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广马死亡事件调查:糊涂的保险 可怕的免责

[导读]11月27日凌晨,广州马拉松参赛者丁喜桥昏迷近9天后离世,加上此前去世的陈杰,两位参赛者相继死亡……马拉松赛事近年在中国井喷式增长,但在赛事筹备、管理、保障等方面,水平严重参差不齐。

1、救护车上没呼吸机

2、“猫狗死了也心疼”

3、保险,一笔糊涂账

4、官方通告:救援及时

5、可怕的“免责声明”

6、马拉松的利益链

马拉松的利益链

在中国,马拉松赛事正呈风起云涌之势。

中国本土的马拉松赛事起源于1981年,当时北京首次举办;此后十几年,中国其他城市开始零星举办。1998年,北京马拉松赛发生转变,参赛人群从只接纳专业选手改为向全社会开放,关门时间从3小时延至5小时,项目也增设半程、10公里、迷你马拉松等项目。这些改变立刻带来连锁反应,当年的比赛报名人数一举达到1.9万多人。

进入新世纪后,马拉松赛事更是呈井喷式增长,2011年,中国有22场马拉松比赛;2012年,骤升到34场!这项运动为何突然红火?一个显见的原因是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而要推广全民健身,不需要任何器械、公众参与感强烈的马拉松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踊跃参与,它们看重的是利用马拉松开展景观体育的平台作用,以及马拉松对城市宣传的意义。“马拉松赛是一张城市名片,是共赢和文明的窗口,将最美的城市形象展示给世界。”厦门市副市长臧杰斌说。而负责厦门马拉松推广的厦门广电产业公司总经理张思杰则说:“有了赛事运作的成功案例,马拉松赛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还能拉动当地旅游和经济,政府的积极性自然被调动起来。”

马拉松赛事的走红,除了政府的公关需要、市民的健身需要,还有一层隐性的原因:选手可以借此为高考加分,甚至作为专业选手避开高考。2010年厦门马拉松,有30多名成绩在2小时34分以内的选手成绩被取消,因为他们涉嫌作弊:有的偷乘交通工具代跑,有的一人佩戴两块甚至多块计时芯片替人参赛。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及武术武英级(或以上)称号之一的考生,可申请参加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高等院校组织的文化课单独考试,也可选择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一旦作弊者靠骗来的成绩评上国家一级运动员,就能避开高考,获得单独考试机会。”

因此,在各方利益驱动下,马拉松赛事在中国一年比一年红火,而且花样翻新:有草原马拉松,有瀑布马拉松,有长城马拉松,还有“黔东南超百公里挑战赛”这样的超级马拉松。一些马拉松赛相当草台,在举办过一两届后销声匿迹,过两年又冒了出来。因此在赛事的筹备、管理、保障等方面,各地的马拉松赛事水平参差不齐。大理马拉松的赛事顾问、上海财经大学体教部主任吕季东教授认为,“目前国内几个成熟的马拉松,比如北京、厦门和上海,赛事保障等工作已经非常专业,不比国际上差。”而一些新生马拉松赛专业性就略逊一筹,广州马拉松赛第一次举办就有两名选手死亡,令这项赛事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