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2011深圳大运会 > 评论 > 正文

新华社:体教结合应纳入“举国体制”

2011年08月23日07:53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钟秉枢说,清华跳水和北理工足球之所以成绩出众,与聘请了于芬和金志扬这两位一流的教练密不可分,但不是每所高校都有类似的特聘政策。

缺钱、缺高水平专业教练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效率低、效果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得指望用多于别人的训练时间和强度来弥补。而这既容易造成运动伤病,也侵占了他们的学习时间与精力。

如果说缺少经费和教练资源,高校运动队还可以尽力克服的话,对于运动员注册权、参赛权等被体育部门长期垄断这一“先天缺陷”,如果没有体制方面的突破,高校凭一己之力则无法解决。

于芬执教的清华大学跳水队曾被视为体教结合的一块试验田,周吕鑫(微博)、劳丽诗(微博)、何姿(微博)、施廷懋(微博)等名将都曾在那里训练多年。然而,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一纸公文撤销了“双注册制”(“双注册制”意味着清华队员既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大学生赛事,也可以代表地方参加体育系统的比赛),引发队员纷纷出走,清华跳水队从此陷入困境。这场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注册风波”,折射出体、教并未真正融合。

出路: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

北京理工大学男足队教练金志扬说:“如果中国有100个北理工,就是中国足球腾飞之时,但100所北理工需要一千所足球中学、一万所足球小学去支撑。”

在毛振明看来,金志扬这番感慨恰恰道出了中国体教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的体教结合,才是体育回归教育、体育蓬勃发展的根。”毛振明说,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应该是高校跟中学、小学直接挂钩,形成教育系统内部的独立培养体系。在这套体系下,青少年选手通过业余时间进行训练,始终不脱离学校教育。

美国无疑是这种体教结合的良好典范。在美国,学校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主渠道,包括迈克尔·约翰逊、鲍威尔、罗切特等世界体坛巨星都是从高校中走出的。但美国奥委会前副总裁斯蒂夫·罗什指出:“大学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中学才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摇篮。”

据了解,在美国,体育是中小学每天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旨在发掘体育人才。进入高中以后,那些在初中展露体育才能的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特长参加比赛,以争取地区甚至全国的排名分,排名越高越有可能获得大学奖学金。而大学在录取这些体育尖子生后,成了进一步培养运动精英的基地。

钟秉枢表示,中国要建立起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从制度设计上打破“体教各唱各的戏”的困局,将体教结合尽早纳入目前的“举国体制”。

具体到实际操作,毛振明建议,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在全国有条件的大、中、小学校中布局各运动项目的“任务学校”,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委派任务,每个任务学校担负1至3个运动队,具有同一项目任务的不同阶段学校通过协议的形式形成输送和接收的“对口联系”,形成各个项目“一条龙”的真正衔接。此外,国家将现在的竞技体育经费以“专项经费”的形式,下拨给各任务学校专款专用,并将参加国际比赛的任务交给各项目的任务学校,遇重大比赛时,任务学校可单独或联合组队代表国家完成国际体育竞赛任务。

“这条路的方向没错,只是走通的时间会比较漫长,”钟秉枢说。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