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陈少峰解析羽毛球线的“底线”

装备:陈少峰解析羽毛球线的“底线”

(球线的横截面放大)

线芯(内丝)的底线:耐打与保磅

线芯可谓是一条球线的“内涵”,是球线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性能权重,模糊的说法是:球线的十分性能中,七分线芯,三分线衣(或二分线衣,一分涂层)。同时,因为线芯的性能不容易被直观地观察到,所以容易成为“绣花枕头”里面的劣质枕芯。

底线一:耐打

耐打的标准是击打时间。但球线到底能耐受多长时间的击打,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都有不同的体会。且听各人说法:

傅海峰(微博)(国家队男双队员,爆发力好,以杀球速度快举世闻名):

断线时间不一定,有可能几拍就断,也有可能很长时间都不断。很快就断,可能是刚好打到框边的线。很长时间不断的话,我都是自己主动去换线,训练时大概一周会换一次线;比赛时基本打5场球就会换线,超过这个时间,线就算不断也已经跑磅,很松,打起来感觉很不好。

某业余爱好者(一周打2-3次球,一次2小时,正常频率,业余5级水平左右,穿线为中高磅24-25磅):

正常来说,平均一条线的寿命差不多是一个月时间左右,使用BG65等耐打线会稍长一点。但要是球线2个月不断,我也会自己剪了重拉。因为我觉得,线用了这么长时间,本钱已经收回来了,就不想再委屈自己打击球松垮、声音发闷的球拍了。使用66UM等细线的时候,经常用不到半个月就断了。后来发现这类细线很挑穿线师与穿线机,有些人穿的线就能打长一点时间,也有些人穿的线甚至只能打几拍。冬天不敢穿线太高磅,穿线师跟我说过,热胀冷缩会影响球线寿命。但我认为,冷热是其次,干燥才是更重要的外界因素,比如夏天的汽车后车厢的环境,就很要球拍拍线的命。

从打球者的实际使用过程、感受来看,球线耐用的底线是浮动的而非绝对的,既有自然磨损因素,也有人为干预、终结球线寿命的原因。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经常在一起打球的人,球线寿命基本上差不多,也许因为活动时间、水平与击球频率都比较接近。所以你可以多看看经常跟自己打球的人的球线寿命长短,以修正底线认知。

底线二:保磅

不能拉完线或者打一两次后,线床就弹性尽失,击球松垮无力。

从前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有一些球线还没有被打断,就在半途被人为剪断。之所以要剪断球线,是因为如果球线不保磅,没有了弹性这个“灵魂”,它的外观再怎么完整也是虚有其表,人们只能一剪为快。

保磅是通俗的说法,更标准的说法是抗拉延。玩过捏面人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面丝拉出来后,长度会马上定型在那里,不会像橡皮筋一样拉完还回弹,这与掉磅现象有点相似。这种不易被定型的弹性形变属性,就是抗拉延(保磅)能力。保磅性能好,就是线被拉伸后不会失去弹性形变的能力。

羽毛球拍线的级别高低,基本上体现的是耐打与保磅的兼顾程度。兼顾面越大,球线越高级。比如NBG98、75ti、66Sharp、CBG100等球线,价格都不算便宜,最贵的一条CBG100线的价格差不多相当于一支低端的碳素拍,或者一筒高端的比赛球。保磅与弹性全面发展而不全面平庸,是这类球线最迷人的地方。有相当多的球友打习惯后,就认定了此类球线不再更改,或者在打重要比赛时非此线不用。高弹的击球体验也许使他们宁愿花费更多的钱。

低端球线的性能底线,仅能要求或者耐打,或者保磅,两者只能取其一。也即耐打与保磅成反比例关系,此消彼长,无法兼得。比如YONEX的BG65线,耐打是出了名的,也是行业中球线寿命的标杆,但它却有“掉磅王”的外号。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容易掉磅,才促成了耐打。又比如GOSEN的PRO70,在低端球线里面,保磅性能很难有出其右者,但这种球线起毛的速度也快得出乎我的意料。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