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广马死亡事件调查:糊涂的保险 可怕的免责

[导读]11月27日凌晨,广州马拉松参赛者丁喜桥昏迷近9天后离世,加上此前去世的陈杰,两位参赛者相继死亡……马拉松赛事近年在中国井喷式增长,但在赛事筹备、管理、保障等方面,水平严重参差不齐。

特约记者拾贰广州报道

1、救护车上没呼吸机

2、“猫狗死了也心疼”

3、保险,一笔糊涂账

4、官方通告:救援及时

5、可怕的“免责声明”

6、马拉松的利益链

在听到那个电话时,小徐还以为对方开玩笑。

这是10月18上午10点多。当天7点45分,小徐和他的5个同学一起从广州马拉松10公里出发点起跑。跑到终点时,小徐和同学们陆续会合,唯独不见另一名同学陈杰。他掏出手机拨通陈杰的号码,接通了,那边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里是医院,你的同学倒了,现在正在抢救。”

十几个小时后,陈杰与世长辞。

比陈杰早一个小时倒地的另一名年轻人丁喜桥,则在27日凌晨0点辞世。

“跑完五公里!”这是陈杰最后一条微博,时间是18日8点27分。

广马死亡事件调查:糊涂的保险 可怕的免责

11月18日,21岁的陈杰在广州马拉松赛场上倒地后接受救护,但仍在次日凌晨死亡

救护车上没呼吸机

10公里项目于7点45分起跑,9点20分左右,陈杰在挣扎着冲过终点线后,随即倒地昏迷。

记者在现场看到,陈杰倒地不到一分钟,海心沙终点处现场医疗站7名医护人员立即对他实施心肺复苏术,期间陈杰意识模糊,四肢僵硬。随后,陈杰被送往临近的省中医医院二沙岛分院。

经过20个小时的抢救,11月19日6点零5分,陈杰的心脏衰竭无法逆转,并发症导致多处脏器受损,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1岁。

丁喜桥的5公里比赛是当天最后出发的。他是一名地产公司职员,他们公司有近200名员工参加马拉松,大家兴高采烈地一起出发。可惜,悲剧在十几分钟后便发生了,丁喜桥在距终点线科韵路口300米处倒下。此时是8零6分,与丁喜桥并肩而行的同事陈扬杰看到丁喜桥倒了下去。

“广马”组委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向外界传递着一种讯息,那就是一旦有选手有晕厥状况,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采取急救措施。组委会医疗保障部相关工作人员曾保证,从选手倒下到救护车到达,时间不会超过6分钟。

可这次,说好的6分钟没有出现。直到8点27分,第一辆救护车才抵达现场,陈扬杰看到救护人员手里只有一个氧气袋、一副担架、一个救护箱。在初步诊断丁喜桥没有呼吸之后,救护人员告诉陈扬杰,第一辆救护车上设备不足,需要再请求支援。第二辆救护车在8点50分到达现场,这次才带来了心脏除颤器和呼吸机。

当丁喜桥被送进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时,病历显示是9点10分。从倒地、医务人员抢救到救护车抵达送其至医院,时间过去了1个小时。

在微博上,也有多名当日的目击者表示救护车到达时间太慢。漫画人胡一钗在微博上证实,丁喜桥倒下时,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安排到事发现场。

1、救护车上没呼吸机

2、“猫狗死了也心疼”

3、保险,一笔糊涂账

4、官方通告:救援及时

5、可怕的“免责声明”

6、马拉松的利益链

“猫狗死了也心疼”

广马死亡事件调查:糊涂的保险 可怕的免责

27日凌晨,“广马”另一参赛者、25岁的丁喜桥在昏迷8天后仍然离世,父亲伤心欲绝

在陈杰离世之后,在ICU急救的丁喜桥尚存生机。

从11月19日到11月25日,丁喜桥的家属和同事始终和广州市体育局保持联系,希望能够在对方的支持下,请医院的专家为丁喜桥做一次专家会诊。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得到体育局的明确答复,整个星期,每次丁家打电话过去询问解决办法,体育局方面给丁家的回应一直都是:“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帮助你们。”话说出去了,行动却从未见到。然后,就以开会为由挂断电话。

据丁家人说,体育局在搪塞时表示,他们正在进行体育局内部的领导换届,非常重要。丁喜桥的哥哥丁洪桥当时便泪如雨下,他跟体育局的人说:“我们知道你们有会要开,你们的会都很重要,但是我弟弟的命也等着您去救,跟您的会一样重要哇。”一拖再拖,丁喜桥在ICU的状态每况愈下。

11月26日上午,陈杰和丁喜桥的家属共20余人来到体育局“讨说法”。陈杰母亲麦女士表示,关于陈杰的死因和调查报告,组委会一直没有给予明确答复,赔偿问题也一拖再拖,当天还接到酒店的退房通知。于是,家属决定上门讨说法。丁洪桥表示,上门不是为了要赔偿,是为了要当天抢救的详细调查报告。

广州市体育局局长罗京军现场承诺,26日当天下午马上启动研讨会,召集医生和现场救护人员开会。组委会医疗保障部副部长吴鸣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陈杰的2.8万元医药费、丁喜桥每天2万多的医药费和多位家属的吃住费用,都由组委会掏腰包。“家里就算死了一只狗或是一只猫大家也都很心疼,我也能理解。”吴鸣春最后说出了这样的话,家属表示了强烈抗议。

在丁家对体育局进行围追堵截时,陈杰的家人也也索赔。陈杰的母亲麦女士告诉记者,陈杰生前是学校班干部,身体健康,没有遗传病史,“这种意外让人接受不了。”

在与组委会工作人员的商谈善后事宜时,陈杰一家提出100万的赔偿,并称该数额“想考验组委会的诚意”。组委会提出的30万赔偿,未被陈杰家属所接受。陈杰的堂哥陈先生表示,想尽快让死者入土为安,但组委会一直没有给予明确答复,让他们感觉“诚意不够”。

按照体育局给出的说法,陈杰的抚恤金有30万元,虽然和百万赔偿有较大出入,但若是算上保险公司的索赔金额,应该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陈杰的表哥龙芳表示:“我们只是要一个交代而已,为什么体育局连面对的勇气也没有!”龙芳说,自从出事以后,体育局一直不给出明确的态度,也不承认抢救不及时,令人失望。至于索赔,龙芳表示:“这是最后一步。”

1、救护车上没呼吸机

2、“猫狗死了也心疼”

3、保险,一笔糊涂账

4、官方通告:救援及时

5、可怕的“免责声明”

6、马拉松的利益链

保险,一笔糊涂账

组委会为参赛选手买保险,这是流程必需的步骤。

据内部人士称,广马组委会原本是想和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保险理赔,但因为种种原因,广马最终的保险合作方是中国人寿。

记者通过拨打中国人寿客服热线查询相关保险信息,客服人员告知,该团体险的保单信息无法凭个人的身份信息查询,需要被保险人留下个人信息,3天后由工作人员单独联系。参加马拉松5公里项目的市民陈小姐告诉记者,在她拨打客服热线留下个人信息4天后,一名自称是中国人寿的工作人员告知她,“确实是购买了团体险。”

据了解,首届广州马拉松赛共有2万名选手参赛,组委会为所有参赛者、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等数万人购买的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团体险。按照该团体险的赔付标准,意外伤亡最高的保险金额为20万元人民币。

根据保险公司的说法,广马的最高赔偿金额是3亿元人民币,理由是2万人参赛,每名选手的报名费用为50元。如果出现人身伤亡等情况,个人最高赔偿金将达到20万元。当20万元的数字曝光后,体育局表示最高赔偿就是20万元,这比原来承诺的30万元还要低。两家人随即表示拒绝。

究竟该赔多少钱,体育局和两家人仍然未能达成一致。

1、救护车上没呼吸机

2、“猫狗死了也心疼”

3、保险,一笔糊涂账

4、官方通告:救援及时

5、可怕的“免责声明”

6、马拉松的利益链

官方通告:救援及时

和两家人的质疑所不同,广州市体育局表态“现场救援及时到位”。

26日,广州市体育局终于发布了《组委会关于2名参赛选手发生意外后实施抢救的情况通报》,时隔8天后第一次通报救援和治疗调查报告。组委会通报称,从发生意外到目前为止,组委会和医院对2名患者一直全力救治,从未因费用问题延误治疗。

根据通报,陈杰入院后,“医生对陈杰立即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持续心肺复苏及反复电除颤,并多次使用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等血管活性药物抢救治疗。经过抢救,陈杰一度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但终因心脏停跳时间过长,多脏器损害明显,并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陈杰于19日凌晨6:05死亡。死亡原因为猝死、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通报称,丁喜桥倒地后,“由于比赛正在进行,赛道布满选手,救护车无法快速到达,医疗队员立刻下车,携带急救药械跑步到达事发处抢救该选手。现场医疗指挥部接到救护车通行困难报告,立即请求警车开道。组委会第一时间将患者送进ICU,由中山六院医疗副院长亲自指挥院内抢救。次日,组委会医疗卫生保障部还组织专家为患者会诊。

1、救护车上没呼吸机

2、“猫狗死了也心疼”

3、保险,一笔糊涂账

4、官方通告:救援及时

5、可怕的“免责声明”

6、马拉松的利益链

可怕的“免责声明”

广州马拉松自筹备之日起,就似乎缺乏一个完整且系统的规划。

为了让第一次马拉松做得像模像样,广州市体育局希望能够找一家有马拉松经验的公司作为合作方。经过商议与谈判,最终确定由智美控股集团作为本届广州马拉松的赛事推广机构。于是,一个由广州市体育局和智美控股集团合作的主办方就算是出炉了。

在国际田联主办的马拉松赛事中,如果某一家做得特别好,参与选手的人数、质量以及保障工作十分到位的话,可以获得国际田联颁发的金标赛事奖。对马拉松赛说,金标荣誉意味着马拉松主办方的成功。目前,全球共有8大金标全程马拉松,分别是伦敦、巴黎、柏林、波士顿、芝加哥、纽约、北京、厦门,它们无疑例外都是创办日久,经验颇丰的老牌马拉松赛。

“广马”的组委会也将金标赛作为目标,在创办元年就放出豪言在3年内将广州马拉松也升格为国际田联的金标赛。首届广马的奖金标准就直接瞄准了内地前三。广州市体育局局长罗京军介绍,首届广马赛事操作与国际接轨,他说:“我们一开始定位就直接向北京、上海看齐。”

首届广马的最高奖金就达到了40000美元,这在内地仅次于上海马拉松赛。不得不说,广州办马拉松比赛的确是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兴趣。从比赛报名的第一天,广马的报名系统便陷入了瘫痪,有兴趣参加比赛的人比设想的要多得多。报名系统开放仅3天时间,广马的参赛人数就接近于饱和,这样的态势也曾令广州体育局和马拉松组委会十分欣慰。

和初次举办马拉松赛的广州市体育局的狂热相比,组委会内部许多有过马拉松经验的人则显得冷静许多。广州马拉松竞赛部副部长宋鸿飞说:“我们一定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一旦出现安全和医疗方面的问题,整个比赛都可能为之停止。”宋鸿飞表示作为首届赛事,广州马拉松还处于一个摸索和探讨的过程,“一切都是以稳定为首要前提。”

因为国内的几大著名马拉松赛都没有建立体检机制,广马在规划上也没有全员体检的环节,组委会只是要求每位参赛者赛前进行个人体检,但并不强制要求其上交体检报告。选手在报名时需要签一份免责协议,据一位参赛选手说:“在网上报名的时候,会有一个‘免责协议’的选项,在这个选项上打勾就算是认可协议了。”

按免责协议,比赛过程中因身体及其他个人原因导致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将由个人担责。不只是广马,国内马拉松赛事都是这个做法。和其余两万名参赛选手一样,陈杰和丁喜桥也轻易在免责声明后打了√,他们不曾想过这会是一场“死亡之旅”。

1、救护车上没呼吸机

2、“猫狗死了也心疼”

3、保险,一笔糊涂账

4、官方通告:救援及时

5、可怕的“免责声明”

6、马拉松的利益链

马拉松的利益链

在中国,马拉松赛事正呈风起云涌之势。

中国本土的马拉松赛事起源于1981年,当时北京首次举办;此后十几年,中国其他城市开始零星举办。1998年,北京马拉松赛发生转变,参赛人群从只接纳专业选手改为向全社会开放,关门时间从3小时延至5小时,项目也增设半程、10公里、迷你马拉松等项目。这些改变立刻带来连锁反应,当年的比赛报名人数一举达到1.9万多人。

进入新世纪后,马拉松赛事更是呈井喷式增长,2011年,中国有22场马拉松比赛;2012年,骤升到34场!这项运动为何突然红火?一个显见的原因是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而要推广全民健身,不需要任何器械、公众参与感强烈的马拉松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踊跃参与,它们看重的是利用马拉松开展景观体育的平台作用,以及马拉松对城市宣传的意义。“马拉松赛是一张城市名片,是共赢和文明的窗口,将最美的城市形象展示给世界。”厦门市副市长臧杰斌说。而负责厦门马拉松推广的厦门广电产业公司总经理张思杰则说:“有了赛事运作的成功案例,马拉松赛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还能拉动当地旅游和经济,政府的积极性自然被调动起来。”

马拉松赛事的走红,除了政府的公关需要、市民的健身需要,还有一层隐性的原因:选手可以借此为高考加分,甚至作为专业选手避开高考。2010年厦门马拉松,有30多名成绩在2小时34分以内的选手成绩被取消,因为他们涉嫌作弊:有的偷乘交通工具代跑,有的一人佩戴两块甚至多块计时芯片替人参赛。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及武术武英级(或以上)称号之一的考生,可申请参加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高等院校组织的文化课单独考试,也可选择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一旦作弊者靠骗来的成绩评上国家一级运动员,就能避开高考,获得单独考试机会。”

因此,在各方利益驱动下,马拉松赛事在中国一年比一年红火,而且花样翻新:有草原马拉松,有瀑布马拉松,有长城马拉松,还有“黔东南超百公里挑战赛”这样的超级马拉松。一些马拉松赛相当草台,在举办过一两届后销声匿迹,过两年又冒了出来。因此在赛事的筹备、管理、保障等方面,各地的马拉松赛事水平参差不齐。大理马拉松的赛事顾问、上海财经大学体教部主任吕季东教授认为,“目前国内几个成熟的马拉松,比如北京、厦门和上海,赛事保障等工作已经非常专业,不比国际上差。”而一些新生马拉松赛专业性就略逊一筹,广州马拉松赛第一次举办就有两名选手死亡,令这项赛事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