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别样体坛 犀利揭秘

04

名记自制“朱广沪专访” 沈祥福怒斥“小黄毛”

足球记者假新闻秘史,猜猜都是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有纷争的地方就有对错,有对错的地方就有真假!有中国足球的地方就有假新闻!话虽刺耳,却是事实,至少职业联赛二十年来基本就是这样……
  ■ 特约撰文 德彪

  3月19日,当“国足队员陈涛与翻译周毅在训练中打架”的消息被认定为假新闻时,前方采访的记者将责任推向了后方的编辑,但对于前往长沙采访的数百名足记来说,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理由或借口。

  其实中国足球的新闻报道水平,与中国足球的水平几乎是同一水准的!没有“编”不了的新闻,只有编造者还没有想像到的。

  腾讯体育信手拈来几则关于国足的假新闻的故事,只为传递新闻事实,如有雷同,欢迎入座。

01

故事一:名记连续“专访”,朱广沪“告御状”

  C记者曾供职于一家足球专业媒体,是一位绝对的大腕级记者,现在说起他的名字不仅足球圈几乎人尽皆知,在足球圈外也是耳熟能详。

  2005年11月6日,朱广沪率领国足夺得东亚运动会冠军之后,掷地有声:“这次我一个字都不跟C记者说,如果他明天还是编假新闻,那我就让足协去找他的领导!”第二天,这家报纸上依然出现了对朱广沪的问答式专访。被逼急了的朱广沪,拿着报纸直接找到谢亚龙,谢亚龙随即让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这家报纸的主编。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C记者面对主编坚称自己采访了朱广沪,一双大眼睛瞪的甚至让人怀疑是朱广沪在撒谎,最终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经历这次风波,C记者再也没有创作过朱广沪专访,但此后他也成了坚定的“倒朱派”。有意思的是,朱广沪在2007年亚洲杯后黯然辞职,C记者因为“倒朱”而被誉为“有先见之明”。

  事实上,C记者之前对朱广沪的多篇专访,都是坐在电脑前“合理想象”出来的。朱广沪上任之初,C记者确实曾面对面地采访过朱广沪,而这也让他所供职的媒体坚定不移地相信C记者是中国八千足记中为数不多的可以“搞定朱广沪”的几人之一。

  然而,朱广沪很少接受记者专访,更不喜欢接受不熟悉记者的专访,所以C记者真正当面采访朱广沪的机会少之又少。报纸的版面等在那里,领导的要求与期望也摆在那里,于是C记者只好自己闭门“创作”,刚开始时还是尽量设想朱广沪的“思路”,到后来越来越“跑偏”,经常一写就是一个版的专访。

  点评:在八千足记中,像C记者这样未采访便写出“专访”者其实大有人在。这中间有人是因为得到了被采访对象的默许,有人则是仗着媒体的影响力让“被采访者”敢怒不敢言,更何况,通常编这类文章者也都是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套话,于是你知我知不了了之。

02

故事二:沈祥福怒喝:“那个小黄毛在哪里?”

  2002年日韩世界杯,“小黄毛”一战成名。事情的经过很简单,在国家队举行的一场针对中国媒体的“新闻发布会”后,助理教练沈祥福突然发飙:“那个小黄毛在哪里?”“小黄毛”是一家晚报的记者D,在此之前,他所在的媒体刚刚刊发了一篇其对沈祥福的“专访”。一向谦和的沈祥福显然被这篇“专访”激怒了:“老编什么呀?还打着引号?”

  接着沈祥福开始气势汹汹地搜寻“小黄毛”,北京电视台的一位相熟的记者赶紧半劝半推地拦住了他。D记者则赶紧狼狈地闪躲,一场“正面冲突”终消弭于无形。这不是沈祥福第一次遭遇“被采访”,也不是最后一次,后来他在担任国奥队主教练期间多次“被专访”,无奈的他除了摇头,难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了。

  回过头来说,在国足征战世界杯的三场比赛期间,前方记者们究竟炮制了多少篇国家队的“专访”,根本无法统计,当时全国的足球记者都扑向了西归浦,而众所周知的是,米卢只接受《零距离》作者的专访,再加上国家队“防火防盗防记者”,众记者可以采访到的东西可想而知。于是,几乎是预料之中的,各种专访“应运而生”。

  点评:客观地说,在采访2002日韩世界杯的中国记者中,D记者并不是最敢编的,他总体上也还是一位相当敬业的记者,国家队的每场训练他都是到了场的,但在后方版面“等米下锅”的情况下,抱着侥幸心理编了一回,结果却一不小心“撞到了枪口上”。与此同时,究竟多少偶尔一编的记者“幸运过关”,恐怕已经无法统计了……

03

故事三:自称国脚前队友,边蒙边编堪称奇葩

  在中国的足球记者中,Z记者应该算是一朵奇葩。郑智曾跟肇俊哲聊起过:“那个Z说是跟你一批的,有印象么?”而肇俊哲的回应却是:“不对呀,他怎么跟我说跟你是一批的?”

  出生于东北的Z几乎每次自我介绍的开场白都是:“我跟李铁、小肇(肇俊哲)他们是一拨(踢球)的……”在“辽小虎”风光无限的时代,这个身份还是相当具有诱惑性的。更为重要的是,Z记者不仅将这作为和同行“炫耀”的资本,还用作采访的敲门砖。

  有人为Z的身份问题专门向“辽小虎”的恩师张引求证,结果张引也是一头雾水:“当年那么多人,有的练了三天两头就走了,谁知道真的假的。”既然连张引都无法判断,那么Z记者究竟是不是踢球出身自然也就说不清楚了。不过,据在海埂与Z记者一起踢过球的足记们反映:“就他那脚法,真看不出曾经踢过专业队!”

  身份成迷倒也罢了,Z记者在足球记者圈里更有一绝活“传为美谈”:他几乎知道一个球员名字便敢写出一篇“专访”。比较经典的一个例子,出现在2003人1月国奥队出征卡塔尔十国赛,当时的守门员安琦正处于“高富帅”的阶段,被外界誉为“天使”。出发前Z记者便向自己供职的上海某媒体承诺:没问题,我可以搞定安琦,每天都可以做一篇专访。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从国奥队抵达多哈之后开始,他几乎每天都有安琦的“专访”,从谈自己、谈国奥队,再到谈对手,可谓全方位开花。

  本来也没有人想到Z写的专访是“独力创作”,但一次与同行聊天时他无意之间说漏了嘴。一位记者说自己前一天刚刚在国奥队下榻酒店的房间里采访了安琦,并评说安琦这个人如何如何,Z记者突然插了一句:“你知道安琦房号是多少吗?告诉我一下。”被问的记者很是诧异:“你不是天天都在采访他吗,怎么不知道他的房号?”面对如此反问,Z记者马上解释:“我正好忘记了。”一个天天要采访的球员,记者竟然会忘记他的房号,你相信吗?

  顺便说一句,Z记者在卡塔尔采访期间不仅“吃定”了安琦,国奥队的多名主力队员也几乎全部成为了他“笔下的专访对象”。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突破能力”太强了,最终连他供职的媒体也产生了怀疑。多哈回来后不久,报社没有与他续约,他最终也从足记这个圈子消失了。

  点评:要成为一个“职业编家”,实际上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因为这种操作模式不仅很容易被识破,而且也是理性的媒体所难以接受的。这类记者基本上也都很快就成为了中国足记中的匆匆过客,很快便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最终也不过是成为圈内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04

故事四:炮制“跨国专访”,主编:真新闻难看

  G记者的拿手好戏是“杨晨专访”,当时正闯荡德国的中国杨是他的“长期饭票”,而能够“拿下杨晨”也令他多次得到报社领导表扬,因为当时即便是《体坛周报》这样的中国体育第一媒体也不是随时都可以采访到杨晨的。G来自广州的一家体育专业媒体,说起来他也是这家报纸的元老,因为一创刊时他便是其中一员了。作为元老,G记者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了报社的主力,他所撰写的有关中国足球的报道也经常占据报纸版面的重要位置。

  然而,伴随着杨晨入选国家队,G记者的“光辉业绩”被发现原来是“注水猪肉”。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杨晨追问谁是G记者,一个经常采访自己的记者,杨晨怎么会不认识呢?就在大家纳闷的时候,杨晨一语道破天机:“他确实曾经给我打过一两次电话,考虑到记者也不容易,我便接受了采访,但后来我都没有接到他的电话了,怎么采访的文章还是一篇篇地写出来。这文章不能这么写,你说是不?”

  就在杨晨投诉G记者编造自己的跨国专访的同时,时任国家队助理教练的沈祥福也抱怨说这个G记者老是编自己的采访,而且有时还是一写就是一长篇。得知G记者的这种行为后,他的直接领导——采访部主任,很是重视,专门在一次报社干部会上提了出来。而让这位采访部主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报社的一把手,也就是主编,在长叹一声后,竟然“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真新闻不好看啊!”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主编就有什么样的报纸,而什么样的报纸自然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几年后这家报纸宣布停刊,虽让很多圈内人唏嘘,但想来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点评:其实记者编造假新闻,只要细心观察是很容易便会发现问题之所在的。在足球新闻报道方面好多媒体之所以假新闻不断,很大程度上与领导认为“无伤大雅”,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而这种现象不仅过去有,现在依然存在!

05

故事五:记者顶风“曝猛料”,陆俊被放卫星

  2011底,中国足坛反赌系列案在辽宁开庭。自然而然地,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便聚集到了天寒地冻的东北。

  但由于法院及检察机关几乎都是守口如瓶,因此记者们最终所获得的基本都是“通稿内容”。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上海某媒体的S记者“脱颖而出”,他不仅几乎每天都有与众不同的报道,而且其中不乏惊人的“猛料”!刚开始时大家还以为他真的拥有自己所说的“内线”,后来伴随着庭审内容的公开,才发现原来所谓的“猛料”其实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在S记者这段时间的报道中,“最有名”的当数关于陆俊吹一场比赛便受贿80万美元的报道了。报道引用“知情人”的话说:“真正让陆俊落网的是一场国际比赛,在这场国际比赛中,陆俊收受金额达80万美元,也正是这场比赛让陆俊掉入了专案组的手中。”而最终在陆俊被起诉的两大项7个罪名中,不仅压根儿就没有这场所谓的“国际比赛”,而且受贿总金额也只有81万元人民币。在S记者关于足坛反赌案的报道中,甚至还有“黄俊杰患白血病”这样的“独家猛料”。

  点评:对媒体来说,最希望得到的自然是“独家猛料”,但对媒体来说有时最可怕的可能也是“独家猛料”,比如这次沈阳媒体关于陈涛与周毅“当众动手”的新闻便是“独家猛料”。实际上,在众多记者都盯着同一个采访目标的背景下,突然有人拿到了“独家猛料”,是最需要首先打一个问号的。

  写在后面的话:在中国体育新闻界,足球新闻是最容易出假新闻的,实际上这也是世界性的通病。究其原因,是因为足球的曝光率特别高,甚至连被报道者都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于是报道假新闻的成本自然也就大大降低。回顾中国足球开展职业联赛的20年,假新闻可谓如影随形,八千足记中在诞生了一批名记者的同时,也同样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假新闻“生产者”,他们中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对读者的欺骗,甚至成为了中国足球各种负面的一部分。稍感欣慰的是,伴随着近年对中国足坛正本清源的反赌扫黑,假新闻的比例也明显下降。也正因为如此,此次中伊之战前的“国家队内讧”的新闻一出,才受到了众多媒体的一致谴责,而相关记者也第一时间表达了谦意。希望,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吧……

编者说

  回顾中国足球开展职业联赛的20年,假新闻可谓如影随形,八千足记中在诞生了一批名记的同时,也同样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假新闻“生产者”,他们中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对读者的欺骗,成为了中国足球各种负面的一部分。

编辑部

廖春天
策划:廖春天
廖春天,体育媒体人。
占阳
责任编辑:占阳
占阳,体育媒体人。
王钰凯
设计:王钰凯
王钰凯,网页美术设计师。
王晶
制作:王晶
王晶,网页前端工程师。

往期回顾

勾心斗角如甄嬛 艳照横流行业蒙羞CBA拉拉队调查(上)
勾心斗角如甄嬛 艳照横流行业蒙羞
1场200元多年未涨 多数禁约会球员CBA拉拉队调查(下)
1场200元多年未涨 多数禁约会球员
谢亚龙在看守所狱中记之谢亚龙在看守所
“吹牛”曝身份 为狱友按摩诠释“叉腰肌”

扫二维码,关注腾讯体育微信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