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自己不是商人的陈静笑称,经营起俱乐部后才发现,接触到每个人都是商人,“提到什么都是一个字,钱!”在陈静的预想中,乒超这样有看头的比赛,应该是很多地方抢着冠名、承办比赛才对,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国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欢迎。
一开始陈静想把俱乐部主场放在广州市内,方便吸引观众。“场地内想开空调,要收多少多少钱,开几盏灯要收多少多少钱......”球馆管理者的“钱、钱、钱”让陈静听得晕头转向,一场乒超比赛租用场馆两天的费用就高达15万,她根本没办法承受。
最终,俱乐部的主场放在了相对二三线的惠州和佛山,节省了一部分场地成本。就算这样,一场比赛下来,算上队员工资,成本在20万左右。起码在这个赛季,陈静是收不到任何真金白银的回报。没有企业的冠名赞助,这一点是陈静俱乐部最吃亏的地方。“每个企业都有预算,今年的宣传推广费用是去年就决定好的,我要做乒超俱乐部也是三个月前在确定的,这个时候找赞助太难了。”陈静这样说道。
其实在俱乐部建立之初,曾有家吉林的企业想要给俱乐部冠名。双方各方面的条件都已谈好,陈静更连夜赶到吉林当地签约。但在签约的最后一刻,该企业却表示合同中有细节还需修改,陈静只得灰头土脸的回到广州;等到陈静回到广州,准备赛季前的冠名新闻发布会时,这家企业却突然撤出。而原以为与这家企业可以合作成功,陈静还推掉了朋友介绍有意冠名的公司。
“陈静姐,你是觉得这几百万的赞助不重要么?这个钱对你来说很小?”陈静的助手曾这样问她。“这个钱对我来说很大,但事已至此,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必须要走下去,就算失败了,我得要明白我输在了什么地方 。”陈静一字一句的说道。
这是陈静的性格,从打球时她就是这样。88年汉城奥运会前,原本并没有进入大名单的她给教练递了张纸条“为什么不用年轻队员?”,一张纸条换来了参赛资格;91年她在巅峰状态的情况下毅然退役,前往台北 ,边打球边学习企业管理。当时她的这些决定都被视为“疯狂”的举动,而如今看来都成了正确的抉择,给了她丰富多彩的人生。
“经营乒超俱乐部,你心里的底线是坚持多久?”作为商人,这是陈静回避不开的问题。
说到这里,陈静扭头看了一眼在床上酣睡的大儿子洋洋,睡梦中的洋洋咳嗽不断。陈静赶忙站起身来,拿起刚刚兑好温水的瓶子,拍着洋洋的背让他喝下。在这之前,陈静还特意将水滴在手背上确认水温不会烫到孩子。去年沈阳直横对决中,肚子里怀着小儿子、手里领着大儿子,陈静奔走在球队和赞助商间的各个活动中。不管多忙,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她都亲力亲为。
“3年,不管这个俱乐部做的成功与否,我都会逐渐淡出,交给专业的团队接手。陪伴孩子的成长才是我希望去做的,在当老板前,我是个妈妈。”陈静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