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训练藏高招:橄榄球群抢 遛猴显高超战术

荷兰训练藏高招:橄榄球群抢 遛猴显高超战术

荷兰队赛前训练

记者林良锋(微博)报道

一般而言,职业球队的战术训练是不公开的,这些训练包括针对对手的战术安排,如定位球,局部配合和全场思路。所谓全场思路,乃根据对手强弱选择控球主动出击,还是让出球权以不变应万变;局部配合则是不同区域球员间的呼应,简言之,是进攻时制造杀机的铺垫,或防守时盯人、断抢和补位的有机安排;定位球无非任意球、角球和界外球,运动战打不开局面,或者摆明对攻没有前途,这三板斧就是救命稻草。这些都是球队谋生秘笈,绝不外传,弗格森曾戏言:“一发现谁拿着相机在训练基地外溜达,我们就放狼(狗)赶人。”

“橄榄球群抢”紧逼急

随着职业球会应商业利益之需,采取接近球迷的亲民政策,训练也部分开放了。笔者多次目睹欧美球队访华的开放训练,所见无非三类:热身、射门和抢圈,是所有球队都做且大同小异的基本功。荷兰此次来访,训练课中连射门也省了。然就剩下两项,还是有些看头,至少,荷兰人的公开课并不敷衍,抢圈的两节值得回味的东西不少。进入夏季,北京近日却频频阴雨,傍晚六点半,荷兰队在“军曹”范加尔监督下,由助手克鲁伊维特带队,在雨中先行热身。热身的时间不长,几组折返慢跑后,全队除门将外进入抢圈第一节:橄榄球群抢。

近年来,“橄榄球群抢”越来越成为职业足球训练课中的一部分。笔者首次目睹这一场景,是10年前赴切尔西(官方微博 数据)旧训练基地专访。全队分成两拨,着不同颜色号衣,在半场范围内攻防。但和英式橄榄球不同(不能向前传),这类训练不限出球方向,可(双手或单手)抛可(拳)击可踢,更接近澳式,抱摔也是点到为止,否则动作大了可能酿成非战斗减员的悲剧。足球训练打橄榄球,目的在于锻炼球员于狭小空间内,高节奏群抢的压力下,寻找队友的能力。久而久之,球员潜意识中对队友位置、接球和跑位的习惯了然于胸,是之后局部配合的前提。荷兰的“橄榄球”又添了篮球的内容,不许走步,节奏更快。

自从荷兰在上世纪70年代倡导全能足球,紧逼就是其打法的主旨。紧逼中,队员对队友的位置和跑动早有默契,发展下来,通过橄榄球提高球员下意识的做法也就大行其道。传统攻防,一对一居多,紧逼中群抢切断对手出球的线路,封锁出球的目标,剥夺对手量度的时间,迅速夺回球权,置对手于天罗地网之中,是打破“链式防守”一度横行足坛的利器。换言之,打橄榄球,更多的是锤炼球员拿球、观察和出球的习惯。这一节进行了20分钟,第二节则改用脚踢。

十几人难遛三人

从头到尾,被“遛猴”的都是三人,开始还只是三人在圈中,后半段圈外遛猴者的一个也进入场中,着不同颜色的号衣,起接应、过渡的作用,拼抢更加激烈。奇的是,尽管是三个抢十几个,但谁也没有避开被扔进圈内遭涮的命运,三大名角(范佩西、斯内德(微博)罗本)中,范佩西被“活捉”次数最多。范加尔也在此时接替助教布林德,亲自指点传接和逼抢,并鼓掌激励麾下精彩的出球和假动作,德容精彩的转身晃倒德古兹曼,赢得最多掌声。

但凡踢球,谁都经历过“遛猴”和“被遛”,平素抢圈,球多沿着圈子来回滚动,荷兰似乎更强调如何打穿三人封堵,由圈子一侧送到对面。交接过程中,绝大部分是地面输送,球速疾劲,球一旦离地,被截获者十之七八,力度和脚法稍有偏差,落点便在圈外,随时被罚。值得注意的是,荷兰人往往以柔克刚,将来势汹汹的皮球卸给身边的队友,由他们接棒完成输送。这也许出于高速逼抢中,接球者未必能第一时间做出最佳选择的考虑,垫给队友,后者便能舒服地第一时间交给位置更有利的人,避免勉强和盲目出球造成球权易手。三位被遛的球员捕捉对手也是用脑多于用强,两人一左一右切断两侧选择,剩下一人是清道夫,判断持球者出球的意图,三人角色随机互换,在更小的范围形成以多打少。

控球是荷兰足球的根本,简单的抢圈,也能折射出荷兰人用球的讲究。范加尔执教阿贾克斯(微博 数据) 一期,曾批评某些球员场上“破坏契约”,其实是指他们在逼抢和传递中未能恪尽职守。曾有人形容博格坎普的传球:看似随意一脚,便在乱军之中切开一条通道,令局面豁然开朗。但没有这么高密度的逼抢,又怎能锻炼出如此高超的技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nickelxue]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