斯顿火箭的媒体公关的名字;他说,他甚至根本记不起来自己在NBA的哪一天或者哪一场比赛是最记忆犹新的了。

这几年,在姚明身上发生了太多的改变。他成为了老板,校长,慈善家。他开公司想要为中国篮球寻找新出路。他也碰壁,也失败。他心里和头脑里要挂记的事情太多太多。甚至他的女儿沁蕾都开始上了幼儿园了。

姚明说:“我在CBA当球员5年就拿了总冠军,但是我现在干老板都6年了,我们季后赛还没怎么进过呢。你让我比较的话,这就是比较。”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姚明的职业生涯有辉煌也有遗憾和伤痛,可是在记忆的深处中却仍然透着轻松和愉快。

“我仍然感激那些作为球员的日子,以及感激人们还记得那个球员时代的姚明。这对我很重要,因为那是我这一生中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姚明说。

1980年的9月,姚明出生的那天,上海的《新民晚报》还刊发了一条小豆腐块的消息。上面记录着这个前篮球运动员家庭中诞生了一位男婴。他的名字叫做姚明。

似乎从那天起,姚明就注定与其他人的不同。这位7尺男儿,在过去的36年里,总是需要不停的承担着很多的责任,背负着更多的期冀。在名人堂的球员介绍里,这个已经被符号化的男人的意义再次被人们提起,“他将东方和西方连接。他让篮球变得国际化。让NBA不再只是美国的运动。”人们想到姚明,更多是首先想到他背后的意义。这也是他能在如此年轻就步入名人堂的原因。

就在名人堂的官方纪念手册里,有一张照片,那是姚明在他成为火箭球员之后在北京打NBA中国赛时的记录。那是一张俯视的角度,姚明坐在中心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包围着。这里面有些外国记者,但大部分都是中国的媒体。

即使在10年以后的今天,仪式之后的圆桌会议上,还是同样的情景。姚明依然坐在中间,周围记者的数量依然庞大,各路摄像机的灯照着姚明的额头,怕热的他一直不停地冒着汗。只是眼睛里的血丝,已经分明提示着他见长的年纪以及长途飞行后的疲惫。

在什么时候,姚明都是那个充满了话题的人物。美国记者总是问着他关于中国的话题,甚至有些问题听起来笼统和唐突。比如“中国人如何看待你的成就”、“你在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人怎么看待你进入名人堂”这样的问题。姚明礼貌性地笑一笑说,“你应该去问其他人这个问题。”

自从进入NBA以来,背负着建立中美桥梁使命的姚明,就被无数次的问起这样的话题,他的智慧和幽默,让美国开始逐渐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他身后的这个东方大国。姚明知道自己的使命,却也在努力地去完成这些附加给他球员之外的东西。

“刚来到美国后,我也在适应着,努力去调整着中美之间的差别,无论这些是我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我都要去了解和接受。”喜欢的,不喜欢的,姚明反复的提到了这两个词。在他眼里,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分类,但是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一直都不是他去选择对待事情的标准,因为他背负的东西不允许他去这样甄别世界,做出选择。

“你说,很多人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迎接挑战的道理。如果你问很多人,你该选择海阔天空还是挑战自己时,他们都会说我去挑战,但是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只有心里最清楚。” 姚明说,无论是在NBA的那些年里,还是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做了很多的艰难的抉择。有时候,他只能去选择海阔天空。

“你知道吗?我在火箭时期最喜欢的人和最快乐的时刻就是那个火箭公关以及他说请大家提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姚明笑着对身旁的休斯敦当地媒体这样回忆着。

那个时刻,他可以不需要再表达任何的意见和态度。真正可以回家什么都不想的时候。那也是作为姚明,只属于他个人的时间。

他把太多留给了大众,留给了意义,和留给了他的那些符号。

就在前不久,姚明的一篇专栏被广泛转发,人们在惊讶姚明出色的文笔时,也意外着这个7尺7的男儿那同样惊人的世界观。他说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他买了一张开幕式全景的照片,并且试着在星星点点里找到自己。但任凭自己再高大,在那里就像是沧海一粟一般,淹没在人海人潮之中。那是他历届奥运会中最为印象深刻的经历,不是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也不是那一年中国篮球队从未有过,也恐怕很难再有的气壮山河。

今天,他再次提到了自己的渺小,他抬头看了看圆形穹顶的照片墙。在被最终列为名人堂成员这个许多球员追寻一生都不能达到的日子里,提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

“我们从事体育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知道你到底是谁,我们要去哪里,要的是什么东西。你看起来是在跟对手比赛,实际上是在跟心中的那个自己去较量。”

姚明到底是谁?他说他就是那个人山人海中的点滴,是那个篮球名人堂照片群中的一员。他是人们眼中的,也是自己心里的,即高大又渺小。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yp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