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2011深圳大运会 > 访谈 > 正文

王荣:创新理念迎大运 实现城市新跨越

2011年08月09日11:11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为城市发展留下民生福利和制度遗产

新华社记者:在办好国际赛事之余,筹办大运会给深圳的城市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王荣:我们力争通过筹办大运会的过程,使深圳的城市面貌实现更大变化,以“办城市”保障“办赛事”,以“办赛事”推动“办城市”,既争一时,更争长远。

比如,配合大运会的举办,提前规划、如期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北站、深圳机场二跑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使城市功能得到显著提升。轨道交通二期开通以来,日均客流量达175万人次,最高日均客流量215万人次,部分主干道车流量较地铁全网开通前下降20%左右。

又比如,为扭转前些年一些河流严重污染的局面,深圳新建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地下管网,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比2005年提升了1.2倍,污水再生利用率从2005年的不足1%提升到目前的30%,深南大道等主干道的绿化用水目前已用上再生水。

新华社记者:您曾经公开说,要让所有市民感受到大运会的好处,那么深圳如何将“办赛事”的成果惠及广大市民?

王荣:通过大运会的筹办,深圳的体育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原有的6个市级、31个区级场馆的基础上,一下子新增22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让市民可以更多地享受运动健身的乐趣。

又比如,围绕大运会开展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不仅扮靓了城市的主次干道,而且将环境提升从主干道延伸到社区、延伸到群众身边,并实施各类城中村的综合整治,让市民拥有一个洁净、有序、宜人的生活环境。

再比如,近两年建设和改造的335公里的区域绿道、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城市中心公园、大运山自然公园等让市民享受到更加绿色、健康的都市生活。

还比如,大运开幕前,全市新建了80个社区服务中心,每个面积都在400平方米以上,从助老助残到协助解决家庭问题,从为困难家庭提供救助到拓展青年就业途径等,共提供10多个服务项目,给社区居民带来不少便利。

新华社记者:深圳大运会的筹办历程,除了改善城市硬件设施和生态环境之外,是否也能为这座城市留下什么制度遗产呢?

王荣:为了迎接大运会,保障交通畅通和空气质量,深圳近期在全社会开展“绿色出行、停用少用、给力大运”活动,号召广大车主朋友在大运会期间主动停用、少用机动车。这样既保障了大运会的交通畅顺,也照顾了不同市民群体的出行需求,还能发挥市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更好地提升和展示深圳市民的文明素养。

这一活动引起社会的热烈响应,目前已有超过38万机动车主自愿申报停驶。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拥堵路段和拥堵时间减少约30%,主干道平均车速提高了12%,路网车流量减少近20%。对于这次活动的尝试,我们将进行总结,力争形成新时期社会自我调节的新机制,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模式,从另一个角度增添深圳这座城市“不一样的精彩”。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