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蔡振华的“心”希望

汪大昭:蔡振华的“心”希望

《体坛周报(微博)》头版截图

决心、信心、恒心──这是新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在会员大会上发言时用以表达心情的6个字。

这是很好理解的三个词,但是,在中国足球痛定思痛之时,从新任足协主席口中说出,分量不一般。下午的分组讨论中,笔者所在的执委组发言普遍感到兴奋。

决心,这是对自己说的,管足球干足球的人如果下不了决心,没有点狠劲,连句狠话都说不出,就趁早远离足球,免得伤了他人的热心。

信心,这既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社会讲的。不自信,怎么能取得社会的信任?中国足球打掉了一些伪球迷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兴致,又打破了一些铁杆球迷心底的希望,打伤了一些企业家愿意为足球出一份力的热心。蔡振华说的信心可以理解为把大家的信心打回来。

恒心,这又是对自己说的。在足球一路下滑的情况下,不能要求别人坚定不移,只能自己持之以恒。当年,徐根宝就说过“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的誓言,现在看,“恒心”比“横心”更难。

外界一直对蔡振华分管足球是否合适持有怀疑,理由无非是他的小球运动员出身。袁伟民是搞大球的,亦即球类集体项目,尚且拿足球没有多少办法,何况蔡振华是打乒乓球的。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中国人在小球项目中的确有先天优势,项目规律的制约影响到触类旁通,甚至担心分管领导会简单实施经验移植。

这让笔者想起20年前中国足协启动改革,许放被调任专职副主席,给王俊生当副手,那时也有人表示担心。王俊生说:“人是会变的。”此言不差,后来,许放在并不熟悉的足球事务中大显身手,没有他的贡献,足球职业化的第一笔资金还不知在何方。

52岁的蔡振华以足协主席身份做了一次相当精彩的就职演说,一改人们过去的看法,是为中国足球的一件幸事。从他当运动员打球时的虎气,到坐在雅典赛场看台上握着双拳为球员加油,已是很大的变化。从几年前在大连校园足球座谈会上听他发言,到香河会场上的亮相,笔者更加确信人是会变的。

此番足代会,看到的是搞足球的人变了,变得务实,感受的是搞足球的认识和思路变了,变得积极,相信中国足球也一定会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nickelxu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