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代神曲”大玩转型受追捧 娱乐性一贯始终

[导读]《乒乒乓乓天下无双》的“神曲”系列,为什么能连出8代?为什么那么红?这就得弄清“8神”唱得是哪一出!

玩儿的是“转型”

央视自2005年起,每次在世乒赛前搞的《乒乒乓乓天下无双》,其实除去最近的“8代神曲”之外,其余7届多多少少都是在“拉乒乓家常”:世乒赛举办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吃喝名胜;主要对手的情况,谁伤了,谁没参加,谁是中国队的主要对手;世界乒坛的大形势,什么无机胶水,什么赛制变化;中国队身为王者的自信以及乐观精神,各种“拿下”,各种“不怕”……从新闻的角度上来看,这其实是一条“曲艺化”的赛事前瞻性新闻报道,从传播的角度上看,它是变了“身”的赛事直播收视推荐或品牌赛事广告,它所以能够成功,一直繁衍8代,一来是每季都是中国乒乓的绝对明星大腕露脸献声,还时不常有外籍乒坛明星客串加盟,二来是因为它采用了民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现形式。但无论是“曲艺化”的赛事前瞻性新闻报道,还是变了“身”的赛事直播收视推荐或品牌赛事广告,前7代神曲刨到根儿上是为谁服务的?还是央视。

包装的是“明星”

不过,8代神曲与前7代相比,则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不仅体现在它放弃了“说唱”的传统表现形式,改为通俗歌曲的抒情联唱,还表现在唱词内容从吃穿住行、竞争格局、主要对手,到纯表态,纯抒情。这两点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弱化了“8代神曲”作为赛事前瞻新闻的作用。这也非常合情合理,在中国乒乓球近10年来包打天下,囊括各种大赛冠军的大背景下,再去唱对手,再去人为树立对立面儿,就显得做作了。而且这些变化,也不耽误其作为赛事直播收视推荐或品牌赛事广告的作用。那这么说来,8代神曲还是在只为央视服务了?恐怕不是。前7代里,尽管每代与每代在制作上有粗有细,但队员和教练的说唱功底真的一贯“业余”,而且MV里除了资料画面,“演员们”几乎是不摆任何POSE(造型)地干唱,纯是借他们一个名气,但“8代神曲”则明显能够看出“明星包装”的痕迹:运动员们的声音修饰过,造型也有明显的设计痕迹,就比如丁宁(微博)行进中随手画出的一个心形,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8代神曲”其实就是在展现运动员们球场外的酷帅、靓丽和多才多艺,使队员们的明星形象更为丰满,告诉人们,他们不是只会打球。所以正在搞“三次创业”的国乒,也是受益者。

“娱乐”一贯始终

纵观“8代神曲”,娱乐性是一贯始终的,比如说上海、不来梅、萨格勒布和广州这四代,走的是一个路子,说唱当中总透着那么点儿中国地方曲艺的影儿,而从萨格勒布的第三代开始,合成画面以及动画也出现在荧屏中,许多外籍乒乓大腕儿的脑袋,都是嫁接到画好的身子上的,到横滨的第五代神曲,整个就是一功夫主题,各种武侠词汇裹挟着功夫片特有的韵律节奏,给你娓娓道来,第六代莫斯科,是特点不够鲜明的一代,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明显出现了迷茫,但其中也有女乒主帅施之皓(微博)用上海方言的说唱表演,方言说唱乃至外语虽然在之前几代也有过表现,但毕竟没让主角直接来过。第七代鹿特丹就只能用“雷人”来形容了,节奏、唱词、音调、制作等,相比之前几代都更为粗糙,不过这也算娱乐的另外一种境界,因为在网上遭到各种吐槽,也是一种关注度和卖点,不过这也为神曲延续了7代的一贯风格画上了句号。2012年,神曲未能再现江湖。至于今年为巴黎创作的第八代神曲,因为在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因此再次受到了热捧,虽然表现形式一本正经了,但网友们在网络上仍然不难从中找到调侃的话柄,只是不知道这种风格,又能延续几代。

本报记者 李远飞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