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2011深圳大运会 > 访谈 > 正文

王荣:创新理念迎大运 实现城市新跨越

2011年08月09日11:11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8月12日将在深圳拉开帷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座年轻而富有创意和活力的城市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即将开幕的大运盛会将有何新意?大运筹办过程给深圳带来什么变化和影响……

在深圳大运会即将开幕之际,深圳大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圳全市上下已经准备就绪,不仅一批现代化的运动场馆、完善的技术设备和训练有素的运行团队全部到位,而且借助筹办赛事,深圳提升了城市功能,优化了城市管理,改善了人民生活。

与北京奥运和广州亚运“不一样”的办赛之路

新华社记者:在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相继成功举办之后,深圳大运会的筹办工作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王荣: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巨大成功,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奥运会和亚运会的成功经验,进而创新提炼出“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核心理念,希望对重大国际活动举办模式有所改革、创新。

此次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将围绕“回归体育、回归仪式、以大学生为主体”,不攀比排场、不攀比投入、不攀比豪华,不搞烟花表演。闭幕式的场地确定在深圳“世界之窗”主题公园举行,开创了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在主题公园举办闭幕式的先例,以公园的国际化定位切合大运会“世界性”特色。

在火炬传递方面,除火炬实体传递外,大运会还在全球大型体育赛事中首次开展火炬“虚拟传递”,如今参与网民总人数已突破940万。

虚拟火炬传递形式新颖、时尚,传递规模和社会反响远远超出预期。

在志愿服务方面,我们把“举办大运盛会”与建设“志愿者之城”相结合,构建由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体系。众多义工“红马甲”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818个“U站”为市民和游客排忧解难。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小手拉大手,志愿迎大运”活动,不仅带动了近90万家长参与志愿活动,而且把文明的种子埋到了青少年心中。

新华社记者:在办会模式方面,深圳大运会是否探索出一些筹办重大活动的新机制?

王荣:我们将赛事筹办与赛后利用紧密结合,既保障赛事又服务发展。大运会的场馆建设和设备利用“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60个正式场馆中新建的只有22个,其余近2/3都是对原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很多场馆和运行团队的办公设施和用品都是临时租用,或是直接从相关单位借用,大大减少行政运行费用。

我们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企业力量,减少政府的直接投资。大运会开幕式所在地深圳湾体育中心由华润集团投资建设,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了建设效率。大运会尚未开幕,其商业演出的预约已经排到年底,消除了场馆利用的后顾之忧。

运动员赛会期间所住的大运村与深圳信息技术学院同步规划建设,赛后大运村将作为学院的校园和学生宿舍使用。还有11个新建和15个改造的大运场馆位于学校范围内,大运赛事结束后将转交学校使用。这样“一举两得”,既节俭又实用,避免了赛后可能出现的场馆空置等遗留问题。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