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熊朝忠:从矿工到世界拳王的神奇人生

[导读]体坛周报记者长途跋涉深入中越边境,来到中国首位职业世界拳王熊朝忠家乡那个苗寨,探寻他成为拳王前的这段人生……

2012年11月24日晚,昆明,WBC(世界拳击理事会)迷你轻量级世界拳王争霸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苗族小伙子击败墨西哥选手勇夺金腰带,他也成为中国职业拳坛的首位“世界拳王”。

从这一天开始,熊朝忠的传奇故事被迅速传播。其中最打动人的,是其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他曾经是云南马关的一名矿工,20岁才在家乡的荒地上随表哥学习拳击,23岁怀揣1800元到昆明接受职业训练。

他是怎样的矿工?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他如何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成为世界拳王?

1、边境线上的岩腊脚村 2、中越战争催生的苗寨“拳馆”

3、练拳击,最初只为当保安 4、哥哥的反对,乡邻的挖苦

5、矿洞人生 6、第一个“100万”是大家的

寻找熊朝忠:从矿工到世界拳王的神奇人生

1月30日,马关县都龙镇,熊朝忠的邻居熊自友(右)和姐夫杨发礼站在一片废弃的锡矿上。十几年前熊朝忠曾在这里当矿工

“从昆明坐高速班车要4个多小时到文山,然后再转车坐2个小时到马关,到了马关还有很长一段路才到我们那里。”11月28日,昆明,熊朝忠在接受完本报记者采访后,告诉记者去他老家的路线。说完他不好意思笑了笑,“太远了!”

的确挺远。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夹寒箐镇岩腊脚村——听名字就知道这路近不了。29日一早,记者乘坐的大巴从昆明向东南方向行驶了5个小时,才抵达文山。按熊朝忠表哥陶卫忠(也是其拳击启蒙教练)电话中的指点,记者赶到文山城南汽车站买票去马关。走入售票厅,“马关方向”窗口旁赫然是“麻栗坡方向”。记者这才意识到,中越边境线不远了。

从1979年持续到1989年的中越战争中,有无数年轻的生命倒在这条边境线上,那场战争留下了诸多烈士陵园,麻栗坡烈士陵园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事实上,熊朝忠阴差阳错学习拳击,与那场惨烈的战争居然也有微妙的关系。

边陲小城马关终于到了。一位精悍的年轻人前来接站,他自我介绍是熊朝忠的“发小”熊自友。小伙子比熊朝忠小一岁,如今在马关县做一个运动饮料的推销员。10年前,他是和熊朝忠一起在荒地接受拳击启蒙的5个伙伴之一。

从夹寒箐开始,土路艰难地向深山蜿蜒,越往里走,雾气越浓。山路旁边是深深的峡谷,远处的青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汽车只能慢慢爬行。

下午,我们终于来到岩腊脚村。这是一个深山中的苗寨,对面不远处的大山就是越南,也就是30年前的战场。村民说,有一次中国部队的“头”已经到那片战场,“尾巴”还在马关县,队伍的人多得数不清。

寨口有一片三四个篮球场大小的耕地,隔着这片土地,正对入村小路的是一间孤零零的小屋,墙壁是黄土,屋顶则是茅草。“这片空地就是我们和熊朝忠跟陶卫忠学习练拳的地方。那间茅草屋就是我们练拳时住的地方。”熊自友一边指,一边带记者朝茅屋走去。

快到门口时,他弯腰踢了踢一块大石头,“你看,这石头就是我们自己做的工具。我们把两块石头当中各打一个洞,然后中间穿一根棍子,这样就可以练力气了。”散落在田间杂草中的这块石头,看上去比篮球还要大,十多厘米厚,中间果然有一个圆洞。

再往前走,就看见茅屋门前堆了些脏兮兮的杂物,仔细一看,居然都是些城市健身房常见的训练器材,有拳击手靶、沙袋衣等等。在拳击手靶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武”字。熊自友说,这些都是他们当时练拳的器械。

茅屋的一隅分了两层,那是熊朝忠他们6个学员睡觉的地方。2002年左右,陶卫忠兴办的“拳馆”就在这个茅草屋诞生了。茅屋的外墙是陶卫忠当年花了800元钱请乡亲们用黄土夯成的,而房梁用的木料和茅草则是这些弟子一起从山上拖来的。

1、边境线上的岩腊脚村 2、中越战争催生的苗寨“拳馆”

3、练拳击,最初只为当保安 4、哥哥的反对,乡邻的挖苦

5、矿洞人生 6、第一个“100万”是大家的

寻找熊朝忠:从矿工到世界拳王的神奇人生

11月29日,熊自友指给记者看:这就是当年他们练拳的荒地和住宿的茅屋

离开茅屋拳馆,熊自友带记者进寨,我们先来到了村口陶卫忠的家。这是一间比刚才的茅屋大一些的土屋,房子的外墙也是黄土。穿过昏暗简陋的堂屋,一个个子明显比当地人高大的中年男子带着拘谨的笑容,从后屋的灶台间走出来。

这就是陶卫忠,在昆明采访时,熊朝忠就向记者介绍过他的这位表哥。陶卫忠曾经是马关县1991年的高考理科第二名,被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录取,也是岩腊脚村的第一位大学生。在大学里,他解剖过四十多具尸体,学习过法医,对人体结构非常熟悉,酷爱钻研拳击技艺。

大学毕业后,陶卫忠找到了一份在昆明官渡区公安分局任刑警的工作。但几年后,他却办了停薪留职,也回到了岩腊脚村。陶卫忠解释他回家乡的原因是,他一个人的工资无法让他们一大家族过上好日子,他想回家来创业种香蕉。不过因为那时乡村公路未通,回家后陶卫忠也没有马上投入创业。

在空闲时间中,陶卫忠有更多的心思琢磨拳击。在公安学校几年的学习中,凭借他擒拿格斗的基本功和对人体结构的一些医学知识,他琢磨出了很多拳击的技术。陶卫忠首先拿十八九岁的表弟熊朝忠作试验。此时熊朝忠已经当了几个月矿工,臂力和耐力均强于同年龄人不少,在陶卫忠的指点下,一般的格斗已经很厉害了。

熊朝忠的快速进步,让陶卫忠看到了希望,他有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在岩腊脚村开一个拳击训练基地,培养一些将来能够参加比赛的拳击选手。

陶卫忠这样的计划,与当年那场战争也不无关系。小时候,陶卫忠是在对战争的恐慌中度过的,他说战争开始前,村民们并不清楚祖国的强大,只听说越南人几天就能打到马关,大家都很害怕,白天大人也不让小孩出去。战争开始后,村里可以清楚地听到大炮和机枪的声音。“一个军官到我们学校来讲课,回去的路上就被地雷炸死了。”

这件事给了陶卫忠极强的刺激,于是他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强壮身体,保家卫国”。而开拳馆,显然是对儿时诺言的最好实践。

不过,在正式招收弟子前,陶卫忠还带着熊朝忠干过一件很威风的事,那就是去文山当地一个著名的武校比武。

“小熊当时已经有些拳击基础了,我想带他去武校训练,那里有专业的环境。”陶卫忠就这样带着弟子去了那家武校,熊朝忠凶猛的拳头很快让武校的科班学生招架不住,两次将对方击倒。陶卫忠心想,这下他们都可以留在武校了,但恼羞成怒的武校仍然没有正视这对来自苗寨的师徒。

这样,陶卫忠才下了决心自己搞训练。他到各个寨子去张贴招生简章,他在招生通知中大致这样写道:学习拳击,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可根本没什么人来报名,最终他只招到包括熊朝忠在内的6个弟子,有的是同村的,有的则是亲戚。其中有两个学员是来自越南的苗族青年,他们也是陶卫忠的亲戚,因为在当地受越南人欺负,所以想练好本事回去防身。

1、边境线上的岩腊脚村 2、中越战争催生的苗寨“拳馆”

3、练拳击,最初只为当保安 4、哥哥的反对,乡邻的挖苦

5、矿洞人生 6、第一个“100万”是大家的

寻找熊朝忠:从矿工到世界拳王的神奇人生

11月24日晚,WBC迷你轻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争霸赛在昆明举行,矿工出身的云南籍职业拳手熊朝忠击败墨西哥拳王哈维尔·马丁内斯,成为中国首位世界拳王

熊朝忠的真实身高只有1.52米,还没达到此前比赛时公布的1.55米的官方数据。这样的个子,除了卖苦力,几乎没有可能找份稳定的工作。在向陶卫忠学拳之前,熊朝忠学过画画,也挖过矿,但他心里最大的梦想还是做一个保安,那样更轻松更稳定。

“拳馆”刚开张的时候,熊朝忠他们并不清楚拳击到底是什么东西。当他发现拳击可以将人一拳打倒后,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告诉陶卫忠,“我以后练好拳,就可以去做个保安了!”陶卫忠心里又好气又好笑,立即纠正他:“你太矮了,做保安人家不会要你。你以后只有一个机会能靠打拳吃饭,那就是成为拳击世界冠军,登上领奖台。”

熊朝忠深深记住了师傅的话,他的冠军梦想从此也伴随着他艰难地前行。在所有学员中,他除了耐力最出色,拳头也是最硬的。“他拳头太硬了,我们都打不过他。只要和他打,我们都会要求他留一半的力。”熊自友说。这群怀揣着各种梦想聚在一起的小伙子,三年里居然都迷上了拳击,兴趣成了他们对抗艰苦条件最好的武器。

“我从来不会因为他们完不成所谓的任务而批评他们。比如做俯卧撑,我告诉他们,你们如果只能做一个,只要认真做完,也不丢人。但是,明天我希望你能够做两个,每天都有进步就可以了。”陶卫忠这样告诉这些缺乏系统力量训练的学员们。这些小伙子有的一开始只能做几个俯卧撑,到最后随便都能做上几百个。

陶卫忠经常搞来一些拳击比赛的碟片,然后放给弟子们看。因为一直在陶卫忠的鼓励中成长,这些学员都非常自信。特别是熊朝忠,他一开始看那些比赛录像,还有些羡慕。到后来,他经常会对师傅指出那些拳手的问题,“如果我去和他们打,我一定能赢。”

师徒们喜欢琢磨技术,陶卫忠也喜欢实验一些新的训练方法。比如,他让熊朝忠他们到种植香蕉的大山谷底去训练,因为那里的温度较高,他想看看那里训练会不会对提高耐力有帮助。下到谷底要一两个小时,走上来要四个小时,学员们的脚劲和耐力都在那个时候突飞猛涨。

科学训练,当然还要充分的营养补给。那时陶卫忠虽然有些积蓄,父亲也有工资,但是家里仍然很少吃到肉。而为了这些年轻的弟子,陶卫忠每周都出钱让弟子们去抓一头猪。“我们到周围村子里去抓猪,钱大部分都是卫忠出的。有时候我们有点钱,就凑一点,没有就算了。”熊自友说。

在当初的招生广告中,陶卫忠还要求学员自己解决生活费,其实到后来,弟子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陶卫忠自己掏腰包。当地一家一年只有千把块的收入,而陶卫忠每年得掏1万左右。

1、边境线上的岩腊脚村 2、中越战争催生的苗寨“拳馆”

3、练拳击,最初只为当保安 4、哥哥的反对,乡邻的挖苦

5、矿洞人生 6、第一个“100万”是大家的

寻找熊朝忠:从矿工到世界拳王的神奇人生

11月29日晚,熊朝忠父亲、兄嫂、陶卫忠(左起)在家中观看他拳击的视频

29日晚,记者与陶卫忠一起来到了熊朝忠的家中。熊朝忠的妈妈在马关县城照料几个孙辈读书,熊朝忠的弟弟也在县城打工,姐姐都出嫁在外,家里只有熊朝忠的父亲和他大哥一家。

熊朝忠最近一年多打拳击打出了名气,这个贫穷的苗寨家里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虽然熊家的房子与陶卫忠家一样破旧昏暗,但好歹堂屋里已经有了一个简陋的沙发。正对沙发的桌子上,居然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那是熊朝忠成名后给家里买的。虽然不能上网,但可以放熊朝忠的一些比赛碟片。我们走进熊家时,熊朝忠的父亲正端坐在沙发上,欣赏儿子一段经典的比赛录像。

画面上,熊朝忠正在与一名泰国拳手交手。“你看,这个泰国人一脸不屑,一开始他根本看不起小熊。”陶卫忠一眼就看出,这是熊朝忠在四川夺得WBC洲际拳王金腰带比赛时的录像。“这场比赛,2分多钟那个泰国人就被KO(击倒)了。”他熟练地讲解。

没想到,还有人比陶卫忠更熟悉熊朝忠的比赛。“2分28秒被KO的!”就在陶卫忠讲解比赛时,一旁抱着孩子看电视的熊朝忠嫂子忍不住插话。看熊朝忠的比赛录像,已经成了一家人最大的消遣。

不过,谈及熊朝忠的拳击比赛,他的大哥却有些不自在。11月24日熊朝忠获“世界拳王”的那场比赛,村里有30多个亲戚朋友到昆明现场助阵,他的大哥却没去。“我留下来看家了。”

后来,记者才知道大哥不自在的原因。他当初认为弟弟绝对不可能靠拳击吃饭,所以在反对弟弟学拳击人中,他的态度最为坚决。

其实,当初大部分村民都无法理解,熊朝忠他们这样什么正事都不干,成天练拳。熊朝忠和熊自友的家就在训练场边上,但陶卫忠却实行了专业队的管理方式,6名学员吃喝拉撒训练都集中在一起。早上起床,吃了陶卫忠妻子烧好的早饭,大家吃完就开始一天的集训。一般都是先拉体能,从岩腊脚村跑到旁边的苗寨,有时候还会跑坡,几个折返后再开始练拳。

村民们都习惯叫陶卫忠的训练场为拳馆,但陶卫忠不以为然,他对弟子们称这里是“体育训练基地”。在他看来,“拳馆”的江湖习气太重,他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冠军,而不是训练打架的地方。他告诉熊朝忠他们,“你们到我这里来,不是打毛架的地方,如果为了打架不要到我这里来。”

他们越认真,村民们越觉得他们脑子有病。甚至一些乡村官员也很看不惯他们“游手好闲”,常常都挖苦他们:你们还能靠打架吃饭吗?

幸运的是,熊朝忠他们越来越感觉到了学习拳击的乐趣,而熊朝忠的父母也很支持儿子跟随陶卫忠训练。“我们穷得没其他办法了,我们相信卫忠。我们很有决心。”

这种执着,一是因为他们家穷得没其他办法了;二是源于对熊朝忠从小格外强壮的身体有信心;而更重要的,就是对陶卫忠这位村里第一位大学生的信任。熊朝忠在苗寨三年多的拳击训练,这样才在一片反对和挖苦声中得以坚持下去。

1、边境线上的岩腊脚村 2、中越战争催生的苗寨“拳馆”

3、练拳击,最初只为当保安 4、哥哥的反对,乡邻的挖苦

5、矿洞人生 6、第一个“100万”是大家的

熊朝忠在随陶卫忠学习拳击前,曾在附近的矿上当过一段矿工,这是记者最好奇的一段经历。30日一早,我就开始探访这个矿洞。

熊自友告诉记者,熊朝忠当年挖的是锡矿,而不是人们误认为的煤矿。他是随姐夫杨发礼挖一个私人承包的小矿洞,这个矿洞在马关的另一个镇都龙,与夹寒箐镇相邻。

去都龙的公路,虽然也是在山中蜿蜒,但是路面都是柏油铺就,路况比夹寒箐镇的石子土路好太多了,不时有挖矿运矿的重型工程卡车驶过。

“这里到处都是挖锡矿的,山上经常也有矿场的矿石掉下来。很多山下的老百姓还是会去抢着捡这些矿石,有一些人不走运,就被矿石砸死了。”熊自友曾经也在这里的矿场打过工。

从通往都龙的公路旁的一条岔道上去,摩托车开二十来分钟,就到了杨发礼的家。杨家的青砖房依山而建,敲了一会儿门,一个黑瘦的中年男子穿着拖鞋出来开门。他就是杨发礼,当年就是他让熊朝忠过来一起帮忙挖矿的,现在他在一家当地的冶炼厂上班,我们去的时候他上完夜班在补觉。

杨发礼家有一些类似江南农村的感觉,家里有了一些必要的家具。相比熊朝忠家最近才有的变化,他这位锡矿山上的姐夫家脱贫显然有些时日了。

“朝忠来的时候,好像是1999年,应该十六七岁的样子吧。”杨发礼使劲地回忆小舅子来这里挖矿的时间,“其实他在这里挖矿,并不是外面说的有一年,其实只有几个月。”

熊自友当年则在这里的另外一个矿场打工,他对记者说:“在家里根本就没有钱挣,唯一的收入就是养一些鸡啊猪啊然后去卖。我们很多人就不读书出去打工了,远的到外省,近的就到马关,或者到都龙这里挖矿。”

熊自友家有九个弟兄姊妹,如果不出去打工,家里根本无力养活这么多人。熊朝忠家稍好一些,姐姐出嫁到都龙后,大哥当兵也出去了,家里剩下就熊朝忠和弟弟,负担小多了。父亲希望熊朝忠能通过学习找到出路,所以他一直读到了初中毕业,然后又去了职高。

职高读了一阵子,熊朝忠的一位在麻栗坡的亲戚介绍他去那里学画画。熊朝忠本人也很有兴趣,家里就掏钱让他再去学画画。“培养他花了多少钱,我们记不得了。反正很多很多,一直到家里没能力了。”熊朝忠的父亲告诉记者。

熊朝忠在昆明给本报记者看了他当年的照片,十几岁的他留着整齐的分头,刘海遮住了额头,身上背着一个画架,与写生的瀑布一起合影,非常斯文。

如果不是家中突发变故,熊朝忠或许真的会以绘画为生。变故是,熊父养的两匹马死了,这是当地驮矿石的重要交通工具。“我没办法挣钱了,家里实在没钱养他了。”熊朝忠的父亲告诉记者。对无法继续学画画的熊朝忠来说,当矿工是唯一的出路。

从杨发礼家后面的一条小路上去,走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熊朝忠当年挖矿的矿洞。矿洞大概比一个人宽一点,高有将近两米,正好可以容下一个人往里推车。当年杨发礼带上熊朝忠等四五个人,在矿洞旁边搭了一个工棚,平时吃住都在工棚。矿石从洞里挖出来后,还要用马背下山,送到矿场那里打成矿粉,当时的价钱是每公斤矿粉卖十多块钱。十多年过后,现在同样的矿粉可以卖到一百多块了。

“其实挖矿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危险。”杨发礼说,“干活也不麻烦,就是往里面挖出矿石然后运出来,一个星期运出来几车矿石。因为矿石比一般的石头要重,一车矿有500公斤。我们几个人轮流挖矿,轮流推车。推车是有技巧的,我们都能推,不过小熊当时虽然年纪很小,力气的确很大。”

在矿洞里,熊朝忠的工作就是将500公斤一车的矿石一车车推出洞口。他的臂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吗?熊自友并不这么认为。他也曾经在矿上干过同样的活,但他最后没能练出熊朝忠这样的力量,他的拳击之路也止于岩腊脚村。不过陶卫忠认为,“熊朝忠挖矿,的确对身体素质是有帮助的,他的肌肉是最结实的。”

这个矿洞,是杨发礼花一千元承包下的。熊朝忠来了矿洞后运气还特别好,杨发礼和几个亲戚挖了一年一直没有挖到矿石,没想到熊朝忠一来就挖到矿石了,而且几个月就把这个矿洞的矿石挖完了。因为都是亲戚,所以大家平分了收入,熊朝忠分到了两三千元。

这个矿洞挖完后,杨发礼已经找不到这样可以低成本收购、可以凭借人力就挖到矿石的矿洞了。大型机械化作业和高资本投入,已经逐渐取代了刀耕火种的农民挖矿。现在承包一个矿洞至少要花16万,而不是当时的一千元。杨发礼现在除了在工厂上班,还转行做了地质勘探,帮助一些老板在山上找矿。虽然山上还有很多矿,但是仅靠挖矿就能过上好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边境线上的岩腊脚村 2、中越战争催生的苗寨“拳馆”

3、练拳击,最初只为当保安 4、哥哥的反对,乡邻的挖苦

5、矿洞人生 6、第一个“100万”是大家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尽管有着强大信念支撑,但是陶卫忠的“拳馆”在2005年结束后,还是不得不解散了。

“卫忠已经没有钱支撑下去了。”熊自友告诉记者,最后一年都是硬撑下来的,“他总是告诉我们,你们再坚持一下,就有本事出去了。”

唯一的希望在熊朝忠身上。将弟子们送到外面接受专业训练,然后拿冠军,本来也是陶卫忠最初的理想;只是他似乎都没料到,熊朝忠三年来进步会如此大。一天看了菲律宾拳王帕奎奥的比赛录像后,熊朝忠居然不无自信地告诉师傅,“虽然我和他不是一个级别,但是只要给我机会,我也可以像他那样夺冠。”从那一刻,陶卫忠相信小熊应该离开大山,出去闯荡拳坛了。

那时候,熊朝忠也无比向往着外面的拳击世界。

每年正月当地苗族的“踩花山”节,熊自友都会开着摩托车和熊朝忠一起去马关县城玩。每次上城里,《拳击与格斗》是他们必买的图书。“我们经常讨论里面的内容,特别是看到封面的那些拳王照片,熊朝忠就特别激动。”熊自友说。有一次熊朝忠指着封面上的世界金腰带拳手,对熊自友说,“我以后照片也要上这里。世界金腰带可能还有点难,但是拿一个洲际金腰带我是有把握的。”

就在那本杂志上,他们看到了昆明众威拳击俱乐部的招生广告,从此萌动心思。2006年的踩花山过后,熊朝忠得到了陶卫忠的点头,可以单独去昆明发展了。陶卫忠的经济能力已经无法支撑这个训练基地。当时岩腊脚通往夹寒箐的公路也开通了,陶卫忠决定关闭他搞了三年多的训练基地,腾出精力全心全力地搞香蕉种植。

因为个子太矮,熊朝忠很难在昆明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首先需要解决经费的问题。父亲此时已经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好在大哥和弟弟都在昆明打工,能给些资助和照顾。陶卫忠也给了得意弟子一个郑重承诺:“如果你去昆明打拳,每个月的生活费都由我承担。”

生活费似乎有着落了,熊朝忠他们却又吃不准那个做广告的众威拳击俱乐部,会不会是骗钱的?在昆明的弟弟自告奋勇,去众威俱乐部卧底训练了一个月,才确信这是家正规的俱乐部。

熊朝忠终于可以动身了。走的那天,师傅陶卫忠拿出了1000元给他作为报名费,小熊家里则给了800元。就这样,他去昆明投奔众威,开始了此后6年的职业拳击奋斗生涯。

而留在岩腊脚的陶卫忠,连续三年种植香蕉都没有卖出去,每年亏损四五万。这些都是他贷款来的,本来他想赚钱后可以培养更多的拳击手,但在遭受严重的经济打击后,他最近几年心灰意冷,已经没有精力继续搞拳击研究。当然,他更没能力承担小熊在昆明训练的生活费。

当年,陶卫忠的弟子们彼此有过一个承诺,不管将来谁出去打拳赚钱了,“第一个赚到的一百万就是属于大家的。”这样的承诺如今是否能够兑现不得而知,熊朝忠这次夺得金腰带的出场费也只有二三十万元。

这次夺得金腰带后,熊朝忠对记者说,陶卫忠很高兴地告诉他: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不过陶卫忠后来向记者纠正:“我对他说的不是‘梦想实现了’,而是‘梦想终于开始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