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奔斗回忆李娜:未能真正"拿下"的采访对象

[摘要]上周当两夺大满贯冠军、中国网球一姐李娜突然宣布退役,这对于中国体坛,尤其是网坛的冲击无需赘述,而关于李娜其人其事,众多的媒体人也在脑海中细细回忆。

上周当两夺大满贯冠军、中国网球一姐李娜突然宣布退役,这对于中国体坛,尤其是网坛的冲击无需赘述,而关于李娜其人其事,众多的媒体人也在脑海中细细回忆,体坛周报(微博)著名网球记者张奔斗(微博)就在长微博上写了这样一篇长达7000字的文章《一个我未能真正“拿下”的采访对象》,并感慨“七千字长文,我写得顺流直”,一起来品读这位追访李娜八年之久的网球名记眼中的李娜。

全文如下:

对于中国媒体来说,在近些年有机会现场报道大满贯赛事之前,奥运会与亚运会,应该算是能够在境外大赛中采访和接触中国球员的少数场合。

2000年,李娜[微博]首次参加奥运会时,我不在悉尼;2004年,我首次现场报道奥运会,她不在雅典。

当我在雅典采访李婷(微博)孙甜甜以及郑洁(微博) 晏紫时,李娜正在ITF低级别赛事中累积着积分与连胜。那年5月,当退役两年的她刚刚复出时,她的世界排名是:没有世界排名。

但我很快就第一次见到了李娜,而她也立即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9月份首届中网赛之前的北京站ITF比赛中,决赛中李娜两个4比6负于郑洁。“如果我是国家队队员,我不会输掉这场球的。”李娜赛后这句话暗指决赛中受到了裁判的不公正对待,我听后心中一跳:好敢讲。

她就是很敢讲,而且也一直很敢讲。一周后的中网赛,排名第193位的李娜第二轮错失赛点憾负世界前五库兹涅索娃,当有记者请她比较本场比赛与一周前负于郑洁那场决赛的发挥时,原本心情不错的李娜脸色一沉:“为什么老拿我和郑洁比啊?”

一年之后的中网,她已实现打入世界前50的既定目标,但她又一次地好敢讲:“我很茫然,一年来没有任何进步,训练没有针对性,只能靠基本功打球。”因其“炮轰”的对象是无形的体制,李娜赢得球迷的喝彩与不少媒体的敬意。

不过,采访次数多了,渐渐发现,好敢讲的风格虽然让媒体乐得有料可写,但媒体也时常成为“受害对象”。我得承认,太多次,当李娜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问题时,我都在心里说——唉,姑娘,咱怎么就不能好好回答问题呢?干嘛总觉得我们媒体要谋害你?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2006年7月,中国国家队在北京主场的联合会杯赛,李娜的赛后发布会上有这样几番对话——

“你的体能比年初有了很大提高,能否谈谈?”“你直接说我腿粗不就完了嘛!”

“你在不利情况下很快让自己重新镇定了下来,这一点是否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你是说我过去脾气很急,是吧?!”

“第二盘你是如何在不利情况下稳定心态反败为胜的?”“你们怎么老爱问我心态问题呀!”

觉得李娜是在输球后心情不好拿记者撒气么?错了,那一轮联合会杯赛上她单打独得两分,是中国队获胜的最大功臣。

直到2006年多哈亚运会之前,我都只是在几项中国举行的赛事上借新闻发布会的机会向李娜提问过,而从未对她进行过专访,私下更无交流。

那一年亚运会上的一个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我在哈利法网球中心的外场观看训练时,远远看到刚刚结束训练的李娜和郑洁一边聊天一边走近。郑洁见到记者,停下脚步打了招呼并聊了几句;原本走在她身旁的李娜目不斜视,径直向前走去。真的,毫不夸张,她浑身散发着一种外人不得近身的强大气场。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正如李娜在自传《独自上场》里形容的那样,她就像一只出于自保心理而将刺高高竖起的刺猬,让外人无法近身,只为保护她柔软的内里。这就正如,当她在亚运会女单半决赛脆败于米尔扎后那张坚强的脸,甚至有媒体爆料,她自嘲“咱也不是为了亚运会而生的,对吧?”——后来,我们也都知道了,那张佯装坚强的面具背后,李娜输球后其实哭了一个晚上。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evolh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