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篮球 > NBA > 正文

姚忆六年前旧事感慨万千 难忘带范甘迪逛家乡

2010年10月13日08:24体坛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体坛网讯 2004年,秋天,车水马龙中,一辆中巴行驶在上海街头。里面坐着一位眉飞色舞的少年,还有一位头顶铮亮,脑袋上仅存最后一圈头发的中年,两人不停地开着玩笑,欢乐从中巴里往外挤。这是姚明和范甘迪,这是六年前第一届中国赛留在姚明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一幕。

24岁的他尚未成家,手腕上戴着叶莉送的红绳,不知婚姻和为人父母为何物。24岁的他顺风顺水,正要开始NBA职业生涯的第三年,他一直尊重的弗兰西斯被交易走了,新来的外线搭档叫麦格雷迪,名头比弗朗西斯更响。24岁的他没有伤病,前两年,他全勤出战,能快乐地打球,兴奋地奔跑,很少想过伤病的事儿。青春仿佛拥有征服一切都力量,让人觉得生活如此快乐。

那一年是他衣锦还乡的日子,用他现在的话说“牛掰轰轰”。车窗外,是上海滩繁华的景象,那是他的家。他一直为自己的家,自己的祖国骄傲,2004年中国赛上,人们发现这片土地是多么地为这位少年骄傲。中巴车里,范甘迪逗着这位衣锦还乡的骄傲少年。

他一脸坏笑:“嘿,姚,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城市。你最喜欢去什么地方玩?”他很清楚,姚明嘴上很能闹,其实老实巴交。

姚明不知道范甘迪说的是,“什么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范甘迪说:“放心,姚,我是不会告诉你女朋友的。”

接着,范甘迪又对车窗外似乎永远不会停歇的人潮发生了兴趣,他接着逗姚明:“嘿,姚。如果我们把车停到这儿,你下车,然后从公园中穿过去,会发生什么?”

面对这样的问题,姚明永远不会让发问者失望:“除非你再也不想见到我了。”范甘迪笑了,只要有机会,两个人总拿对方开玩笑,姚明嘲笑范甘迪的个子和秃脑门,范甘迪也有自己的绝招:“如果你能像见着奥尼尔时那样奔跑,估计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吧。”

一阵嘻嘻哈哈之后,范甘迪告诉姚明,他想去看看姚明从小成长的地方,他的家,他的学校。范甘迪想看看,这位青春快乐的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到今年这个样子。在小学,范甘迪看了姚明读书的教室,出操的操场。操场上有高高的旗杆,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飘扬着。姚明说:我们每周都有一次升旗仪式,最优秀的学生才能有资格去把国旗升起来。范甘迪问:“你干过多少回?”姚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从没有。”范甘迪不信,可这是事实,学校里的姚明从来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姚明想了想,这么问范甘迪:“教练,你在奥运会上举过国旗吗?”说这话时,脸上的不好意思变成了骄傲。

那就是2004年的姚明,姚明记得六年前自己的模样,可那已经全都过去了。六年后,带着中国赛来到北京的姚明已经三十而立,身边站着的是妻子叶莉,他们的闺女已经快五个月大,这回并没有跟随他们一块回到中国。6年后的北京机场也没有那年的浦东热闹,没有人山人海的接机人群,没有摄影师蹲在地上,用镜头仰视他。机场工作人员用普通的家用相机和手机欢迎着姚明。清晨五点多就等在机场外的两队安保人员并未遭遇太多疯狂的球迷,很轻松地,姚明就走上了等待的大巴。看着阳光清晨中的北京,他淡淡地说了这么句话:“真想弄点豆浆油条当早餐啊。”

姚明的脸上再没有六年前兴奋的骄傲劲儿了,二十四的少年不知愁滋味早成记忆,六年来经历的风霜,世故,伤病,让他成熟了,淡然了。

他还是姚明,还是中国篮球最大的招牌,球市最好的兴奋剂。可和六年前不同,那时候他的兴奋点在场外,如今的,在场上。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