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李娜三大争议:她误解世界 记者不愿意面对她

[导读]1、她的内心极不安全感,该一次次被理解么?2、输球后,李娜与媒体的关系不能和谐么?3、参加发布会不该是球员职业素养的体现么?

李娜三大争议:她误解世界 记者不愿意面对她

李娜是否预料到,输球后的这番言论又让她成为焦点?

一场失利,一场风波。在罗兰·加洛斯,李娜又让自己成为了风口浪尖的焦点。“我需要对他们说什么?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要三叩九拜么?”这不是李娜第一次和记者对立,也不是她第一次输球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身为记者、球迷和一个普通的观众该如何去面对一个真实的她呢?

争议1:她误解世界 世界误解她

她的内心极不安全感,该一次次被理解么?

■特约CRI环球资讯广播

首席记者彭延媛述评

用德约科维奇(微博)对比李娜,有些不恰当。但这两人间存在显著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国家偶像”,都承载着一个历经坎坷的国家的期待和梦想。2012年德约科维奇曾谈起他和李娜的不同:“塞尔维亚只有750万人,中国有十几亿人。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面对的问题就不会相同。”而李娜面对的问题一言以蔽之:误解,还是误解!

李娜在《独自上场》中也写过,她有时像只刺猬,竖起全身的刺只为保护自己,结果却伤己伤人。心理学家告诉人们,童年经历对性格塑造的巨大作用是怎样评价都不为过的。青春期前失去父亲这个角色,小小年纪独自面对未知世界,这些让李娜的安全感处于极低水平。低安全感造就极高的自我保护需求,让李娜很容易把外界的挑战误解为“伤害”,把客观的评价误解为人身攻击。

媒体圈有个玩笑:对李娜,技术、年龄和心理是“三不问”。其实,职业球员都会在这“三不问”上被问N遍。但在李娜看来,这是对她能力的质疑——“外行”的媒体凭什么质疑“内行”的事?比如年龄,费德勒会将其转化为对“老骥伏枥”事业心的赞许;李娜却会加上女性特有的敏感硬梆梆顶回去:“你们觉得我老了吗?”冲突,就此产生。

一个巴掌拍不响。李娜容易误解世界,世界误解李娜的地方只有更多。还记得“不代表国家”的轩然大波吗?李娜固然出言不谨,但如果我们反躬自省,又有多少国人明白“职业化”?中国网球是中国体育罕有的、高职业化程度的项目,集体和个体联系在一起——今天“小花”们都有选择“在国家队”或“单飞”的自由,就是明证。这有多少人了解?于是,一边把李娜误解为“忘恩负义”,另一边把李娜误解为“突破典型”。

至于“个性”,这世界的态度都是“叶公好龙”。一方面,诟病中国运动员个个如模具塑造;另一方面,又对任何出格的言论行为大加挞伐。正如李娜在公开场合对姜山的怒吼,一边误解为“河东狮吼”,另一边误解为“不惧传统”。

在这些误解中,也有外国友人的贡献。国际媒体乐意将李娜塑造为一个反传统的英雄,强化她个性里和中国社会格格不入的那部分。尽管或许只是他们想象里的中国——这已是种不大不小的误解,但以中国舆论市场目前“出口转内销”的特点,这样的观点又会被“我注六经”、各种曲解千百遍!

仔细想,这个国家里双向误解的对象何止李娜?!中国人不是没梦,相反,我们“梦”得太大、太好、太完美,几乎把对人生的所有期待都投注到一个个公众人物身上,却从来都忘记梦想照不进现实。于是,紧随而来的巨大心理落差立刻又将梦想中合理和不合理的成分统统丢进“历史的垃圾桶”。殊不知,中国社会对李娜们的两极评价,更多缘自我们内心梦想和现实的难以和解——和李娜一样,让我们愤怒的很多时候不是这个世界,而是自己的纠结。

优秀的网球运动员都是心理上真正强大的人,这项运动的终极孤独就是如此要求。这一页,李娜和我们都将翻过去,因为她和我们一样都会成长。而在做到这一切之前,正如李娜在自传里所写:“与自己和解。”

争议2:一个我不愿意面对的她

输球后,李娜与媒体的关系不能和谐么?

记者张奔斗(微博)述评

每次李娜的言行又惹出什么麻烦,我都只能无奈地两声叹息。一声叹给她:唉,姑娘,瞧你又给自己摊上事儿了吧?第二声叹给我自己:唉,你这也是给我找事儿啊,写篇评论这份难办的作业我该如何完成……

有关李娜的每次风波,都是我不愿面对的话题。在第一时间聆听过李娜的采访录音后,我也未在微博披露,但心中已预感不妙。

作为一名已采访过李娜多次并仍将继续采访她的网球专项记者,沉默,或许是我能找到的最世故也最合适的态度。我做不到像一些同行那样无论李娜说什么和做什么都一味地维护,因为我也有我的原则;更何况,无论就李娜与媒体的关系以及她此次回答即便被不少球迷定性为愚蠢和不职业的问题时的方式,在我看来都还有改善之处。可对另一些媒体对李娜的大加挞伐,我也无法苟同;我当然也不会加入他们的行列,即便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讲,这也会破坏经多年追访后我与李娜终于建立起的相互尊重——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职业关系。

如果一定要说些什么,我只能说,李娜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外表的强硬和内心的柔软永远如影随形,这正体现出其作为双鱼座的最大特性。这就好像,有不少媒体在经过不愉快的采访经历后都认定李娜不近人情,但我也曾听她身边人赞叹,她是多么的有爱与哥们义气。这就又好像,因为她的直白与幽默,全世界都对李娜留下了心态开放的印象;但接触越久就越能体会到,你很难触及她的内心,她的小世界对绝大多数人都紧紧封闭。

至于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在她的自传《独自上场》中,李娜就曾描写过媒体带给她的迷惑与苦痛,甚至她当年选新闻系作为专业,也因为想搞清楚媒体是怎么一回事。然而,过去一年多的数次风波,再次拉大李娜与媒体间的沟壑。李娜曾数次表示不在乎媒体对她的刻画,但她心中自有份媒体“黑名单”,说明她对媒体对其形象的传播方式还是相当在意。

那些采访李娜次数较多的记者,谁又没被她“呛”过呢?这简直可以作为你是否是名合格记者的标准,因为被呛,至少说明你还有追问那些明知不受李娜欢迎的问题的勇气,而不是一味回避甚至逢迎。但李娜也曾和媒体进行过很多次充满着坦诚与幽默的发布会,记得在其中的一场后,我追问李娜:“如果每次发布会都像这场这样该多好啊!你说你平时干嘛喜欢呛我们呢?”李娜斜我一眼,笑道:“不呛你们,你们能有这么强大么?能走向世界么?”

不过,也不要将之想象为一个新闻系毕业生与一群新闻系毕业生之间的相互伤害。从我个人经验来说,李娜应对媒体的风度与技巧,已明显好过于前几年。一方面,她愈加成熟和有经验;另一方面,她作为大满贯冠军及身背多家赞助商的事实,也不断提醒她懂得自控。记得几年前当她在温网(微博)赛被淘汰后的一场发布会,她全程以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词回答几乎所有问题,令我懊丧和无奈。

如果说李娜这次的“三叩九拜”风波有什么“好处”,那就是让我的更多同事们了解到本人工作的“艰辛”。一位同事私信我表示同情:“李娜平时都是这么对待你们的么?你们也太可怜了……”

我是这么回复私信的:“没那么夸张啦,比以前好些了。”我甚至不太理解这次为什么闹得这么大。可是,我也不知道李娜与媒体间的关系会如何继续演绎;有时候我甚至绝望地想,球员和媒体之间,是不是天生不具备和谐相处的可能性?

争议3:说好话,打好球 一回事

参加发布会不该是球员职业素养的体现么?

■高网解说胡力涛(微博)述评

李娜输球后说:“我需要对他们(球迷)说什么吗?我觉得很奇怪,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三叩九拜吗?向他们道歉吗?”李娜自然不用跟球迷三叩九拜,但她其实也已不止一次在输球后跟大家说过“对不起”了,光笔者记得的就有2012年澳网(微博)第四轮和2011年中网首轮。李娜并不是个不把球迷放在心上的球员,但气头上的无心快语就会有如此的传播效果。也许你还可以这样理解她的气话:即使输了,也不想每次都说些雷同的套话。

球员被硬性规定参加赛后发布会,这是网球职业化后的要求,目的是媒体除了赛况赛果外有更丰富的内容可以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每逢“比赛日”,职业球员其实都会面临两场比赛:一场比赛的对手是另一个球员,一场比赛的“对手”是一群记者。李娜的情况很极端,要么是“双赢”——比赛赢了,赛后发布会也是妙语连珠笑声不断;要么是“双输”——比赛输了,记者招待会也就成了记者接招会,所有问题都像飞去来器一样被抛回来,让提问者应接不暇,发布会也常在面面相觑的沉默中尴尬收场。李娜也许认为自己暂时“击败”记者,但学过新闻的她应更清楚,在这种事情上媒体其实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发布会其实提供了球员从自己的角度回顾比赛和复盘的机会,这也是对球员阅读比赛能力的检验。但很遗憾,从李娜输球后的发布会当中,任何关于比赛内容的问题都很难得到实质性的回答。“我如果真知道原因,就不会连输7局。天气情况很困难,比赛中断了3次,但对俩人都一样。我想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自己找原因,也和团队找原因。”这大概是当天李娜最心平气和的一个回答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实情。

自从卡洛斯成为李娜的教练以来,也分担了一部分原需要李娜承担的采访事务,主要都是关于李娜训练、比赛、技战术、心理调整等询问。这是卡洛斯的强项,他也乐于在李娜尚未完全学会“头脑指挥内心”前充当李娜的“外脑”。但可惜,在发布会上他不能代替李娜发言。网球不是足球,发布会的主角只能是球员。尽管团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从根本上说,网球依旧是项“孤独的运动”。

输一场球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不能从失利中汲取些经验教训,那也就白输了。前面我把发布会比作球员的另一场比赛,反过来说,比赛其实也是另一场发布会,那些来回球其实就是一道道问答题,它同样需要球员独立思考并善于表达。

其实问题都是那些问题,差别只在于你是在比赛当中回答并解决,还是等到赛后发布会上记者问你。费德勒为何在发布会上总是应付自如不管输球还是赢球?因为那些问题一直都是他在思索的,也许已自问自答好几遍了。

话再说回来,李娜输球确实也没必要跟谁道歉。作为职业球员,输球首先而且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

>>>点击进入2013法国网球公开赛专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olfzhang]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