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习惯性失控并非个性 爱李娜不该溺爱

[导读]“个性”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的褒义词。一直以来,许多媒体与娜粉们是否过于纵容李娜的“个性”了?他们对于李娜,就像许多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

昨天,BBC电台的网球记者大卫·劳(David Law)在推特上说“你可以问费德勒最无聊最基本的问题,他都会给你一个经过思考的,尊重的,有趣的,有内容的答案。在所有人中,有一个人绝对不是无聊无趣的人——无论在场上还是场下,还是在所有访问中——那就是罗杰·费德勒。”

劳先生这一“推”,应该是反驳拉脱维亚小将古尔比斯的大嘴巴——在巴黎接受《队报》采访时,古尔比斯依旧坚持他的“当今网坛缺乏个性球员”这一观点,称四巨头是最最乏味的球员。“我尊敬罗杰(费德勒)、拉法(纳达尔)、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微博))和穆雷,但是在我来看,这四个人都是很无趣的球员。他们的采访总是千篇一律,那么乏味。说真的,他们实在是无趣透顶。”古尔比斯说。

就像是为了呼应男子网坛的这番口水战,中国球员李娜“适时”地又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个性”——是的,在许多人眼里,这就是李娜的“个性”,李娜的“魅力”。

李娜为什么如此火大?是记者的提问有问题吗?假设李娜夺了冠,记者问她“你想对球迷说些什么?”李娜是否会回答:“我需要对他们说什么吗?三叩九拜表示感谢?”七届大满贯得主维纳斯·威廉姆斯今年法网首轮出局后,也被记者问:“你会退役吗?今年会是你最后一届法网吗?”大威的回答是:“如果这是我的最后一场比赛,我会让你知道。对我来说,我永远不会放弃,因为放弃对我来说,太难了。”每一年的上海大师赛,费德勒、纳达尔、德约这些超级巨星们也会被一次又一次问:“想对中国的球迷说些什么?”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感动、可爱、谢谢……”

今年澳网(微博)决赛,那么多不利的因素与意外状况,李娜坚持到了最后,尽管失利,但令人尊敬。那时,我们都欣喜于30岁的李娜终于成熟,终于懂得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是北京时间前天,她将比赛中的情绪延续到了发布会上——与马泰克的比赛,三度因雨中断,第二次暂停后回到场上,李娜非受迫性失误开始猛增,而对手却愈战愈勇,最终一边倒地赢下比赛。

但是赛场之上,李娜无从发泄。接下来就是那个火药味十足的发布会。但即使这样,仍然有现场被呛的记者表示“李娜输球了,可以理解。”仍然有大批球迷在网络上支持自己的偶像,“这就是李娜,这就是她的个性。”

“个性”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的褒义词。一直以来,许多媒体与娜粉们是否过于纵容李娜的“个性”了?他们对于李娜,就像许多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就是喜欢李娜的个性”,甚至“发脾气、情绪波动就是李娜比赛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个性,她就不是李娜了。”

还有比这些更可笑的观点吗?这些媒体与球迷又是真的关心李娜吗?是的,所有溺爱孩子的父母都会愤怒于别人对他们爱的质疑。如果每一个人,包括媒体、球迷,以及最重要的李娜团队中的人,都将“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等同于“个性”,那李娜只会在这种“鼓励”下越走越远。

李娜的技术早已被认为是WTA最顶尖的水平,但为什么她并没有能赢得和这种顶尖水平相应的更多的冠军?情绪控制永远是体育比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对一的网球运动更是如此。如果一名球员连在新闻发布会上都不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又如何能在压力更大的赛场之上沉稳淡定?费德勒的新闻发布会也许无趣,但面对再无聊的问题也能认真回答,这既是一种职业素养,同样也体现了球王对于自己情绪的把控。所以那些叫嚣着“我们喜欢李娜的个性”的人们,不妨问问自己,你们究竟是想看到偶像更多这样情绪失控的所谓“个性”,还是想看到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赢得更多的冠军?

南都记者 窦俊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