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德甲胜利绝非偶然 理性发展的回报

随着德甲双雄会师欧冠(微博 专题) 决赛,世人惊呼“德意志足球帝国”崛起,“德超”概念也开始广为流传。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德甲爆发原因的探讨不绝于耳,其战术、青训、管理乃至经济等方面都被全面解析并大加称道。然而德甲崛起的真正奥秘却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坚持。

人们常说,英超(微博 专题) 是最成功的联赛,德甲是最健康的联赛。英超的成功,主要建立在商业推广、资本运作以及对联赛的包装上。德甲的“最健康”只需要一组数据就能看明白:2011-2012赛季德甲联赛整体收入达20.81亿欧元,涨幅达7.2%,且18家俱乐部中有14家实现盈利。这是个什么概念?西甲(微博 专题) 2/3的球队发不出工资,英超的曼联(微博 数据) 、利物浦(官方微博 数据) 等豪门需要海外资金支撑,德甲绝大多数球队却能实现盈利,其健康程度令人艳羡。

也有人说,德甲的成功其实是德国经济的成功。这话有一定道理,但绝不是全部。英超、西甲的收入主体是电视转播分成和门票销售,而德甲最主要的收入来自赞助,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二、三级赞助。没有良好的、有活力的经济就不可能有大量的商业赞助,这是德国经济对足球最有力的支持,不过德国足球并不仅仅仰仗本国的经济发达程度。事实上,德甲也经历过经济危机。2002年基尔希集团破产导致8亿欧元的电视转播费用瞬间蒸发,德甲遭遇毁灭性打击,包括多特蒙德在内的大多数俱乐部陷入破产边缘。整个德甲用了2年时间才缓过气来。“基尔希事件”是个转折点,德甲俱乐部从肥皂泡般的梦中清醒,烧钱拼富从此让位于理性消费。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德甲也没有抛弃著名的“50+1”政策,即私人投资者不能持有超过俱乐部51%的股份。制定这条政策的初衷在于,德国人认为足球俱乐部属于公益性质团体,俱乐部必须为公众所有,德甲俱乐部中只有沃尔夫斯堡勒沃库森分别属于大众和拜耳集团的“公司球队”。“50+1”政策不止一次受到挑战,但哪怕整个联赛处于破产边缘,德甲联盟仍选择坚持。这条政策杜绝了海外资本染指德甲的可能性,使德国足球的良好传统得以延续。

在商业化的英超,资本怪兽越来越呈现出短视和贪婪的一面,如今的英超三年转播合同高达50亿英镑,球迷却对昂贵的门票望而却步。相比之下,德甲的门票价格只有英超的1/5至1/10。德甲的青训政策确保了俱乐部中本土球员比例达到60%至70%,大大高于英超的35%。当英超弥漫的浮躁和拜金主义浪潮终于引起有识之士忧虑时,人们才愈加领悟到德甲“最健康”的真谛。由此可见,德甲的胜利绝非偶然或侥幸,这个冠军是对德国足球长期坚持理性发展的最好回报,也是对“厚积薄发”四个字的最有力诠释。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