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危险,已经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同样可怕的是,无处打球也成为中国社会进程中另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小虞同学扣篮致死的悲剧为什么发生?因为球场的球架已经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但他们为了打球别无选择——能拥有一块球场,这已经很难得了。
如今公共运动场所少、使用人次多是公认的事实,而进专业的室内体育场馆打球已变成了昂贵的奢侈运动。在体育越来越不受重视的今天,城市的孩子们似乎已经找不到适合他们打球的篮球场。
据《公共体育资源调查》分析,中国城市公共体育场所面积较30年前已经下降了80%,其中包括户外运动场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地。小时候街头巷尾流行的滚铁圈、弹珠、拍画片现在已经消失殆尽,孩子们将注意力与时间都放在了网上和各种培训班内。调查给出,现今最受中国男性青少年关注的运动是篮球,在所有运动中受欢迎比例达到了60%,而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公共篮球场正在飞速减少,截止2011年4月前(该调查截止日期)已经降低了50%。可以推断的是,如果去掉使用效率不高的大学和中学室内场馆,这个下降数字恐怕要更加触目惊心。
中国城镇化路线的急剧扩张,让房地产成了全国最热门的话题。除了衍生出地沟油和雾霾等副作用之外,公共场所的急剧缩小也成为一大问题。北上广等城市在生活小区半径3公里内只能找到1.2个可供使用公共篮球场。
而这些篮球场往往被“无良”人群当成了露天停车场,在这些人眼中,打篮球根本比不上每天省下几十块钱的停车费,因为打篮球和停车引发的矛盾甚至血案比比皆是。去年宁波党校篮球框被上锁的事件更是引发轩然大波,其负责人解释,为了居民安全,避免受伤才无可奈何地上锁。网友调侃说:为了不让市民进来打球,能想出配锁如此“绝招”,这样的人才不去国防部,在党校上班可真是“屈才”了。按此解释还真是处处为人民着想,可惜地球太危险,还是赶紧回火星去!
令人意外的是,根据全国第四(1995年12月31日)、第五次(2003年12月31日)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来看,我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已经达到了人均1.03平方米。根据《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发改委与国家体育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以上,基本实现“县县都有公共体育场”。这组数据的荒谬在于,20年前在房前屋后的活动区域,都不算公共场所。现在住上了筒子楼、麻将楼之后,小区破破烂烂黄红相间的铁架子占据地就成了公共体育场所。按照这个逻辑,公共体育设施会越来越多,网友无奈地调侃说: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数据统计局的天才创意,真不枉费神州大地见缝插针开办奥数班的良苦用心。
有良心的专家不是没有,华南师范大学育社会学教授卢元镇指出了目前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两个硬伤:群众体育设施第一问题是总量不足,大概美国人的人均是我们100倍。第二现在的体育设施有严重的偏差,体育场馆为竞技体育服务的严重超标,供国际比赛的大型场馆有6000个,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我们比,但是满足于一般城市居民的场地严重不足。
没有地方打球?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你可以选择花钱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