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中国足球 > 国内专题 > 正文

中国足球的肮脏江湖:圈子很封闭 舆论全变味

2010年10月06日21:56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宗和我要评论(0)
字号:T|T

关键词

打压

一个只报喜难报忧的舆论环境

1996年下半年,当时《新民体育》刊出 《中国足球十问》,国家体委宣传部门和上海有关部门联手成立专案组进行处理。最后因为 “否定了足球改革成果”, 《新民体育》和这篇报道的作者马德兴(微博 博客)都受到了严惩。刚刚到中国体育报社任职的马德兴被开除公职,接下来两年时间里处于无业状态,最终隐姓埋名投奔 《体坛周报》。

《十问》事件对体育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打压效果是明显的。 《十问》以及作者马德兴的遭遇,使得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控制了足球宣传的舆论导向,而媒体以及记者在足球报道中,脑子都是挂着高压线进行工作的。中国足协和媒体的碰撞,还有1999年的《无锡日报》官司,以及数不清的以假新闻为名封杀媒体和记者的行动。对于之后足球界出现的各种不正常行为,知情人敢怒不敢言,没多少人愿意冒着被打破饭碗的风险去伸张正义。当然,也有不少媒体和记者干脆和足球圈人士同流合污,一起堕落。中国足球是在1992年红山口会议提出“中国体育改革突破口”口号之后开始改革的。改革的标志,是1994年推出的职业甲A联赛。虽然不少足球界内外人士都认为中国的职业足球只是“伪职业”,但是职业甲A的启动对社会经济,尤其是体育的产业化发展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报喜不报忧,发生在改革起步阶段的中国足球身上,对中国足球的任何批评,都被定义为“否定改革成果”甚至是“假新闻”。

2000年中韩对抗赛时,著名体育评论员李承鹏采访了当时的中国足协一把手王俊生,写出了大篇幅专访报道。因为文中写到了王俊生的一些真实想法和上级意图不合拍,导致王俊生在领导面前“以党性保证没有接受过采访”。其实那次采访进行的时候,还处于隐姓埋名状态的马德兴也在场,可以作证的还有著名足球经纪人刘宏伟。无论甲A还是中超时代,中国足球最为热闹的时候都有中国足协和媒体之间的斗争,《足球报》和《体坛周报》这两家最大的体育专业报刊斗争频率高,封杀是经常享受的待遇。对中国足球的舆论监督不力,更重要的是,记者不是足球界的圈内成员,不少事情都是捕风捉影而不可能得到真凭实据,而在历次所谓揭黑曝光报道引发的官司中,最终吃亏的大多是媒体,最终媒体在形势压迫下放弃了监督职能,只能对中国足球的堕落说些隔靴搔痒的话。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shinel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