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奥运会黄金女排全部告退 前景难比当年前辈

[导读]随着全运会女排决赛的最后一球落地,姑娘们抱头痛哭,有四年来辛苦压抑的释放,也有对排球赛场的不舍,四年一次的轮回,一批又一批的女排姑娘们在全运会后选择退出历史舞台,而前途依然未知

随着全运会女排决赛的最后一球落地,姑娘们抱头痛哭,有四年来辛苦压抑的释放,也有对排球赛场的不舍,四年一次的轮回,一批又一批的女排姑娘们在全运会后选择退出历史舞台,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又到了讨论女排运动员退役后安置问题的时候……

二:第一部分

“再见了我征战了22年的赛场!再见了我无比眷恋的球场!再见了我最亲爱的排球!”雅典奥运会女排冠军陈静在退役的最后时刻泪洒赛场,留下的是对排球的深深眷恋。

作为中国女排2004黄金一代的最后“守望者”,陈静、刘亚男(微博)、周苏红(微博) 和李珊(微博)分别代表四川队、辽宁队、江苏队和天津队报名本届全运会女排比赛。不过由于身体等原因,周苏红和李珊并未进入各自球队的参赛名单,刘亚男则在第二场比赛中摔伤肩部早早告别赛场,只有陈静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事实上,陈静在上届全运会后一度暂别赛场,走上管理岗位。但由于球队需要,陈静又义无反顾地重披战袍。“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珍惜这最后的几场比赛。”全运会比赛期间,陈静一直用腾讯微博记录着自己的心情,“职业生涯倒数第九天!上午休息,下午训练!加油!”,“职业生涯倒数第五天!心态平稳,心情坦然!”,“22载职业生涯已落幕,无怨无悔已知足,来世还选排球路!”

陈静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全运会后她将回到四川排管中心,一边从事办公室工作,一边帮助省队训练。而刘亚男、周苏红和李珊也将继续从事与排球相关的工作,她们的排球梦想仍将继续。

除了这些有了一定积累的冠军运动员,选择在本届全运会后退役的老将也不在少数,她们可能没有出色的成绩为基础,没有更好的待遇能争取,但是或读书,或执教,或者依然在等待分配中煎熬,中国排球再次迎来了四年一次的退役阵痛期,无论是对队伍、对领导还是对队员……

第二部分追溯历史,最好的时代。

退役后,成就最显著的无疑是老女排一代,她们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老女排在人们心中的意义远远超过体育冠军的内涵,而是对百废待兴的各行业都是激励和促进。特殊的时间和意义,造成了老女排退役后特殊的时代选择。老女排的退役后道路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种:执教、从政和经商。

执教,郎平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位。作为一名运动员,她书写了传奇,是老女排时代标杆型的人物,这就给她日后的出国和任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带领美国国家对获得奥运会亚军,先后两次执教中国国家队,在老女排当中,她成为了走上教练员岗位中的佼佼者。

从政,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为老女排最理所应当的归宿。来自四川的张蓉芳,1987年曾“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女排的主教练。今天的她,已经是中国排协副主席,也是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党委书记。

老女排中的副攻手朱玲做运动员时活泼爱笑,虽然皱纹已经爬上了她的额头,但是爱笑的习惯依旧没有改变。1984年退役回到四川后,从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到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的从政之路也是一帆风顺。

在从政的道路中,“露脸”最多的相信就是曾经的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了。这位“老女排”第二任队长的从政之路十分顺利。因伤退役后,孙晋芳曾出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分管全民健身和体育推广经营等工作。2001年年初,她开始主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2003年,为备战雅典奥运会,体育总局又将她调入国家网球管理中心,在她任职期间,中国女子网球事业突飞猛进,网球人才层出不穷。

除了以上几位之外,已经过世的陈招娣曾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少将军衔;陈亚琼担任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体部部长,一直忙于香港和内地的体育交流工作。

经商,曾有中国“山口百惠”之称的杨希,1982年从国家队退役并结了婚,并随着丈夫到美国读书,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杨希投身房地产,并创办了“腾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北京参与了多个社区开发,如今,她已经是老女排中公认的首位“富姐”。

此外,还有爱笑的梁艳,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 “下海”后,创办了“梁艳广告公司”,在1992年和1996年两届奥运会上,她的公司都曾担任过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广告代理。

曾任队长的曹慧英也被这股经商风吹下了“海”。1983年退役之后,她到北京体育学院进修了两年,然后进入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做了8年老总,上世纪90年代初,她开办了自己的公司。2007年,曹慧英全家人移民加拿大,生意做到了欧美。她认为:做生意和打排球的区别很大,打排球有组织管,只要自己把球练好,就是一名好队员。自己做队长,要起到带头作用,仅此而已。而做生意就不同了,商场如战场,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一切要从头来,从头学。还好,她的丈夫就是一名商人,有了个好老师,自然出高徒。

第二部分:

作为中国女排另一典型,陈忠和(微博)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的一批姑娘被称为是中国女排的“黄金一代”。如今,她们也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二传手冯坤如今在中国排管中心训练部任职,从事竞赛管理工作;主攻手 杨昊(微博)在完成北体大的学业后,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女排教练;接应二传李珊则经历了从天津队助理教练,到中国女子水球队领队助理,再到天津市体工大队副大队长的三级跳;自由人张娜(微博)做了妈妈,也完成了北体大的学业,现在天津南开中学担任校长助理一职;副攻 赵蕊蕊则成为美女作家,出了两本玄幻小说。

值得一提的就是赵蕊蕊的转型。退役后,赵蕊蕊本来可以有很多其他选择,但她却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递交了转业申请,离开了无数人羡慕的八一体工大队。她说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希望活得更有尊严。”

蕊蕊去年夏天出版的科幻小说《彩羽侠》,获得推荐参评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设立)。目前该奖项仍处于网友投票阶段,《彩羽侠》正与知名科幻作家韩松的《高铁》等总共44部作品一起,竞争该奖项长篇小说奖的入围名额。

体育明星出书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多数体育明星都是自己口述后,请人代笔完成自传。可前女排国手赵蕊蕊退役后却写起了科幻小说,还被推荐评奖,跨界不可谓不成功。

“打球背负的是来自于国家、球迷、父母、包括你自己、队伍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而写作,压力就只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赵蕊蕊说,前女排国手永不言弃的精神并不只是体现在球场上。

赵蕊蕊告诉记者,她之所以坚持写作,争取出书,一方面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告诉自己的运动员朋友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出别的选择。“不是说退役下来,就一定是当教练,或者当个领导,或者做生意。其实很多运动员都有其他的天赋和才华,只是我们把99.9%的精力都投入到训练比赛当中了,0.1%的天赋没有挖掘出来,也没有展现这种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我希望自己的写作,能给大家开个头。希望有更多的运动员,能够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她说她知道,无论如何,排球在自己身上的烙印今生不可磨灭,没有任何其他标签能够盖过“女排国手”这四个大字,但她希望今后通过努力,人们发自内心承认她的作品,通过作品重新认识她、理解她,而不只是因为她曾经的身份而猎奇。

也许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在自己的一篇博客里,赵蕊蕊写道:“我是个凡人,不懂得法术和奇门遁甲,在我的字典里只有:用心专注。虽然奇迹看起来是那么遥不可及,但我依然期待奇迹的出现,我会用努力和信念默默去坚持。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都无悔自己的付出。因为,我知道,有梦就有希望。”

第三部分:自主一代的迷惘和阵痛

前面说的无论是老女排还是黄金一代,在女排运动的长河中,只是最为光鲜靓丽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女排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的还是迷茫和阵痛。对于从小生活在运动队里的她们,重新走向社会并不是很容易迈出的一步。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的资本,是运动员打开地位获得之门,何种等级的运动员,关系到寻找到何种新的职业,这是每一名退役运动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退役意味着从事多年的运动生涯终止,重新站上人生新的起跑线,面临生活和工作新的选择和考验。

对于目前大多数运动员来说,省市运动队仍是运动员退役的主要组织载体。根据辽宁体育局的内部人士介绍,每个地方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都有相关的文件规定,各地方规定不同,侧重点不同也就造就了运动员们的在退役安置上的具体落实不同,退役不仅是运动员的大事,也是各地方体育局、政府的大事。

由于文化程度的局限成为女排姑娘们再就业最大的障碍,所以退役之后大多数人会选择读书,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为就业打下基础。根据数据显示,辽宁女排在1990-2000年期间,退役流向是:出国占到52%,教练24%,职员16%,自谋职业8%;而现在,出国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大部分选择留在行政岗位或是执教地方队或是学校当老师,当然,嫁个理想的夫婿也成为女排姑娘们退役后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途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dafengho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