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猝死事件频发引运动恐慌 专家:光锻炼还不够

最近,有关马拉松选手和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事件接连发生,令人痛心。外界纷纷斥责,如今的应试教育令大学生体质日渐下滑;而在集体赛事中出现猝死如何赔偿,也成了媒体热议的焦点。

但在运动猝死现象屡现之时,我们的当务之急应是: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度发生?循着这个追问我们发现——许多运动猝死其实本不该发生。参与全民健身增强体质是好事,但更要了解体育知识,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去运动。

又现跑步猝死悲剧!

湖北高校千米体测

学生替跑半程猝死

最近十来天,中长跑运动中接连发生几起猝死事件。然而,悲剧的阴影尚未散去,又一起猝死事件在湖北上演。

11月28日上午,湖北襄阳隆中职业技术学校21岁的熊浩然,代湖北文理学院一名大三学生何浩参加1000米长跑的体能测试时,跑了500多米远后突然倒地,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警方调查后排除了他杀可能,确定为猝死。

据悉,这个测试是按教育部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其中一个项目是1000米长跑。熊浩然在跑出约500米后猝然倒地,现场负责测试的体育老师见到后,赶紧上前采取急救措施。经过一番努力,始终不见熊浩然醒过来,于是大家将他送到校医务室。与此同时,有人拨打了120。然而不幸的是,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抢救后,熊浩然还是没能睁开眼睛。

据悉,事发前一天,湖北文理学院的大三学生何浩因为天气原因患了感冒,随后打电话给老乡熊浩然,请他帮忙代跑,没想到最终出现了这样的悲剧。 据《长江商报》

案例分析

运动猝死发生的3大“危险时刻”

经过对近期长跑猝死事件的甄别,我们发现,发生猝死的时间段,主要是跑到半程时猝死、冲刺时猝死,以及冲过终点后突然猝死。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运动专家,分析了最易发生猝死的几个“节点”。平常我们在运动过程中,要对这几个“节点”多加留意。

危险时刻:极点期

出现极点,一“咬牙”往往会出事

案例:11月28日上午,襄阳隆中职业技术学校21岁的熊浩然,在跑了500多米远后突然倒地,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

猝死原因分析:长跑中出现运动极限点,简称极点。通俗地说,就是比赛进行中,人体感到最“难受”的阶段,心跳和呼吸加快并感到肌肉无力,意识中会出现放弃比赛的念头。这种状况往往在长跑进行到半程时出现,“人们常说‘咬牙挺过极点就没事了’,却不知往往一‘咬牙’,就出事了。”人体科学博士苟波说,“专业选手可以挺过去,但不经常从事长跑运动或者说身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往往容易在这个时候突发病症,导致晕厥、甚至猝死等意外。”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运动专家赵之心说:“人有两个大脑,除了头上这个大脑,第二大脑在腹部,就是肠胃系统。如果一个人整天坐着不太运动,第二大脑的记忆就是坐着的状态,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身体机能就会乱套,调节不过来,也会出现心脏骤停等身体机能不运作的情况。”

危险时刻:冲刺时

体力不支,强度过大,心脏“打”不出血

案例:11月18日上午9时许,广州国际马拉松赛事10公里比赛终点,21岁的大三学生陈杰冲刺中突然倒地,心跳与呼吸骤停。广州某地产公司25岁的丁喜桥,在5公里比赛距终点前300米处倒地。

猝死原因分析:马拉松比赛的猝死意外多发生在终点附近,主要是心脏功能存在问题,形象地说就是心脏“打”不出血,造成全身供血不足,导致死亡。一般发生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硬要冲刺更容易诱发潜在疾病。广州马拉松赛的两位选手,均是在冲刺时倒下。此外,还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冲刺时的猝死发生最多的人群是30岁以下,又以15至20岁年龄段更集中,男性猝死率大大高于女性。这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好胜心强,虽然身体已经极度不适,但总想着咬咬牙就挺过去了,殊不知,你的心脏已经不能承担高强度的运动负荷了。

危险时刻:比赛结束后

比赛结束后没有“缓冲”,心脏缺血骤停

案例:11月27日,上海东华大学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1000米体质测试后突然晕倒,后因抢救无效死亡。据同学描述,他是在跑完全程抵达终点后倒地的。猝死原因分析:剧烈运动时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中。由于肢体肌肉强力地收缩,会使大量的静脉血迅速回流到心脏,心脏再把有营养的动脉血压送到全身,血液循环极快。如果剧烈运动刚一结束就停下来休息,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就会淤积于静脉中,心脏就会缺血,所谓没有了“回心血”,容易造成心跳的骤停,从而导致猝死。

因此,长跑冲刺后一定不能立即停下来,要做一些缓冲的运动,比如说做一些小小的拉伸,做一些肢体的转动,走一走,这都是“缓冲”,而这个“缓冲”,就会减少猝死的发生。

认识误区

常运动的人,就不易发生猝死吗?

专家:“两者并无必然联系”

近期发生的长跑猝死事件,被认为与缺乏身体锻炼有关,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发生猝死与是否经常锻炼没有必然联系。”苟波对记者表示,“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运动中的猝死,是由于疾病突发引起的,主要是心脑血管性的疾病。有些人经常锻炼,但如果主要从事的是羽毛球、乒球等非田径运动,这些运动强度不高,即使这些人患有心脑血管病患,也不一定诱发猝死。而在常规体检中,这些潜在、遗传性疾病难以查出,在普通运动情况下不会出现意外,但马拉松比赛,因其高强度而导致病发。不要以为经常打打球、跳跳舞就没有猝死的威胁了。”

那么,经常从事长跑锻炼的就能避免运动中猝死吗?苟波博士的回答也是否定的。“前面提到,运动猝死之因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从事长跑锻炼的人并不意味着不会得这些疾病。而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有先天遗传、不良的作息时间,家庭和工作压力造成的长期情绪低落,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疾患突然加重等。”

西安工业大学体育督导叶保增告诉记者:“田径是运动之母,锻炼的是人的跑动、跳跃、肌肉、心肺、耐力等基础运动功能,但现在许多大学都压缩了田径课,学生们都去打羽毛球,乒乓球,这些运动是无法替代田径课的。”

身体信号

可能出现猝死的3大“危险阶段”

心跳忽快忽慢;胸发闷、手发麻;大脑晕厥、浑身无力

由于运动猝死是由高强度运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因而在发生猝死前,人在生理反应上会出现一些信号提醒人们——危险可能就要到来。

苟波博士总结出几大特征,其实也就是猝死前身体反应的几个阶段。

首先是心律不齐,长跑过程中心跳会加速,这很正常,但如果出现心跳忽快忽慢,就是发生猝死的第一信号了;紧接着,会出现心脏一侧胸部发闷,接着是疼痛并伴有手掌发麻,这说明危险升级了;如果再出现大脑晕厥、浑身无力,脸上冒出如黄豆般大小的汗珠、发青,这时候往往离死亡只差一步。

如果上面几种情况接连发生,身体又调整不过来,下一步往往就是猝死。

灰色季节

冬季,运动猝死的高发期

专家:“两周内若患过感冒,建议放弃长跑”

近期的猝死事件集中发生在冬季,苟波博士说,冬季不仅是运动猝死的高发期,也是猝死的多发时期。进入冬季天气寒冷,人体机能调整能力弱,体质下降,如果进行剧烈一些的活动或运动,就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猝死。

冬季长跑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比赛近期患过感冒的人,专家建议不要进行长跑。而以前总以为患了感冒,或者感冒刚好,就应该长跑出出汗,有助于身体恢复,其实这是很危险的。浙江大学体育系周永平教授说:“引起猝死的原因有很多,除去本身有心脏疾病外,有一点很多人都会忽视,那就是感冒。”他说,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感冒虽然好了,但接下来的一两周内,总还是容易累,爬个楼梯、做点体力活,就会喘粗气,这其实是心脏受损的表现。“每次感冒,对人的免疫系统、心脏都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心肌炎引起的感冒。此时去长跑,或者参加马拉松比赛,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猝死。因此,感冒后的1到2周最好不要参加马拉松比赛或者长跑。”周永平教授说。

理性思考

全民健身是个社会系统工程

因近期频发的猝死事件,让各地轰轰烈烈举行的马拉松赛事不断蒙上阴影,也给欲蓬勃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造成负面的影响。都说我们之前过度关注奥运战略、竞技金牌,忽视了大众体育和国民体质,现在各地政府普遍重视了,怎么又出现一幕幕悲剧?

仅从近期发生的长跑猝死事件不难看出,全面健身运动也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社会课题。与竞技体育一样,同样需要科学的引导,目前各个城市的马拉松赛,我们看到的参与者众多,但坚持长跑锻炼、会长跑锻炼的人究竟占多大比例?一名高校教师曾说,现在许多大学都不出早操了,更谈不上接受系统训练和必备的长跑知识。这其实就埋下了发生意外的“安全隐患”。此外,因猝死发生的纠纷也提醒大众,政府主导下的各类健身运动,绝不仅是搞一次看上去轰轰烈烈的活动就万事大吉了,涉及事故责任界定、保险理赔等社会保障体系,乃至交通、环保等城市治理功能,是一个综合配套统筹兼顾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求调集社会各层面的资源。

最重要的是,搞全民健身赛事,是养成全民的健身意识和习惯,它不在于规模大小,在于坚持不懈;不在于轰轰烈烈,在于科学规范;不在于立竿见影出政绩,在于让百姓实实在在地从健身中受益,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感。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梁军 采写

.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