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屡禁不止 兴奋剂正绑架体育

名将为何纷纷落马? 差钱导致漏网之鱼太多

【深度】屡禁不止 兴奋剂正绑架体育

为什么兴奋剂越反,落马名将越多却屡禁不止?谈到这个话题,赵健有些无助。在我国,反兴奋剂机构的权利仅限于收取和检测运动员样品,而在一些国家反兴奋剂机构还具有调查取证的权利。“我们只能敲门、等待,即使接到举报或怀疑有任何异常情况,也不可能破门而入去寻找证据。如果能够像公安办案那样,有权力去查出兴奋剂的源头,抓住交易或背后的支持者,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查处一个兴奋剂案件就可能实现更大的打击效果。”

一方面是法律授权的束缚,另一方面是受资金和资源的约束,特别是资金。“我们平均检测一次的费用超过1000块人民币,如果检测EPO,费用更高。”赵健说,“中心的300余名检查官每年要完成12000例左右的兴奋剂检查,其中政府资助的检查数量大约是8000例。但在我国优秀运动员有多达两到四万人,这就会出现查不到的情况。即便是顶尖的运动员也不可能天天去检查,这也给了那些想投机取巧的人以可乘之机。”

兴奋剂检查分为赛内和赛外检查,都遵循“成绩越优秀的运动员兴奋剂检查次数越多”的原则。赛内检查如奥运会,就规定了前五名必须接受兴奋剂检查,六到八名随机进行检查;赛外检查就是所谓的“飞检”——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检查官“空降”的情况,主要针对一些项目的重点选手,也就是队里常说的“成绩越好,反兴奋剂机构盯你越紧”。

经费不足,导致反兴奋剂机构的信息跟踪难以长期、稳定、深入的推进。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经费不足带来的遗憾,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协调世界各国、地区的反兴奋剂机构“互帮互助”,即各国都可以向其它国家的反兴奋剂机构提出申请,检查在该国训练、比赛的本国运动员;当然作为全球反兴奋剂斗争的领导力量,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可以调动全球的反兴奋剂机构成员协助完成尿样收集、检测工作。“这就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模式。”赵健笑道。

为了逃避兴奋剂检查,教练和运动员是各显神通,曾经创造过中国田径神话的马家军就是此中高手。作者赵瑜的《马家军调查》中删除的一个章节《药物重创马家军》中曾介绍道,马俊仁只是初中生,但他吃药比别人吃得好多了,他用药的诀窍在掐时间:当年的兴奋剂和现在的兴奋剂不是一回事,提前多少天吃,药力正好在运动场上发挥作用,打完比赛去尿检又不超标,这差半小时都不行。

成也兴奋剂,败也兴奋剂!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一月前,马家军获得奥运会参赛权的7名队员中,有6人在飞行检查中被证实使用了兴奋剂或者有使用兴奋剂嫌疑,其中包括马家军第二代领军人物,有望在奥运会夺金的董艳梅。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大背景之下,他们在最后关头被取消奥运资格,马家军就此跌下神坛。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tinyzhan]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