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评李娜:她误解世界 世界误解她

[导读]2012年德约科维奇曾谈起他和李娜的不同:“塞尔维亚只有750万人,中国有十几亿人。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面对的问题就不会相同。”而李娜面对的问题一言以蔽之:误解,还是误解!

体坛周报评李娜:她误解世界 世界误解她

李娜发布会“发飙”

特约CRI环球资讯广播 首席记者彭延媛述评

用德约科维奇(微博)对比李娜,有些不恰当。但这两人间存在显著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国家偶像”,都承载着一个历经坎坷的国家的期待和梦想。2012年德约科维奇曾谈起他和李娜的不同:“塞尔维亚只有750万人,中国有十几亿人。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面对的问题就不会相同。”而李娜面对的问题一言以蔽之:误解,还是误解!

李娜在《独自上场》中也写过,她有时像只刺猬,竖起全身的刺只为保护自己,结果却伤己伤人。心理学家告诉人们,童年经历对性格塑造的巨大作用是怎样评价都不为过的。青春期前失去父亲这个角色,小小年纪独自面对未知世界,这些让李娜的安全感处于极低水平。低安全感造就极高的自我保护需求,让李娜很容易把外界的挑战误解为“伤害”,把客观的评价误解为人身攻击。

媒体圈有个玩笑:对李娜,技术、年龄和心理是“三不问”。其实,职业球员都会在这“三不问”上被问N遍。但在李娜看来,这是对她能力的质疑——“外行”的媒体凭什么质疑“内行”的事?比如年龄,费德勒会将其转化为对“老骥伏枥”事业心的赞许;李娜却会加上女性特有的敏感硬梆梆顶回去:“你们觉得我老了吗?”冲突,就此产生。

一个巴掌拍不响。李娜容易误解世界,世界误解李娜的地方只有更多。还记得“不代表国家”的轩然大波吗?李娜固然出言不谨,但如果我们反躬自省,又有多少国人明白“职业化”?中国网球是中国体育罕有的、高职业化程度的项目,集体和个体联系在一起——今天“小花”们都有选择“在国家队”或“单飞”的自由,就是明证。这有多少人了解?于是,一边把李娜误解为“忘恩负义”,另一边把李娜误解为“突破典型”。

至于“个性”,这世界的态度都是“叶公好龙”。一方面,诟病中国运动员个个如模具塑造;另一方面,又对任何出格的言论行为大加挞伐。正如李娜在公开场合对姜山的怒吼,一边误解为“河东狮吼”,另一边误解为“不惧传统”。

在这些误解中,也有外国友人的贡献。国际媒体乐意将李娜塑造为一个反传统的英雄,强化她个性里和中国社会格格不入的那部分。尽管或许只是他们想象里的中国——这已是种不大不小的误解,但以中国舆论市场目前“出口转内销”的特点,这样的观点又会被“我注六经”、各种曲解千百遍!

仔细想,这个国家里双向误解的对象何止李娜?!中国人不是没梦,相反,我们“梦”得太大、太好、太完美,几乎把对人生的所有期待都投注到一个个公众人物身上,却从来都忘记梦想照不进现实。于是,紧随而来的巨大心理落差立刻又将梦想中合理和不合理的成分统统丢进“历史的垃圾桶”。殊不知,中国社会对李娜们的两极评价,更多缘自我们内心梦想和现实的难以和解——和李娜一样,让我们愤怒的很多时候不是这个世界,而是自己的纠结。

优秀的网球运动员都是心理上真正强大的人,这项运动的终极孤独就是如此要求。这一页,李娜和我们都将翻过去,因为她和我们一样都会成长。而在做到这一切之前,正如李娜在自传里所写:“与自己和解。”

>>>点击进入2013法国网球公开赛专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