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体育训练中心食之有道 运动员营养第一

[导读]2013年辽宁全运会前,本报记者走进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和即将出征全运会的选手们共进午餐,注重的是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优势兵力;冠军的诞生绝非偶然,这“吃”真的是有门道。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是一门学问;对于运动竞技的冠军选手来说,“吃”又意味着什么呢?能量、口福、痛苦、科学……最浅显的道理是:能吃、能睡,方能干活。要打造全国冠军,这“吃”就更有讲究了。2013年辽宁全运会前,本报记者走进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和即将出征全运会的选手们共进午餐,美味的客家酿豆腐、北方面点,讲究的是南北方选手口味有别;红烧肉、西瓜的搭配,则兼顾了能量供给与消暑必备;一线队员吃一类餐标,教练和工作人员吃二类餐标,这注重的是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优势兵力;连餐厅的“掌柜”也曾经是全国射箭冠军,这叫做“让懂冠军的人服务冠军”。看来,冠军的诞生绝非偶然,这“吃”真的是有门道。

十多道菜式永吃不腻

蒜香排骨、油焖大虾、红烧肉、猪肉炖粉条、客家酿豆腐、上汤娃娃菜、馒头、饺子、面条……这是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的一顿寻常午餐,刚刚训练结束的运动员可以来这里美美地吃上一顿自助餐。

“在我们这里,教练员、运动员来自天南地北,饭菜当然也要照顾到南北不同的口味,”大厨王师傅告诉记者,餐厅共有20名工作人员,其中7位厨师来自各地,都有自己擅长的南北菜式,以确保菜品风味地道,“除了烹饪方法不同外,我们比较注意能量和营养的搭配,酸奶、瘦肉、海鲜、豆制品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不会增加体重;而青菜、西瓜则可以调理运动员肠胃,有补水、消暑的作用;因为运动员每天训练消耗很厉害,除了让他们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能量。”

几年采访下来,记者已经和这里的几位大师傅成为朋友,稳定的后勤团队打造了精美的餐点,很多记者来黄村基地采访的同时可以吃上一顿运动员营养餐,对此也是赞不绝口。

“我们每餐都有十几道菜式,而且随着季节变化、周期调整不断更换菜谱,运动员可以自由选取,永远吃不腻。”王师傅说。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餐厅门口看到了广东省政府监制的“光盘光荣、利国利民”的宣传海报,而且做成奖牌的形式,让人感觉形象亲切,此举旨在倡导“节约粮食”的理念,号召大家节约用餐。这也得到广大运动员的积极响应。

每逢大赛,运动员最担心的是什么?恐怕非食品安全莫属了。所谓“病从口入”,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运动员误服和不慎进食导致的,这也为运动队敲响了警钟,杜绝运动员在陌生地点进餐、拒绝不明来源的饮料。

据介绍,黄村基地对食品采购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肉类,一定要通过政府指定的合法渠道采购,烹饪过程严格规范,确保餐饮安全。

管理者曾是射箭冠军

不要小看广东黄村体育训练基地,每年冬训高峰期,有来自世界各地超过700名运动员、教练员进驻,即便是现在每天也有超过300人在此用餐,这对于基地后勤管理、餐饮提供都是不小的考验。

据介绍,基地餐厅共有服务员20名,其中包括7名厨师,他们负责主食、菜品、甜点、汤水的供应。如何为诸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这可是一门学问。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基地餐厅的管理员易娟曾经是广东射箭队的名将,最好成绩拿过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何影是同期队员。

“我比较了解运动员的生活规律和餐饮需求,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所以大家沟通比较融洽,餐饮服务也会比较专业到位。”易娟告诉记者。全国冠军当“掌柜”,这是基地的一大特色。“现在基地实行竞争上岗,退役运动员经过培训转变工作岗位,”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键在于心态好,热爱自己的岗位。”

“夏季天气热,为了防暑、消暑,我们每天都提供凉茶,早晚送一次;晚上还有绿豆糖水,饮料、水果、酸奶全天供应,”易娟说,“全运会即将开始,运动员用餐更加注重营养搭配,菜品多一点;这里南北方运动员都有,为了照顾大家的不同口味,我们聘请了能做各种南北菜肴的厨师。”

记者曾多次在黄村基地餐厅用餐,这里的面食非常地道,运动员还可以自行调配卤汁。“由于运动员训练出汗较多,所以为他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水果,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像苹果、梨子、西瓜、火龙果、番石榴等当季水果,每餐都有。”易娟说。基地餐厅分为两类:一类供应备战全运会的一线队员,二类则向教练员、领队和工作人员开放,强调运动员优先,全力保障“战斗部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