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伟接手队伍以来,中国女足就面临着无赛可比的情况,而今年尽管有东亚杯和东亚运动会的比赛,但因为赶上全运会这个特殊的年份,组队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老队员面临全运会后的退役,年轻球员也逐渐成为各省全运会拼奖牌的重点选手,每期拟定集训名单几乎都成为教练组最头疼的问题。以至于这一年多来,中国女足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期几乎都要换点近一半的球员。郝伟在今年年初四国赛的时候就预言,中国女足要想有一个完整的阵容,至少要到今年年底。
“我们之前都没有训练,谈何配合和默契?”尽管中国女足东亚杯第一场比赛以0-2输给日本队,但面对世界冠军,这样的成绩也不算难堪。而赛后发布会上,主帅郝伟却一再强调赛前组队困难、时间不足。
组队招人难、伤病冲击难、配合演练难,也许女足国家队在团队建设上的确有很多困难,但球队上下总是在强调客观因素又有什么必要?难道这些情况不是国家级队伍的常态难题吗?在“恶意”揣测的思维下,女足是否存在着某种“为不利战绩找借口”的意识?
7月14日下午全运会预赛的比赛刚刚结束,晚上都集中在大连赛区的全体队员计划搭乘飞机前往北京,但因为天气问题航班滞留,直到15日下午才辗转抵达北京;16日上午训练两小时,以体能和定位球训练为主,下午教练组让全队游泳放松;17日上午两个小时放松训练,仍旧以体能为主,晚上搭乘航班前往韩国。队员在行程上辗转的时间几乎超过了训练时间。
如此看来,如果女足在东亚杯成绩不佳的话,这一切似乎顺理成章。
从7月15日球队集中到第二场跟韩国队的比赛开始前,中国女足的对抗训练总共加起来不到一个小时,第一堂有对抗的训练是在球队抵达韩国的第二天,整整两个小时的训练课,对抗训练只安排了20分钟。同样也是在教练和队员千般小心下完成的。
“在这次集训前,所有的队员都刚刚参加完全运会复赛的比赛,十天的时间一共打满了六场比赛,不到一周后又要面临东亚杯的比赛,必然会出现体能储备不足的情况。”前女足队长毕妍就这样介绍队员的身体情况,这也是对日本那场比赛中4名队员抽筋的重要原因。
一支几乎更换了一半球员的女足,在东亚杯如此重要的比赛之前却放弃了最重要的对抗训练,甚至队员和队员之间都没有给出磨合的时间。全队上下把这一切归结为被全运会夹在夹缝中无奈。
郝伟接手女足的明确任务就是2015年的世界杯和2016年的奥运会,即便是东亚杯这样亚洲顶尖的女足比赛,对于他来说也仅仅是一个练兵。而今年仅剩下东亚运动会一个国际赛事,还明确要求参赛球员年龄必须是90后,郝伟也无法在此之前系统的组建自己的队伍。但东亚运动会之后,郝伟也再无理由和借口去抱怨组队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