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为周琦成语接龙和为周杰伦打榜,都是我们这代人孤独的全民狂欢

“周琦发球失误,你男朋友连发八条朋友圈;而和你交往三年,他朋友圈只字不提。”——网络段子

周琦关键失误之后,社交媒体上对于周琦的批评、质疑、嘲讽络绎不绝

“亲们我不会打篮球。甚至连球星都认不全。比如,中国篮球队我只认识蔡徐坤,波兰篮球队我只认识周琦。 ????”——前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李楠或kkk

与波兰队一役的致命失误后,已经主动发声承担责任的周琦,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各类社交媒体谩骂、恶搞、蹭流、消费的对象。这和我们在网络世界里,或群情激奋,或热血沸腾,或牢骚满腹,或遍地鸡汤的每一次表达其实并无二致。周琦理应拿出态度和能力去浇灭这团怒火,而我们也没有理由剥夺他的机会。

但即便周琦没能在余下的比赛中做得更好,诸如朋友圈一晚八条的疯狂,也终会随着男篮世界杯的落幕而回归常态。在寻常世界中,篮球不可能占据多数人生活的C位;而周琦引发的全民吐槽,其本质无非是一次需要主题、场景和热度的社会化狂欢(若是极端些,则是狂躁)。

周琦失误之后出现各种恶搞

引述巴赫金早已被奉为经典的狂欢理论,大概会让您读不下去,我们纯就现象说现象。第一个段子里那位妹子,如果男友不是在发朋友圈吐槽周琦,而是在微博上给周杰伦打榜的话,她的怨念又是否会减轻些?男篮一晚贡献N个热搜且长期霸屏,短时间内积聚的海量曝光度和热议度,和之前旷日持久的“周杰伦粉丝被迫营业”,到最后给时代留下的,不过是信息的碎片。

当然了,两相比较同样会激起众多粉丝的愤怒,认定两者在各自所处的体育界和娱乐界无论是江湖地位、人气基础还是专业成就,都有次元级的差距。事实的确如此。但之所以有此一笔,想说的是,深陷于一切都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暴躁节奏之中,当每一场社交狂欢的主角都被符号化而没有本质差异之后,我们该抱着何种态度去接受,去交流,去生活?

你刷的不是周琦而是你自己

与波兰那场不堪回首的败局之后,有一位媒体前辈托人带话给周琦,让他这几天少看网上的消息。

网络上的周琦被娱乐化妖魔化

这当然是明智和善意的建议。我们都看到易建联、郭艾伦、王哲林等中国男篮的大部分队员,都在当晚微博上发出了那张“输,一起扛”的主题图时,周琦的最后更新停留在了8月31日的揭幕战时。按照这两天网络上的风向,周琦无论发什么,都很难得到善意的回应。

当然也不该给多数网友扣上“得理不饶人”的标签。男篮是输是赢,和多数人的切身得失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需要的甚至不是道歉或者回应,而只是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尺度把握好的,借姚明、李楠、周琦那一晚的表情包,再以他们名字做谐音篡改成语,无伤大雅,会心一笑;尺度跑偏的,则难免上升到人身攻击,周琦的百度百科甚至被P成了“波兰篮球运动员”。

网络山出现各种各样的表情包

这也绝非一时一地独有之现象。相似的例子,韩国男足在去年世界杯上虽出局但赢了卫冕冠军德国队,日本男足小组末轮消极捣脚锁定出线权,他们在国内遭受的“网络审判”并不比我们所见的更仁慈,有些甚至祸及家人。要说区别,大概是我们民意的狂欢之所数量级要大得多,所以一时间爆发的攻讦才能呈如此排山倒海的气焰。

当你彻底忘形于无意识的群体之中,这种狂欢到高潮处常常忘记了原本的触发点,更多是每个参与者将自己的思维、情绪、立场、经历自然地代入,追求的是狂欢的过程而非结果。就像文章一开始的第二个例子,苛责男篮主帅的球迷们去同名同姓的另一个“李楠”微博下保持队形,而即便多数人都意识到这位躺枪了,但“我太楠了”的留言丝毫未见衰减之势。

当然,深谙社会化营销的这位李楠也以很配合的姿态,给这场狂欢又增添了些许热度。

同名“李楠”的调侃

多数有理性思考的人都明白,不可能通过骂周琦、骂李楠、骂任何一个他们认定应该背锅的人,去实现任何的正义或是正确。但到最后如病毒扩散般的参与度,一部分是基于自身的“情感伤害”所主张的补偿诉求(那痛惜的一晚的确让很多人失眠),一部分则是眼见风潮如此不愿落单被撇下。情感互慰、群起攻之,这是孤独的当代人最容易找到情感上同频率伙伴的两个媒介,或许也可以用来概述“楠辞琦咎”的多数人。

因为当看似负面的情绪披上了狂欢的外衣,除了当事人要忍气吞声低调行事之外,多数人在狂欢的高潮退去后会独立形成自己的判断,并重新评估参与和表达的方式,这也意味着一个阵营的土崩瓦解。倒也不见得是产生了显著的意见分歧,而是普通人的精力和情感投入都并非无限的前提下,“更有意义的事”会占据智商的高地。

“姚头谈琦”而又贡献崭新表情包的姚主席,几近哽咽并鼓动观众加油的王仕鹏,某种意义上也参与到了由周琦引发的这场狂欢中。只不过他们所代入的是2006、2008年时无可复制的体验,正如你在把周琦刷成热词的贡献中,刷的也不过是过去某个节点、某个场景下的你自己。

疯狂输出之外更难得是自留地

但凡全程看了与波兰那场比赛的朋友,我相信很多那一晚在社交网络上的输出量都要倍于平日,我身边人即是如此。这也不免让我想到,前阵子周杰伦的几代粉丝们为爱豆打榜时,许多早已荒芜的微博一夜之间复活,有人甚至到那时才发现早就被盗而成了广告号。但是被迫的每日营业之后,往往又归于沉寂,毕竟很多人不喜欢也不习惯在公众的视野下记录生活。

一场比赛将周琦推到风口浪尖

这是可以理解的。很多社交平台推出的多少时间内可见的权限,也正是因为很多人不忍直视时间记忆中的自己,更不想让别人看见。但那毕竟都是自己真实内心的表达,只是受限于当时的自我和外部影响,如今看来如此格格不入。就像一场狂欢后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难免羞赧。

中国篮球此前很多或暗淡、或荣耀的记忆,因为发生在互联网的原始时代,所以留下的资料和叙事也无一例外地官方而单调。这其中也有很多我们的篮球前辈自身原因导致的败局,有些甚至比输给波兰那场更令人痛心。

所以我时常想,2000年奥运会被里加多投进6个三分球翻盘,2002亚运会输给韩国以及被片面报道的王治郅滞美事件,以及2009亚锦赛颁奖台上那不合时宜的嬉笑,如果发生在有微博和朋友圈,有自媒体和短视频的当下,我们会如何去了解和接受,而与之相关的篮球人又会怎样去应对和化解?

历史总是向前,中国篮球未来的道路上必定会有比数次“前八”更喜人的荣耀,而必定会有超出想象的挫折和低潮,有些甚至让周琦当下的尴尬变得不值一提。在观念的传达和情绪的宣泄愈发直观、顺畅的未来,我们在类似的狂欢下除了一次次疯狂的输出,是否还为自己准备了能够精耕细作、能留下一些东西的自留地?

未来,中国男篮依旧将面临各种情况

未必非得是某个可见的信息载体,亦应该是契合自己的、理性的价值判断,优先评判,以及建设性的举措。“所有人齐齐整整”所带来的愉悦和爽快感常带有欺骗和迷惑性,若本身带着娱乐的心态参与到狂欢之中当然无可厚非,但保持不自欺的清醒,不是谁都能做到。

说回大家的偶像。粉丝们为了证明周杰伦比当下的小鲜肉丝毫不差的存在感,而疯狂为爱豆打榜时,或许忽略了一个本质的问题——周杰伦在微博兴起这十年间在这一平台的“缺位”,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强行将他在一个他并不涉足的平台上变为主角,又是否有些许荒诞?他正优雅地避开的,是否也是周琦努力清空自己充耳不闻的那一类信息?

你见过姚明开通微博吗?若是回到球员生涯最鼎盛那些年,会有人为他打榜吗?

结语

短时间内积聚而成的观念、意见、认知,容易散去也容易反转,只要能有下一波浪,让参与者在风口浪尖再冲一波。

幸好周琦引发的这一波并不是涉及什么复杂问题、根本矛盾的讨论,而挽回的方法也简单直接,机会就在今晚要打响的小组赛出线攻坚战。谈不上救赎那么浓墨重彩的词汇,只是没人不想赢,而周琦想必也希望大家再造一些正面的成语接龙。

小组赛最后一场,周琦需要放下包袱

如果表现优异到足以掀起一波为他打榜的热潮,即便是之前极尽贬损之能事的朋友,想必也不介意轻微打脸。家门口的世界杯难得一遇,我们也想满屏刷上“我为你骄傲”啊。

(于睿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ypan
收藏本文

标签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