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综合体育 > 正文

新华社:竞技体育“冷”项目如何“热”起来

2012年01月14日09:02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三问:竞技体育如何成就“德体双馨”?

有专家指出,在奥林匹克的诞生地古希腊,斯巴达出金牌,雅典出思想。经过历史的变迁,少有人记得斯巴达到底拿过多少枚金牌,但却记住了雅典的思想。

本届冬运会在奉献层出不穷的精彩比赛之余,也贯穿着诸多热议话题,“金牌指挥棒”忽略的体育道德建设问题再次浮出水面,男子短道速滑的一场比赛受到媒体、观众和网友的质疑,未能参赛的王濛(微博 博客)、周洋两位冬奥会冠军也成为赛会热议的话题。此外,2011年发生的一系列负面事件及对本届冬运会的舆论波及,也令竞技体育如何成就“德体双馨”的疑问应时而生。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11年,国家短道速滑队连续发生了‘丽江事件’和青岛内部冲突事件,引起社会舆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冬季项目的社会形象,也损害了中国体育的良好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冬运会的每一个参赛和办赛人员都要齐心协力维护好冬运会形象,绝对不能成为破坏冬季项目发展和毁坏冬季项目形象的历史罪人。”

业内人士指出,现行体制下对金牌趋之若鹜而忽略内在修为,是中国体育工作凸显的盲区,而中国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育道德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易事。

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宋继新说:“体育是教育的分支,既要夺标也要育人,‘体教合一’是中国体育工作未来发展之必然趋势。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开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中国不仅需要能夺标的奥运冠军,更需要‘德体双馨’的奥运冠军。”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sarahxie]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