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项目的后冬奥时代:挑战与契机并存

  在云雾缭绕的雪山之下,在游人如织的黑海之滨,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见证了“激情冰火”后,于当地时间23日晚在俄罗斯索契的菲施特奥林匹克体育场盛装闭幕。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上说:“东道主俄罗斯曾许诺提供先进的体育场馆,优异的奥运村和无瑕的赛会组织。今夜我们可以说:俄罗斯全部兑现了他们的承诺。”与以往不同,这位新任当家人没有用惯例的一个词汇形容本届冬奥会,他这样点评索契冬奥会:“我谨代表所有参与者和运动员说,‘这是运动员们的运动会’,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了。”

  本届冬奥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设项最多的冬奥会。在过去的17个比赛日里,88个代表团的2856名运动员参加了7个大项、15个分项、98个小项的比赛。虽然本届冬奥会没有产生任何世界纪录,但是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赛共诞生11项赛会纪录。

  东道主俄罗斯为成功举办冬奥会付出了巨大心血,来自世界各地的2800多名冰雪好手集结在五环旗下,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比赛。

  但在索契这座地处欧洲、面向亚洲的城市,我们不禁对冬奥会的未来生发出更多思考。尽管本届冬奥会创下参赛代表团最多纪录,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在很多方面,这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盛会。

  本次参赛的88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一名运动员的代表团就有18个,其中很多运动员并没有在所代表国家和地区生活。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是一届没有遇到抵制的冬奥会,当时有4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假设前苏联10多个加盟共和国独立参加,30年间,参赛运动员的来源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冬奥会的正式金牌项目已经增加了一倍多。

  这一假设放在奖榜上结果依然如此。索契冬奥会上,除中日韩澳四国榜上有名外,赢得奖牌的国家,与30年前几乎并无不同。在冬奥会长达90年的历史中,除了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国家(包括苏联及加盟共和国),以及中日韩澳外,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赢得过冬奥运会金牌,获得奖牌的国家也只多出朝鲜和新西兰。

  还有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冬奥会项目不仅仅有地域上的局限,即使在欧美国家,这些冰雪项目也被部分群体垄断。在冬奥会上很少能够见到黑人选手的身影,能够登上领奖台的就更少。

  与冰雪项目受地域气候条件限制相比,经济基础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众所周知,雪上项目花费较大,也更受场地条件的影响。冰上项目尽管也不便宜,但相对容易开展,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涉足其中。

  韩国是欧美国家之外在历届冬奥会赢得奖牌最多的国家,他们的成功全来自冰上项目。自从1992年实现金牌突破后,韩国运动员已经赢得了26块冬奥会金牌,除了金妍儿4年前赢得的女子花滑金牌之外,22块来自短道速滑,3块来自速度滑冰。

  国际奥委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本届冬奥会比赛转播的收视率在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高,国际奥委会也因此从赞助和电视转播中获得了巨额的经济回报。利用其中的回报,帮助气候和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国家和地区修建冰场,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冬季项目,让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分享冬奥会的红利,不让他们仅仅成为冬奥会的电视观众,这是国际奥委会不容回避的责任。

  冬奥会在非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举行,只有两次,除索契外,就是1984年的萨拉热窝。索契之后是韩国的平昌。可以说,冬奥会走向世界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冰雪健儿取得3金、4银、2铜的成绩,在速度滑冰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领跑亚洲。北京联合张家口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国际奥委会是否应该考虑在申办程序和政策上向非欧美发达国家倾斜,尤其应该让像北京这样有条件、有极高民意支持率的申办城市,获得举办冬奥会的资格?

  这是冬奥会面临的挑战,希望国际奥委会利用索契创造历史之最的契机,让冬奥会真正走向世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盛会。

  文/新华社记者 王子江 刘阳 刘怡然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vikkyd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