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 白岩松:送别陈招娣 可以离去不可忘

[导读]在中国最需要自信的时候,中国女排的成功给了我们一种精神的力量,让我们有了多一些的自信。所以,对于陈招娣们的贡献,不该忘了说声“谢谢”。老女排可以离去,却不可忘记。

不到六十岁的老女排队员陈招娣因病离世,送别的这一天,八宝山汇集了非亲朋好友的普通百姓近千人来为她送行。人群中,大多是四十岁以上的人们,这是一群和老女排最有感情的球迷,这感情来自清晰的记忆。我也是这人群中的一员,虽然我没到现场,但文字中,心中,一直在为陈招娣送行,送行的方式是心中深深的感激。

这感激不会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在新中国,至今已有七任总理,但一提起“总理”二字,相当多的中国人还是会首先想到周恩来。同理,中国女排一代又一代,我已算不清如今到了第几代,但一提起女排,下意识先想起的还是郎平、陈招娣那一代女排。很固执很难改变。原因是什么?是成绩好吗?我想,有这个原因,毕竟五连冠,辉煌很难复制。即使之后的陈忠和(微博)时代也塑造了一个不短的王朝,同五连冠比起来,还是会有些差距。不过我想,成绩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理由。也许人们会说,是一种与拼搏有关的精神,让老女排与中国人心心相印。这也是理由之一,但依然不完整。我心中坚定地认为,必须加上一条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在中国最需要自信的时候,中国女排的成功给了我们一种精神的力量,让我们有了多一些的自信。相当于在我们最饥饿的时候,让我们连续吃了几顿饱饭。想想看,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支持?反过来,我们与老女排,又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全世界到处都是made in china 的产品,体育世界冠军也一年拿到手软,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总数还拿过世界第一。所以,今天的人们不缺乏做为中国人的自信,甚至自信到常常自嘲自责和对很多事情都不以为然的地步。但是三十多年前呢?

改革开放刚开始,国门刚打开,一直认为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需要我们去解放,可现实却是:从某种角度看,我们才该被解放。虚幻的自信坍塌了,面对世界,手足无措茫然四顾,甚至相当自卑成为我们躲不过去的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体育奇妙地扮演了民族兴奋剂与自信添加剂的角色,让中国人开始相信:我们也可以,我们也行。从邹振先打破亚洲记录到冲击三级跳世界冠军,再到中国男排逆转韩国,让北京大学生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其中,中国女排的冲击世界冠军成功最具标杆意义。当时的人们,说的最多的是贺龙元帅的“三大球不夺冠,我死不瞑目”的名言,背后,其实是中国人想要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央的焦虑与期盼。而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先在体育上和精神上,满足了中国人的这种梦想,于是,这批女排队员想让我们不尊敬她们不神话她们以至于不感激她们是很难的。

但是一切都会过去,三十年后的四月一日 ,年轻一代都在隆重地纪念去世十年的张国荣,也正是在这一天,陈招娣走了。张国荣的歌声依旧,可陈招娣们夺冠的画面已很难再让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激动。他们有新的梦想与挑战,也有新的挣扎与幸福。遗忘,是正常的事情。然而,对于一个民族,却不该少了感恩之心,没有那个时代女排的成功为中国人的前行喊加油,不会有今天年轻人新的梦想的出发。所以,对于陈招娣们的贡献,不该忘了说声“谢谢”。老女排可以离去,却不可忘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 陈忠和听众:
    昨天就来到北京了,一会儿去参加陈招娣将军的追悼会,送别老战友最后一程。下午我也要回漳州扫墓。缅怀先人,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013-04-05 08:26:01
  • 赖亚文听众:
    沉痛哀悼,排球界老前辈,我的老教练,老领队,一路走好。
    2013-04-01 16:03:44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dafenghou]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