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用为国争光评郭川 贬低了他的价值

人们通过央视“面对面”节目认识了一个陌生的面孔——完成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郭川;而在4月5日8点15分之前,郭川只身驾驶“青岛号”帆船,在海上颠簸了138天,航行了21600海里(约4万公里)。也就是说,在郭川出发后,孤独漂流在海洋上的138天里,没有多少人知道他。

有什么必要知道、了解郭川?郭川的意义,或者说价值,远不止体育范畴。郭川是航海人,更是“海洋人”,像郭川那样用身体和生命去了解海洋、体验海洋、懂得海洋的中国人,比其他冷门项目的运动员更为稀有。

直到去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争取在21世纪进入海洋强国行列——我们必须直面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在浩瀚大洋上,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太多。虽然“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早于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活动,无论是航海的规模、航程、技术、影响等方面,郑和船队均超过哥伦布、麦哲伦,但是,后者的航海活动开创了西方海洋文化的传统,开创了全球各地区、各国文化的大交流及由此带来的全球化,自然也为西方占据海洋优势奠定了基础,并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而郑和的航海活动并没有成为中国的一个传统。且不说海军、海运、海上贸易等事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大领域,仅仅是跟海洋有关的体育运动,如帆船、帆板、冲浪等运动项目,均由西方人开创,一整套的标准、规则也由西方人设立。

海洋体育的“下游”,是航海运动所需的器械,其“上游”,是海洋文化的支撑。当然,海洋文化的基础部分,是对海洋知识的认知和掌握。郭川从事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环球航海,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冒险精神,体能体力、战胜孤独的心理能力,认识并应对海洋气候、洋流变化的能力,通讯能力,驾驶现代帆船的能力等等,缺一不可。只要缺了其中一项,如对海洋及海洋知识的兴趣,就没有今天的郭川。

一个人长期甚至终身从事一项职业,如果缺乏对该职业的知识兴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有这个知识兴趣,这个职业就会给他带来无尽的快乐;但是,任何职业总有枯燥或困难的一面,没有相应的知识兴趣,就失去了从事这个职业的精神动力。很多杰出运动员如姚明等人都说过“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一类的话。这绝对不是一句场面话,或者说,只有没有体验过知识兴趣和职业快乐的人,才会以为这句话没有意义。很多人只羡慕姚明的名气,不了解姚明的坚持和支撑他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

但是,有知识兴趣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至少不太看得到,看得太多的是追逐表面风光者,不管自己有没有这个水平和能力,被人注意就好。而追求知识,享受知识兴趣是不能出镜,不能露脸的。

郭川之前,还没有一个中国运动员完成个人40英尺级帆船环球航行。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为国争光”这句话。如果把“为国争光”仅仅局限于填补了一项运动记录,那就贬低了郭川的价值,这样的“为国争光”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郭川对航海事业的热爱,对海洋的热爱,对海洋知识的兴趣能影响更多的人,能出现更多的航海人、“海洋人”,能带来海洋知识、海洋意识的普及,最终成为国家软实力或硬实力的一部分,那才是真正的为国争光。但是,很多人习惯与表扬他人的“为国争光”,或羡慕个人出名,却不愿意长期默默无名地从事知识工作,甚至鄙视业务性、技术性工作;“为国争光”成为了一个空洞的口号、标签,郭川一个人的成绩,对国家进步、强大的价值也是有限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