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波总结伦敦成功经验 备战巴西提四点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德才兼备的人”高素质人才

2001年,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新奥林匹克格言,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要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尊重运动员的各项权利,要为运动员的和谐发展提供文化支持。所谓人文关怀,从感性层面讲,是对人的理解、宽容、接纳和尊重;从理性层面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求,对社会良知的培育,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近年来,中国羽毛球队的管理特别注重“人文关怀”,以尊重人和培养人为第一准则。尊重运动员的各种需求,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注重情感关怀和爱护,提供一切机会培养社交能力和确立积极向上的公益形象。在提倡“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不排斥运动员的个人权力,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提高运动员的物质生活待遇等等。

在这一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人文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的主导模式。它不同于军事化管理的强制性,更着重于激励人的自觉性,激发人的创造力,推崇忠诚大于能力,团队高于个人;倡导“鼓励文化、激励文化、欣赏文化、分享文化”的崭新理念。工作模式也由传统的说教灌输式向平等对话式转变,注重平等交流、注重贴近生活、注重寓教于乐。

当然,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队集体,必要的规章制度仍然要坚持,但是管理的尺度已经大大人性化了。例如,奥运会最后冲刺阶段的集训,我们仍然坚持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与以往不同,这次做了两个方面的重要改革:一是在宣布纪律之前,已经积累了广泛的沟通基础,提高了主动接受率;二是具体执行时,把欣赏、信任放在首位,由强制要求转向自我要求,废除了查房、签到等监管措施。实践证明,我们的教练员、运动员在奥运备战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不仅无人违纪,而且做的比我们想象得更好。

人文管理的精髓是人文精神,营造适宜的人文环境是人文管理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积极开展羽毛球队文化建设,把“以人文本、和谐发展”确立为羽毛球队的核心价值观,把“亮剑精神”作为羽毛球队的队魂,把“传播文化、弘扬精神”视为中国羽毛球队的责任。我们高度重视运动队的社会形象,第一,强调“爱国、诚信、感恩”的内在形象,这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如世界冠军上榜仪式,比赛中为了捍卫荣誉而奋不顾身的拼搏精神,领奖升旗仪式过程中的精神面貌,获奖感言时对国家、社会、团队支持的致谢,比赛之余对于观众、球迷的尊重和礼仪,参加广告活动和相关公益活动的态度等等,都是以上品德的基本反映。第二,强调“团结、创新、奋进”的外在形象,这是做人的素质能力。如队友之间互助协作的精神,个体服从集体的牺牲精神,永不服输,敢于向强者挑战的精神,打破常规寻求突破的精神,永无止境、追求卓越的精神等等。这种“内外合一,德才兼备”才是“羽球文化”所追求的人文价值。

同时,我们把强化“示范意识”和“传播意识”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求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把自己当作“羽球文化”的传播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向社会群体传播:团结拼搏、勤俭自律、求知善思、文明友善、民主乐观等高尚的精神风貌。在这样一种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团队确立了较好的公众形象,社会口碑不断提升,因而获得了众多好评和越来越多合作伙伴的青睐。

可见,中国羽毛球队团队文化建设的宗旨并不是简单的“金牌”,而是在为“升国旗、奏国歌”的磨练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一种责任习惯和顽强意志。越是险境,越敢于承担责任;越是乐于接受挑战,越容易激发斗志。所以,“内心强大,意志坚韧”才是中国羽毛球队团队文化的主导特征,才是亮剑文化的精髓所在。

伦敦奥运会,我们实现了巨大收获,但并不代表今天的中国羽毛球队已经十全十美。首先夺金过程不完美,说明备战工作尚有瑕疵;其次,近期训练和比赛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说明我们的训练观念和训练方法有漏洞;第三,青少年比赛成绩明显下滑,说明队伍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也有隐患等等。这些是显而易见的,隐患可能更多。所以,面对5块金牌绝不能自我陶醉,更不能放松警惕。我们的事业远没有登峰造极,这仅仅是一个新起点,是求得新发展的转折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有能力做得更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