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力:独闯京城迷上羽毛球 创办回超联赛

张国力:一个不安分的“北漂”爱羽者

文、李坤晟

老家吉林的张国力个子不高,见到他是在一家茶馆里,不炫耀,保持低调,叙述平淡,喷薄而出的激情之下有着一颗平常心,这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独闯京城,迷上羽球

1999年国庆节,在两位高中同学的劝说下,辞去家乡稳定的教师工作,拖着两个塑料袋来到北京发展的张国力,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未来会和羽毛球联系在一起。“我当时只想着要成为同学当中第一个买车的。”那几年,他在姜昆、顾雏军等人的公司里打过工,和杨坤、沙宝亮做过同事,自己也开始做起了建筑工程的生意,渐渐在北京站住了脚跟。

2006年的一天,一位同学把张国力拽到望京的一个羽毛球场打球。这是他第一次到正规的羽毛球场地打球。明亮的体育场馆、干净的塑胶场地,羽毛球犹如白色的精灵在球网的两端飞扬。“震惊,赞叹!竞争激烈,又没有身体接触。球场上的对手们的动作是那么优美时尚。”在学生时代还算得上体育健将的张国力顿时被这项运动的优雅气质折服。

再次打球,已是三、五个月后。妻子同学的老公带着他去魏公村一个体育场打球。这次拿起球拍,再无法放下。从此,羽毛球便成了张国力的第一业余爱好。每个周末的清晨,他都会从回龙观开车去魏公村和朋友打球。上午9点的球局,他8点半就到,住在附近的朋友通常还没有起床。一个冬天过去,张国力硬是没有迟到一次。

3个月后,自嘲骨子里从不安分的张国力开始筹划在居住的回龙观社区组建自己的羽毛球俱乐部。但凡羽毛球俱乐部取名,都会冠上一个“羽”字,但张国力想起了自己在学生时代就喜欢读井上靖的《苍狼》。成吉思汗心胸是那么广阔,思想是那么深邃。在多少次人生的抉择中,他都以书中的草原之主作为人生的榜样。“成吉思汗羽毛球俱乐部”应运而生,张国力还给自己取了一个诨号:哲别。

“家中的父母现在依然会念叨他当年不该辞去老家教师的工作。”的确,作为村里少有的几个大学生,在家乡娶一个出身好的女子,自然是理所应当的路。但张国力偏偏选择了闯荡北京。打工、自己做生意、办学校,这些都不是老人眼中的正途。

“我天生就不是给人打工的人。”给张国力信心的,除了雄心壮志,还有天生的好人缘。在成吉思汗俱乐部活动中,平时也就4片场地, 高峰时刻,常常场边围了三、四十人捧场。有朋友不理解,竟会有人交了会费来看球的。

现在成吉思汗羽毛球俱乐部已经有近千名会员,“哲别”早已是北京业余羽毛球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百转千回,创办回超联赛

羽毛球俱乐部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张国力发现,在数十万人聚居的回龙观社区,羽毛球爱好者众多,大的俱乐部也不少,但相互之间的交流却较为零散。2009年冬天的一次打球后,他和球友杨老师站在自家楼下聊了一个多小时,回龙观地区羽毛球协会应运而生。

那时候,北京的社区里还没有几个社区正式注册羽毛球协会,张国力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国力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回龙观羽毛球爱好者、回龙观镇政府的响应和支持。但就在协会成立之前,也传出了“张国力何德何能当羽毛球协会会长”的声音。

的确,在这个数十万人的社区,张国力的俱乐部不是最大的,他的球打得更是一般。社区里住了好几位体育大学羽毛球专业的球友和退役的全国冠军。

恰在此时,原本就该批下来的公文,镇政府却一个月没有半点声音。张国力急了,羽毛球协会成立一定是有了其他变故,他只能去镇政府恳求领导。张国力还记得,那年11月24日,他和球友巴特在镇政府门前顶着寒风站了足足有3个小时。领导一开始说,出去办事了。快下班时,自己再打电话,领导惊讶地说:“你竟然还没走?”这份坚持让他一直走到今天。

回龙观羽毛球协会成功注册,张国力成为了秘书长。协会成立后,张国力就开始运作第一届回龙观地区业余羽毛球超级联赛。运作联赛首先要有人气,要得到大俱乐部的支持。张国力耐心地给一家一家俱乐部打电话,大家虽然想法各不相同,但真的是自始至终地倾力支持。

办比赛,最大的考验还是钱。原本一位球友非常顺利地拉来了一家汽车公司8万元的赞助。但甲方在付了第一笔赞助款后,就不再付余款了。

费用不到位,羽毛球比赛无法完整继续。张国力说,那阵子自己真的是睡不着觉。“压力太大了,都到了临界点。”

“即使赞助商撤出了赞助,比赛仍需继续”,钱在这个时候又不全是问题了。最终张国力咬牙完成了比赛。第一届回龙观业余羽毛球超级联赛就这样磕磕绊绊的走过来了,这届一共有回龙观周边的20支队伍参加了联赛。

从第一届联赛顺利拉来了赞助却又未处理好与赞助商的关系的尴尬,到第二届联赛无人冠名的失落,种种委屈只有这个40岁的汉子默默独吞。

球友相助,患难见真情

聊起已经举办了三届的回龙观业余羽毛球超级联赛,张国力最感谢的是自己的裁判团队。“三届比赛,我没有给裁判队伍开过一分钱工资。”他感慨地说。

羽毛球回超联赛的裁判,在赛场上一站就是一整天,除了发一件裁判服和按时的盒饭,唯一的酬劳就是张国力赛后请大家狠狠地吃一顿。“我们裁判团队里有有好几个都是博士学位,他们都笑我,几个博士给我一个大专生打工,还仅仅是一顿饭给打发了。”

“裁判原本都是球友。大家都是因为热爱羽毛球走到一起,才愿意义务劳动。”张国力说,有个叫崔哥的朋友,家住天津,在山西开公司。每次比赛,都是周末从山西开车来北京,执裁过比赛后,就驱车赶往天津。从来没有跟他提过辛苦。

第二届回超联赛时,看到联赛遇到经济上的困难,球友陈哥出了1万元支持联赛,并提出不要任何宣传,不要任何冠名,哪怕是一件队服都不要,“知道你今年没拉来赞助,你也挺不容易的。”当时,接过那1万块钱时的那份感动和沉重,至今仍暖人至怀,感人至深。提起这件事,哲别仍唏嘘不已。

张国力说,现在有些企业的比赛请他帮忙组织,他基本上都把经费给了裁判,自己一点不拿。

三届联赛,张国力给每支参赛队伍定的报名费都是1000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第三届比赛32支队伍为例,每支队伍都要打15轮以上,而且每支队伍都是打满5场,每场比赛都是标准的3局2胜。“这样算下来,一场比赛真没有多少钱。”大家喜欢的是这个比赛的氛围,而不是真要把报名费算到小数点后。

“北京市里很多比赛收了报名费,一支队伍上去可能半个小时就被淘汰了,热身的效果都没有达到。”张国力说,自己组织的比赛一定要让选手们真正地“打好、打足、过瘾”。

正是因为赛制吸引人,到第三届回龙观业余羽毛球超级联赛时,除了回龙观社区及周边的队伍,尤尤谷先锋队、翔龙体育羽毛球俱乐部、腾逸羽毛球俱乐部等许多京城名牌俱乐部涌向回超联赛;天通苑社区、望京社区、通州社区、大兴社区、北苑社区等更多大型社区俱乐部也纷纷加入到联赛的行列;姜来、马小斌、小飞人、唐白雪(微博)、望开立、陶勋等京城业余羽毛球的风云人物齐聚联赛。

张国力坦言,他不是不想通过组织比赛盈利,但目前的比赛还是处在只能投入的状态。他准备以后更加注重赞助商的开拓。“总之,我有一条准则,就是绝对不能赚参赛选手和俱乐部的钱。要知道他们是业余羽毛球运动的土壤,如果只想着赚他们的钱,而不重视选手的需求,这项赛事是绝对不能做大的。”张国力说。

最让张国力满意的是,自从有了回超级联赛,社区的羽毛球队伍越来愈多,平时参与这项运动的居民也不断增加。“你要知道,在真正的比赛中,业余选手的水平提高会比平时打着玩儿快多了。”或许,这才是张国力最骄傲的地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