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中国足球 > 国内专题 > 正文

中国足球的肮脏江湖:圈子很封闭 舆论全变味

2010年10月06日21:56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宗和我要评论(0)
字号:T|T

关键词

金钱

一个物质利益至上的罪恶源地

1997年年底,从天津转会深圳平安的赵斌签约后返回天津乘坐飞机时,在深圳机场因为随身携带70万巨款而被安检人员拒绝登机。虽然事后平安俱乐部和赵斌本人都否认这70万是俱乐部给的签字费,不过当时赵斌以115万身价转会,转会费肯定不会让他带走,媒体当然还是猜测这70万就是签字费。俱乐部给球员在工资奖金之外再给一笔签字费,这是当年甲A火爆时候的潜规则,各家俱乐部在和主力球员签约的时候都不得不忍痛这么出血。职业甲A联赛推出时,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教练和球员的待遇有了大幅度提升。1994年首届职业甲A联赛,大连万达老板王健林就拎着几十万现金和队伍乘坐飞机赴客场。在飞机上,王健林拍着箱子告诉队员:“赢了球,奖金马上分给大家。 ”

1998年开始,随着前卫寰岛等俱乐部向足坛烧钱运动进一步添材加薪,球员待遇被哄抬到了离谱的境地。国内球员转会市场上,球员身价飞速上升。而在能够公开的转会费之外,各队主力球员还能得到不菲的签字费、训练津贴等名目的收入。为遏制球员收入飞涨,中国足协出台了限薪令,但限薪令却遇到了俱乐部阴阳合同的对抗。2004年著名球员谢晖就曾经拿着和力帆俱乐部的 “阴合同”对簿公堂,还打赢了官司,要到了70万欠款。直到现在,阴阳合同依然存在。

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足球的技战术水平,但是教练和球员的待遇却远比水平提升得快,这造成了全社会对足球运动的反感,也颠覆了中国足球的传统道德标准,使得金钱利益驱动的胡作非为大行其道。应该说,在甲A时代,中国足球内部先于环境走上了恶化道路。中国足球的职业化,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从业者只为其有利于个人或小集体利益的歧途,而放弃了正规化、法制化监管等不利于谋取私利的建设。行业管理机构或是无能为力,或是有意放纵,导致潜规则流行,明规则仅仅是空文。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容易滋生默契球、交易比赛,培养出专门进行不法比赛交易或者操控比赛的群体。宗和

(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

点击查看更多反赌资讯 | 国内足球首页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shinel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