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石和AlphaGo 究竟谁更能代表人类?

李世石和AlphaGo 究竟谁更能代表人类?

人机大战第二回合,AlphaGo 再胜 李世石。有人说,人工智能已经把人类逼到了墙角,开战之前一直看好李世石的诸多专业棋手也是哀鸿一片,从当今最红的棋手柯洁,到“棋圣”聂卫平都对于李世石的前景相当悲观——李世石能不能赢下一盘陡然间成为了这场人机大战的最后悬念。

从人机大战之前围棋专业人士普遍乐观,到两战之后,整个围棋界愁云密闭,甚至心生恐惧,人类的情绪起伏和AlphaGo的冰冷和莫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我和著名围棋记者、学者胡廷楣再次聊起这两盘棋时,胡老师则抛出了一个更加冰冷的问题:李世石和AlphaGo,在围棋上究竟谁更能代表人类?

和第一盘用“柯洁”的妙手逆转成功相比,AlphaGo在第二盘的表现在很多职业棋手看来是颠覆性的,它几次“非人类”思维的落子让人大呼看不懂,但AlphaGo看似落后的招法却随着局势的演进而逐渐体现出价值,而最后的结果则再一次证明了AlphaGo数次诡异出手的精妙之处。

面对AlphaGo的“新招”,不仅当局者李世石陷入了长考,就连观战的古力、俞斌这样的九段棋手也不再敢轻易下结论,人类似乎陷入了一种惊恐的状态,而恐惧感正是来自AlphaGo逐渐露出的“非人类”思维。不过,在胡廷楣看来,把Al-phaGo的这些招法称之为“非人类”是值得商榷的。AlphaGo的确是一台机器,但它的诞生,首先是基于围棋的规则和赢棋的原则,然后在海量的棋谱数据中进行不断的学习,通过经验的总结之后进行思维判断,它无法突破围棋这个古老的规则设定,它只是运用了现代科技的手段来实现“思考”,虽然它思考的方式可能我们还无从知晓。从某意义上而言,李世石只是代表了他自己,而AlphaGo则可能是柯洁和聂卫平的合体,吴清源和木谷实的结合,甚至是古往今来所有棋手的一个整体集成,唯一不同的是,它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把这种“完美”变成了可能。

现在的问题不是AlphaGo不了解棋手,而是棋手并不了解Alpha-Go,这正是让人类棋手感到恐惧的根源。而在胡廷楣看来,这也许正好促使人类棋手开始正视Alpha-Go——职业棋手都有通过打谱来研究对手,提升自己的习惯,或许现在也该是职业棋手打AlphaGo棋谱的时候了。其实,无论AlphaGo的思维如何出奇、出新,其思维的终点都是指向赢棋,无论它的思维方式有多高深和玄妙,都无法超越基于围棋原则的思维逻辑,这无疑也正是AlphaGo固有的人类属性。

在围棋上,学习定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方式,顶尖高手虽然不会再拘泥于定式,但也会在定式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变化——因为定式是棋手们经过反复演算和实践之后的经验积累,是指向“赢”棋的路径。也许,在AlphaGo的思维方式里,所谓“定式”并不存在,它只是服从围棋的基本思维逻辑,而这恰恰打破定式,无限拓宽思路的围棋之“道”。或许,我们应该感谢AlphaGo,它为围棋打开了另外一道门,一道其实一直存在,但却被“定式”掩盖的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