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改革“审批制”大快人心

[摘要]只有充分依靠市场力量,引入良性竞争,让各种体育资源“活”起来,中国体育产业才能迎来大发展,才能让体育产业强健人民体魄,实现中国人民的健康梦。

【舌战】改革“审批制”大快人心

姚明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取消赛事审批制度

新华网北京9月3日体育专电(记者 杨明(微博) )一直束缚着体育商业和群体赛事的“审批制”绳索今天终于被斩断,这项极易滋生腐败并导致垄断的“恶规”被国务院明文废黜,实乃大快人心,为中国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踢开了一块“绊脚石”。

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到,要坚持改革创新,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

姚明今年4月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作了《取消赛事审批 激活体育市场》的发言,他列举了审批制的弊端:1、体育管理部门收取不菲的审批费用,却并不提供实质性的服务;2、以行政之手干扰了本来可以由市场调配的资源配置;3、造成人为设立办赛门槛,使体育消费呈现两极化。另外,审批费的收取和使用,已经成为外界无法监控的灰色地带,容易产生腐败。

姚明的提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了媒体和大众的一致赞同。如今,国务院作出果断决定,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可谓是上符天意,下顺民心。

国外办体育商业赛事,主要是备案制,承办方到当地主管部门,以及公安、消防部门去备案,只要赛事合法就可以办。但国内办商业性赛事,需要当地体育局、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一级一级地审批,门槛高、时间长、权力寻租蔓延。

据悉,1998年在北京办一场足球商业赛事的审批费是10万元,如今,已经涨到80万元。不交管理费,主管部门就不给审批立项。通常,体育局不能直接收费,但体育局可以用中心或协会名义收费。

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是好事,但让利益相关方放弃垄断和灰色收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需要健全监督机制,出台相应的健全措施。体育部门今后或许无法再吃这块“唐僧肉”了,但在取消措辞之前,还有“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前置词,主管部门如何解读这个“前缀”,目前存疑,是否能够打破其他方面的资源垄断也需拭目以待。

北京奥运会后,人们期待着中国体育产业的腾飞,但是,这块公认的“富矿”却依然由于相关部门的垄断和把持,呈现出不景气,市场力量很难涉足和开发,体育经纪公司难以存活。一班人马,两块牌子(中心、协会)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体育产业出现了极其怪异的现象,按理应该蓬勃发展、一飞冲天,但由于一些人为原因,变成当下半死不活的现状,令众多体育经营人士无奈和叹息。

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制,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是打破垄断的第一步,是推动体育改革的强劲外力,只有充分依靠市场力量,引入良性竞争,让各种体育资源“活”起来,中国体育产业才能迎来大发展,才能让体育产业强健人民体魄,实现中国人民的健康梦。(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arylv]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